2100多年前
一次艱難的外交之旅
開啟了繁華的絲綢之路
數百年后一幅壁畫
錯位演繹了當時的歷程
一起認識張騫出使西域圖
2100多年前
一次艱難的外交之旅
公元前138年
一位叫張騫的年輕人
受漢武帝派遣
率領百人西漢使團
從長安向西
向目的地大月氏出發
希望能與其聯合
一掃大漢北方邊境長期受匈奴侵擾的陰霾
△敦煌陽關的張騫雕像
然而路途艱難 往返歷經十余年
未能達到聯合目的
但是這趟破冰之旅
帶回了西域各國的風土信息
中原與西域第一次聯通起來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這一過程稱為“張騫鑿空”
△圖片來源:紀錄片《河西走廊》
數百年后
彼時聯通的路越走越寬
已發展成為著名的“絲綢之路”
唐朝盡享絲路便利
萬國衣冠會長安
而在絲路之上的重要交通樞紐——敦煌
則以壁畫形式留下了張騫出使西域的圖像
并且創造性地將這一歷史事件
與佛教故事相結合
壁畫也蹭名人流量?
一幅錯位的歷史畫
這幅《張騫出使西域圖》
位于敦煌莫高窟323窟主室北壁西側
開鑿于初唐
是洞窟中的佛教史跡畫中時間最早的
畫面內容是
漢朝打敗匈奴后
漢武帝因獲兩尊不知名號的匈奴祭天金像
而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大夏國
詢問金像佛號的故事
△漢武帝拜金人 榜題上寫著:“漢武帝將其部眾討匈奴,并獲得二金長丈余,列之于甘泉宮。帝為大神,常行拜謁時。”
△張騫拜別皇帝 這個畫面的榜題寫道:“前漢中宗既獲金人,莫知名號,乃使博望侯張騫往西域大夏國問名號時。”
△漢使到達大夏國 這個畫面表現了張騫最后到了大夏國,見到了佛塔,知道了金人實際上是佛像。
雖然是重要的圖像文獻
這幅壁畫卻有一些明顯的“錯誤”
可能是訛誤或者是當時創作者的附會
造就了一些歷史的錯位
壁畫題記中提到“前漢中宗”漢宣帝
是漢武帝的曾孫
顯然不可能派遣張騫去西域
實際上張騫出使西域與佛教并無大的關聯
這幅壁畫繪制的初唐時期
道教更為盛行 佛教與之相爭
因此佛教信眾借張騫的名人效應
根據史實進行加工
把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提前兩百多年
也足見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的重大影響
敦煌:絲路上閃耀的明珠
張騫鑿空西域后
敦煌逐漸發展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
在中原與西域的交往
東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敦煌莫高窟
而敦煌石窟的瑰麗藝術更是恒久璀璨
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文化、歷史價值
建筑、壁畫、彩塑
這些精美創作跨越十余個朝代
凝結著不同宗教、文明和民族的特征
△圖片來源:紀錄片《大敦煌》
△圖片來源:紀錄片《大敦煌》
結晶成不朽的傳奇
閃耀著神秘色彩
中華文明同各種文明長期在此交融
正是“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的生動注腳
2100多年前一支百余人的駝隊
一步一腳印踏出的小路
如今已經通達四方
成為一條走向繁榮美好的路
17日-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來自14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與會
共同擘畫新的藍圖
- 2023-09-04【喜迎第六屆敦煌文博會(50)】長圖|探尋敦煌壁畫里的奇妙“動物世界”
- 2023-09-04【喜迎第六屆敦煌文博會】 “尋甘同味·舞樂敦煌”臺灣大學生敦煌文化研習營在敦煌開營
- 2023-08-31第六屆敦煌文博會推出7項主體活動 誠邀中外嘉賓共襄盛會
- 2023-08-30【喜迎第六屆敦煌文博會】這里是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