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籍修復隊伍有了青春面孔
古籍修復是安雅楠生活的重要部分
妙手補千年,殘卷獲新生。古籍修復是一場先“望聞問切”,再小心翼翼“修舊如舊”的工程。如果說修復難度為10級的話,耐心“指數”則為11級。為了讓古籍重新綻放光彩,讓這些珍貴的殘卷重獲新生,我省高校陸續開設了古籍保護課程,打通了館校合作助力古籍保護課程的渠道,讓年輕學子加入傳統古籍修復隊伍中。
給古籍看病是一種什么體驗?
古籍修復是冷門絕學,精工出慢活,特別考驗耐力耐心。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2023屆畢業生安雅楠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古籍修復隊伍中的一員,而且一做就是三年。
“其實,我是跟‘蟲洞’打交道的人。”安雅楠說。她安安靜靜地坐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古籍修復工作桌前,將一頁印有古籍的書頁固定在粘板中,然后手持噴壺將宣紙打濕,之后再撕下米粒大小的宣紙粘貼于破損處。這是古籍修復中最基本的一項技能——補蟲洞。補蟲洞是極考驗心態的一項工藝。一頁古書上,三四十個大小不一的蟲洞密密麻麻排在一起,安雅楠低頭不語,全神貫注地像“貼補丁”一樣修補著這些蟲洞,這一個步驟至少重復了四五十次。
給古籍看病是一種什么體驗?安雅楠說:“正是因為無數次地重復修復,我對古籍保護的認識也在逐漸加深,也從一個沉不住氣、靜不下心來的新手變成了一個耐得住性子、忍得住寂寞的人。”
安雅楠告訴記者,在學校學習的這兩年多里,她學了一些非遺技藝,比如古籍修復、書畫裝裱、彩陶制作、壁畫臨摹等。有一次,她買了一本絮化比較嚴重的古籍打算磨煉磨煉,結果因為技術不過關,一兩個小時才修復了一頁,她忍不住想打退堂鼓。但當她堅持修復完畢,并與之前的照片對比時,自豪和喜悅又占了上風。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的安雅楠通過本專業課程學習,掌握了線裝書的裝訂,也跟著老師學習了不同的裝幀形式,例如魚鱗裝、包背裝、冊頁、金鑲玉蝴蝶裝,還掌握了雕版印刷、碑帖傳拓的非遺技藝,對保護文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對文物修復工作有了更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館校合作 古籍保護隊伍迎來新面孔
在館校共同培養下,學生們具備了專業的古籍保護知識體系。2022年7月,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擇優推薦2020級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學生安雅楠赴甘肅省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進行崗位實習。2023年7月,安雅楠順利入職甘肅省圖書館,繼續跟隨古籍保護中心的老師們深造,為古籍事業奉獻青春力量。
說起安雅楠,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教師賈真倍感欣慰。2023年6月,賈真參加了第四期甘肅省古籍修復技術提高班培訓,其間還拜師新中國第一批古籍修復師、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甘肅傳習所導師——師有寬先生,成為了一名古籍修復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文物修復行業,越來越多的青春力量投身古籍修復事業,尤其是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讓青春力量加入到古籍修復的大軍中,補千年古籍,殘卷獲新生,為修復古籍、傳承中華文化記憶貢獻青春力量。”
從2019年甘肅省圖書館批準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甘肅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蘭職傳習點,到2023年甘肅省圖書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館校聯合創辦的“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學生實踐基地”和“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甘肅傳習所人才培養基地”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揭牌,同時啟動甘肅省“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這個冷門絕學不僅沒有越來越冷,反而在高校這片沃土上變成了一門文物修復與保護的“古籍保護特色”專業課程。
2021年秋季,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正式開設了《古籍修復技術》實訓課程。課程方向很明顯,注重實訓。省圖書館選派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導師、甘肅省技能大師、甘肅省古籍修復技藝非遺傳承人——何謀忠先生擔任學校特聘教師,承擔課程理論及實踐授課工作。一學期18周的授課,引領更多青春力量加入古籍修復的行列。
目前,何謀忠先生教授的26名畢業學生,已到各地省圖書館、地方博物館、地方文化館承擔新的重任。正在實習的35人,在實際操作中深入學習各項古籍修復技藝。在校的40名學生正走在初入學時安雅楠走過的路上……
隨著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省圖古籍保護修復師+非遺學科帶頭人+文保實訓指導老師”三級教師隊伍日漸成形,校園版的古籍修復師將沿著前輩的足跡充分發揮多學科背景的優勢,懷揣熱愛,為修復古籍、傳承中華文化記憶貢獻青春力量。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宏梅 文/圖
- 2023-07-19甘肅省古籍保護成果巡回展落幕
- 2023-03-07【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印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實施方案
- 2023-02-28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參觀第二屆“石榴杯”甘肅省民族書畫攝影作品展暨民族古籍保護成果展北京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