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首檔聚焦“簡牘”的大型文化節目《簡牘探中華》,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20:00檔正式首播。
簡牘,開啟華夏文明的寫本時代。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迄今發現超過30萬枚簡牘,這些珍貴的考古文物與傳世文獻的記載相互印證,幫我們不斷實證歷史,認清來路。由著名書法家尉天池先生題寫片名的《簡牘探中華》這部全新的文化力作,融合“實地探尋+實景戲劇+文化訪談”的新意表達,從簡牘的刀筆留痕處,打開歷史畫卷,探秘文脈密碼。
本周六晚的首期節目,將讓觀眾跟隨文吏“華”的視角,走進書寫于“解讀秦朝的百科全書”——里耶秦簡里的故事,探尋被秦時明月照耀過的湘西小城里耶,聆聽依然在今天這片土地上激蕩的歷史回響。
首次聚焦簡牘守護中華文脈密碼
《簡牘探中華》是總臺以“簡牘”為細分切口破題版本文化的全新探索,它懷揣著總臺“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的使命,集結頂尖文化資源和核心文藝力量,力求將簡牘里的歷史智慧“簡”述給大眾。
首期節目聚焦的“里耶秦簡”,是我國21世紀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2002年,考古人員在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里耶鎮的一口古井里,挖掘出了38000多枚秦代簡牘。作為秦朝洞庭郡遷陵縣的衙門檔案,里耶秦簡紀年之完整、資料之翔實可謂罕見,它填補了秦朝史料缺佚,還原了當年的洞庭郡遷陵縣,并能推知秦代1100多個縣的行政運作和百姓生活,讓今人得以近距離走近秦代的郡縣制。薪火賡續間,里耶秦簡為延綿至今的“郡縣治,天下安”的縣域治理理念提供了歷史支撐。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春龍,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西北大學教授王子今,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將組成專家團,陪大家一起探尋“里耶秦簡”里的中華故事。同時,《簡牘探中華》主持人龍洋還會走出演播室,去往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八面山,探訪里耶秦簡博物館,陪伴觀眾在現實與神思中漫溯從前。
值得期待的是,《里耶秦簡》將用兩集節目的篇幅,更完整地呈現秦代遷陵縣15年的歷史。
創新實景戲劇文化節目走“歷史大劇”范兒
面對這樣的“冷門”題材,如何找到更適合“簡牘”的表達?節目團隊探索出“實景戲劇”的方式,讓觀眾走近一個個從簡牘的字里行間“活起來”的人物、場景、事件。
首期節目主人公令史“華”是楚人,在他身上,有秦在大一統進程中的融合印記,也凝結了基層秦吏為民奮斗的點滴。他和縣令“祿”共同約定,要“把治理好遷陵當成為遷陵百姓打的一場仗”。在“祿”平定匪患不幸犧牲后,“華”和“祿”有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望著遷陵的山水,吟誦《詩經·秦風·無衣》和《楚辭·九章·橘頌》,這段表演尤其令人動容——“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是秦人的奮斗,“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是楚人的堅守,兩種文化、兩種精神因為統一走到一起,匯聚成為國為民的生命誓言。
恪守歷史真實,是節目“實景戲劇”展開合理演繹的本色。從令史“華”、縣令“祿”、縣尉“乘”、匪寇“繚可”,到街頭市肆的風物、軍需物資的管理、剿滅匪寇的過程,甚至是學堂的孩子們念誦的文字……都由里耶秦簡而來。看完整場戲劇,研究了二十多年里耶秦簡的張春龍非常激動:“當年官吏們的盡職、百姓們生存的艱難、政府管理的嚴格,我們今天把它們綴連成一個完整的、有時間發展的,也有個人努力的、有生命力的故事。”
在“實景戲劇”的理念下,節目搭建實景空間,結合CG特效和外景拍攝,重現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樣貌:“官署”是秦吏們處理公務的地方,走在其中,仿佛可以看到兩千多年前的秦吏們忙碌工作的身影;公元前222年的遷陵市肆,將再現冬瓜、橘子、粟米、生漆等當地風物,以及熙熙攘攘、熱氣騰騰的百姓生活;存放文書檔案的書府、展現遷陵水利之便的碼頭……都將在鏡頭下細膩生動起來。
為了讓觀眾更具沉浸感,節目還進一步突破傳統舞臺的物理區隔,通過一扇“光簡門”,穿梭于棚內和戶外、歷史與當下。
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一枚枚跨越千年而來的簡牘,將為觀眾帶來多少驚喜,揭開多少謎團呢?11月25日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20:00檔,《簡牘探中華》帶你一起“簡”述歷史,“牘”懂中華!
- 2023-11-10食在懸泉——甘肅簡牘里的兔子
- 2019-12-02世界文化遺產玉門關遺址出土漢晉簡牘首次完整公布
- 2019-08-02甘肅簡牘博物館 部分“寶貝”搶先看
- 2019-08-01甘肅簡牘博物館在馬灘破土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