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8月1日訊 7月19日,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尋跡絲路,光影‘嘉酒’”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雄關藝苑”(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展實踐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要塞,千余年來,承載了許多文化瑰寶,閃爍著燦爛的人文光輝。通過此次行程,實踐團成員們深入了解了風雨雕、嘉峪石硯等文化遺產。
實踐團成員與嘉峪關風雨雕石藝畫傳承人劉宗學合照
風雨雕是用戈壁灘上隨處可見、平平無奇的風雨石拼接、粘貼制成的。這種石頭是經過千萬年的風吹雨淋、烈日暴曬,自然形成的一種奇石,沒有經過任何人工加工。 嘉峪關風雨雕石藝畫傳承人劉宗學說:“風雨雕是一種用自然表現自然的藝術,每幅畫作都傾注了我們對它的熱愛。”一石一畫、一畫一姿,每幅都是獨一無二的。風雨雕主題十分多元,不僅有敦煌飛天、關城四季等展現絲路文化的傳統主題,還有符合年輕人喜好的創新樣式,如熊出沒系列、米老鼠系列等。
嘉峪關風雨雕石藝畫傳承人劉宗學介紹風雨雕作品
“先有商品,再有故事。講好甘肅故事、講好嘉峪關故事,我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更多有知識的年輕人不斷加入進來,壯大我們的隊伍,才能讓我們的文化更好的傳播和發展。”劉宗學表示,經過幾代人的迭代更新,風雨雕的系統化制作工藝已經日臻完善,目前急需突破的瓶頸是如何擴大產業化規模、構建“產學研”一體的新模式,為非遺傳承注入新活力。
風雨雕作品
嘉峪石硯,取材于嘉峪山后的黑山峽深處,故又稱“黑山石硯”,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石硯之一。這種石硯質堅而細、扣之有聲,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干,“有史記載的三百多種石硯中,只有嘉峪石硯是帶有銘文出土的。這對于石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劉宗學向實踐團成員系統地講述了嘉峪石硯的傳承歷史,并展示了自己以絲綢之路為主題創作的“絲路盛硯”組合石硯。這套石硯主要以甘肅十四個地州市的建筑、景觀、歷史人物為內容,體現了甘肅省的根脈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等五大文化,表現出甘肅在絲綢之路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嘉峪關石硯
在嘉峪關風雨雕傳承人李志杰的指導下,實踐團成員親身體驗了風雨雕的制作過程。“看到這些作品的第一眼感覺這只是簡單的拼貼技術,親身體驗后才更深刻地體會到藝術創作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定力,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實踐團成員李佳說。
實踐團成員體驗制作風雨雕
文化是有溫度的。無論風雨雕還是嘉峪石硯,都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外在形式,而究其根本,需要我們不斷堅持的是對于文化本質的熱愛和把握。只有積極探索文化傳播和表達的新路徑,講好甘肅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才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文:陳樹文 圖:南佳敏)
風雨雕作品展示
- 2024-08-01【文化中國行】萬里連絲路
- 2024-07-29張掖民樂:絲路田園有非遺 文化賦能新家園
- 2024-07-23絲路盛宴 茶韻飄香 第四屆蘭州茶博會今日開幕
- 2024-07-16“絲路花開·婦聯好聲音”省級示范宣講活動在臨夏州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