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師者如光微以致遠——訪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楊金龍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在教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身影熠熠生輝,他們用無限的愛心、淵博的知識和辛勤的汗水澆灌著學生,年年月月,點亮星辰。楊金龍就是這樣一位樂教愛生、甘于奉獻,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著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的大學老師。初見,楊老師平易近人,和此前在視頻中看到的不太一樣。在輕松的言語中,記者感受到了一名大學青年教師的大愛與謙遜。
1
回來才能給家鄉
帶來無限可能
“2010年,我拿從父母借來的3000元,第一次走出會寧。”在那年高考中,楊金龍以甘肅省文科第75名的優異成績成功考入南大,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他常常靠著一頓僅有1元錢的米飯加4毛錢的菜,斬獲了南京大學棟梁獎學金特等獎、美國百人會英才獎、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員等40項榮譽,主持參與項目近30個,合作出版書籍5部,獲得軟件著作權25項、發明專利1項。他的成長經歷,以及他畢業時那段發自肺腑且感動全網的發言,狠狠駁斥了“讀書無用論”,也鼓舞了很多寒門學子。
從南京大學博士畢業后,他拒絕了許多知名企業的高薪聘請,毅然回到了甘肅,成為了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系的一名教師。“對于成長和學習經歷都并不詩情畫意的我來說,沒有什么絢爛的夢想。但我深知一個人無論走多遠,都不應忘記來時的路,只有回來才能給家鄉的未來帶來無限可能。”
2
有幸被光照亮
他也想發光
“之前出身貧窮的我,一直夢里都想去外面看看。我大二的時候就參加了赴美學習交流活動,使我有機會接觸到領域前沿的國際資源。因為我是貧困生,所以學校報銷了費用。自己出去過了,就想著讓老家的孩子們也能出去看看。”楊金龍說。他的老家很偏遠,外面的人不愿去,但是那里的孩子卻渴求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一直想做這些貧困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夢想的筑路人,于是發起了“回哺行動”,努力整合社會各界資源,為家鄉的孩子們送去關愛和幫助。
他希望這種幫扶不僅是在生活上,更從思想上、學業上進行幫扶。“從2020年開始,我們前期主要還是一些經濟和物質上的幫助,之后我準備帶著孩子們研學,讓他們接觸新知識、新文化,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樹立目標、增強自信。”今后,“回哺行動”還將不斷拓展內涵、豐富形式,幫助更多的困難家庭的孩子在學習知識、健康成長的同時,更看到一個廣闊的世界,讓他們敢于追夢,也有夢可追。
3
是短視頻博主
也是學生心中“最亮的星”
在短視頻平臺上,楊老師擁有9萬粉絲,在本地算得上小有流量。“我覺得互聯網的魅力在于它會帶給你一些‘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當時做這個賬號其實就是想把自己的一些有感而發分享出來,沒想到居然收獲了一群學生粉。”
隨著網絡影響力的擴大,楊金龍偶爾也會聽到質疑的聲音:大學老師玩短視頻是否不務正業、影響教學工作?“這個問題我也認真地思考過。但是結論是,教師才是我的職業,這個初心不會變。但是大學老師也不是一直要鉆在課室、實驗室里。作為一名兼職內容創作的老師,把在學校和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分享給大家,底層邏輯其實并未改變,只是時期不同載體不同而已。”打開楊金龍的視頻,沒有高清的畫質,也沒有炫酷的剪輯技巧,角度無一不是懟著臉的死亡視角。楊金龍只是希望他分享傳遞出的一些信息和正能量的東西,能影響和幫助一部分學生。今后,他還會繼續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感,也會嘗試拍攝一些新的內容。
在與學生的相處中,他總能溫柔以待,潤物無聲,像一眼甘泉滋潤學生的心田。楊老師認為,自己為師所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怎么樣有利于學生,就怎樣去做。楊老師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以及認真負責的教學風格使得他在學校內飽受好評,在他的課堂上,師生間的討論和交流是常態,他的課堂生動活潑,深受學生喜愛。采訪中,在與幾位學生交流后記者發現,和藹可親、真才實學、認真負責、非常喜歡是學生們在對楊老師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的表述,這也符合記者對楊老師采訪過程中所形成的初步印象。談到學生們對自己評價的時候,楊老師微微一笑,謙遜地說道:“對自己的這個教師身份,我覺得還是比較合格,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我也非常愿意帶著學生們一起做公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楊金龍看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是比專業知識更加寶貴的品質。他不僅在傳授知識,更在塑造未來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在采訪的最后,談及對教過和幫助過的同學們的寄語,楊老師的眼神中流露出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愿每位同學都能對生活保持一份熱情與淳樸,成為有獨立自主意識和思想的人。能學成歸來,建設家鄉。”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沛珂文/圖
- 2024-09-14甘肅省運動員在巴黎殘奧會上收獲兩銀一銅
- 2024-09-14【隴拍客】張掖森林消防:賽場競技展“藍焰”風采
- 2024-09-12【隴人相】賈展華:“用一年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 2024-09-112024年“最美教師”發布 甘肅省蘭州文理學院高金榮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