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記者王小英)1990年,26歲的白京平來到甘肅省慶陽市的北石窟寺,成為一名石窟“守護人”,今年9月底,他即將退休,而他的徒弟韓增陽,則接過接力棒,繼續(xù)做好石窟的“守護人”。
兩代人就這樣“薪火相傳”,在“鄉(xiāng)野”做了石窟的“守護人”。
北石窟寺
當了34年的石窟“守護人”回望全是不舍
今年9月底,北石窟寺的講解員白京平就要退休了。
1990年,26歲的白京平來到北石窟寺工作,如今已過去34個年頭。
北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覆鐘山下,經(jīng)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不斷增修擴建,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北石窟寺與甘肅省平?jīng)鍪袥艽h的南石窟寺均由同一人所建,因兩窟一南一北,是一對遙相呼應的姊妹窟,故由此得名。
白京平
“剛來的時候,交通很不便。有人來參觀,我就幫大家開門、帶路,叮囑大家不要觸摸石窟等,是個實實在在的‘看護人’。”白京平說。
本以為只是看護,結(jié)果剛工作沒幾天,白京平就受到了刺激。前來參觀的人向白京平詢問關(guān)于石窟的問題,結(jié)果白京平答不上來。對方說,你是這個單位的,“自家”的東西怎么能不了解。
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刺痛了白京平。他的專業(yè)是礦場基建,對石窟保護和石窟的歷史的確是很陌生。
為此,他開始查資料,學習研究北石窟寺,從石窟建造歷史到每個窟的來歷,甚至是石窟中涉及到的佛教知識。
如果有專家學者來石窟參觀考察,白京平就一邊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邊向他們學習請教。
就這樣,晚上查資料整理學習,白天嘗試給參觀者講解。這一講解,就是30多年。2006年,他還到西北師范大學讀了博物館學專業(yè)。
“講解,其實是雙向交流和溝通,參觀者也會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遇到不了解的,下班后就繼續(xù)查資料研究。”白京平說,為了讓講解更生動,他還研究講述方式,讓講解更加生動,在他看來,講解弘揚與做研究還是有差別的。
他的講解水平也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早在2011年,他就曾幫香港考古學會組織的研學團隊做過5天的講解。
在講解之外,他開始研究石窟保護,對石窟的了解越來越深入。
白京平回憶,北石窟寺是沿壁開窟,很多都是在石頭上刻出來的石雕造像,不同于敦煌莫高窟的木胎泥塑造像。這種石窟在建造時,需要工匠一點一點地鑿出石窟的空間,并鑿出石龕佛像。當初他剛來北石窟寺時,有些石窟還塵封在地下。“目前的地面,要比過去下降了50公分左右,有些石窟才完整地露出全貌”,至于再以下是否還有石窟,則未可知。
工作了30多年,如今即將退休,白京平說:“雖然剛來時,工作條件艱辛,但真正回望,內(nèi)心全是不舍。”
石窟來了年輕人他當起了年輕人的啟蒙老師
2016年,1991年出生的韓增陽正式考入北石窟寺,成為一名文物守護者。
他是河西學院歷史學專業(yè)的,來石窟報到時,恰好是白京平來接他。來的路上,白京平對他說,既然來了北石窟寺,就和北石窟寺結(jié)下不解之緣了,以后就要好好干工作了。
韓增陽(左)和同事在工作中
“白老師,是讓我對北石窟寺的認知從‘0到1’的啟蒙老師,”在韓增陽看來,白京平好學、愛鉆研,更是一個能鎮(zhèn)得住“場子”的老前輩,白京平承擔了北石窟很多重要的講解。
韓增陽待的第一個部門恰好是白京平所在的部門。兩人的師徒情緣就此開始。
隨著韓增陽等年輕人的加入,北石窟寺的保護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從最初的簡單看護,到后來開始進行干濕度測試,再到后來更為科學的研究保護,石窟保護越來越專業(yè)。
2017年,北石窟寺整建制劃歸敦煌研究院管理后,北石窟寺建立了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平臺,監(jiān)測內(nèi)容也從單一的、手動的變成了有針對的、系統(tǒng)可操控的,逐步建立了適合北石窟寺的監(jiān)測體系。同時北石窟寺開展的搶救性保護研究、數(shù)字化保護等文物保護的課題和項目工程也越來越多。
薪火傳承 一老一少共護國寶
眾多石窟中,白京平最喜歡165窟。第165窟位于北石窟寺主窟群正中,開鑿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是北石窟寺主窟群開鑿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代表洞窟。這也是白京平眼中北石窟寺獨具特色的石窟。
韓增陽則最喜歡222窟。此窟開鑿于唐代,四壁均開龕造像,顯示出了唐代的經(jīng)濟繁榮和社會穩(wěn)定,同時造像的形態(tài)也反映了唐代人民的開放包容。
二者喜歡的石窟雖然不同,但冥冥之中,卻有著說不定的緣分。
白京平(左)和韓增陽(右)
從早期的石窟看護人,到現(xiàn)在的石窟守護新生力量,他們眼中全是石窟保護的那些事。
守護了一輩子,白京平看到年輕人加入,他覺得未來北石窟寺的保護會越來越好。
“新來的年輕人,他們有豐富的理論專業(yè)知識,再加上他們在石窟的實踐,肯定要比我們這一輩人要強很多。”白京平說。
韓增陽則用“擇一事,終一身”來表達自己的堅守。
一老一少就這樣薪火相傳,在“鄉(xiāng)野”中守護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