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又名榆林寺、萬佛峽,位于瓜州縣城南約70公里的榆林河(也叫踏實河)峽谷中,是我國著名的石窟之一。從洞窟形式、表現內容和藝術風格看,與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藝術系統的一個分支,歷來被國內外學者所重視。
榆林窟現存43個洞窟,壁畫5200余平方米,彩塑270余身,歷經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多個朝代,距今1000余年,是莫高窟的“姊妹窟”。
兩岸懸崖陡壁,河谷內綠樹成蔭,古榆挺立,流水潺潺,成沙漠戈壁深處一片生機綠洲,吸引眾多游客前來研學打卡。
第7窟始建于北魏時期,是榆林窟現存最早的洞窟。窟內壁畫與莫高窟同期壁畫風格相同,人物造型健壯、比例適度、著西域式服飾,采用西域式的凹凸暈染手法,表現人物面部與身體的立體感,色彩質樸醇厚,多用石青、石綠繪制。
第8窟始建于北周,隋代重修,有北周時期的菩薩造型和飛天形象。釋迦佛于須彌座上結跏趺坐說法,后有火焰紋背光。兩側菩薩侍立,雙手捧蓮花供養。菩提樹上懸掛垂帳形華蓋,從菩提樹上生出的大蓮葉作為菩薩的華蓋,形式新穎別致。
第9窟始建于西魏,后經北周、隋、初唐、回鶻、清代時期重修。此窟南壁東側繪有初唐說法圖,神態端莊、目光慈祥的佛陀結跏趺坐于蓮座上,身邊二脅侍菩薩婀娜窈窕,著裝華貴艷麗,說法圖下方繪供養人像。
第10窟纏枝忍冬蓮荷紋人字披圖案是北魏中期人字坡圖案的主紋飾,雖源自西域,但所展現的卻是中原漢代畫像磚、石雕刻的風韻。蓮荷紋均以寬粗的單色線涂畫,波狀如流的蓮枝,彎弧回卷的荷葉形花飾,簡潔渾厚的形象在凈白底色襯托之下,如同剪影般美麗。
第2窟令人注目的是西壁門南北兩側各有一鋪水月觀音畫像。左幅水月觀音,倚石抬頭,山月流云,池不揚波,動中靜態,一望千年……
第2窟右幅水月觀音,垂首靜默,岸石竹枝,晴空無月,水波流動,靜中動勢,山泉奔流……
第25窟北壁《彌勒經變·耕獲圖》“一種七獲”畫面將耕種、收割、揚場等場景在同一畫面進行表現。一男子頭戴斗笠,雙手扶犁,正在犁地。一黑一黃兩頭健碩的耕牛拉犁前行,采用的是漢代以來“二牛抬杠”的農作方式。男子身后跟著一位婦女,正持筐往犁過的地里播撒種子。整個畫面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再現了唐人的勞動生活。
第25窟為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代表性洞窟,中間為觀無量壽經變的主體部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中部為七寶池中的露天殿堂,無量壽佛結跏趺坐于金剛寶座上,施無畏印,肅穆莊嚴,頭頂上罩著華麗的寶蓋和幡幢,上方飛天撒花飛舞,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分座左右,供養菩薩四面環繞。七寶池殿前的平臺上樂天成八字形座在毯子上,吹奏著不同的樂器。
第25窟觀無量壽經變之樂隊圖中,一舞伎在聯珠紋方毯上振雙臂擊腰鼓,踏歌起舞,舞姿雄健激昂,眼睛注視著身旁彈琵琶的迦陵頻伽樂伎。兩側各有一組四人樂隊坐毯上面對舞伎伴奏,使用樂器為直項方頭琵琶、笙、篳篥、海螺、拍板、排簫、橫笛和豎笛。近年來,圍繞榆林窟的保護與傳承,當地持續修復壁畫、加固崖體,讓這個古絲綢之路上的千年石窟煥發新生。
本期小隴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啦,關注《小隴畫報》,了解更多甘肅美景、人文歷史、獨特民俗,咱們下期再見。
本期攝影:
孫志軍 張偉文 吳健 趙文生余生吉
文字: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狄東陽 屈杰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