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祁連山下是我家】張掖篇:祁連山生態保護中的加減法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一山之上,包羅萬象。2017年9月,《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印發后,祁連山自此納入國家公園首批試點的10個國家公園之一,開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探索和實踐。7年后,群山之上,密林之間,動物繁衍生息,植物欣欣向榮。
千里祁連山脈一半以上在張掖境內,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張掖段占總面積的76%、祁連山國家公園張掖段占總面積的27.3%,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穿境而過,形成了總面積4.1萬公頃的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張掖的生態地位舉足輕重。
透過幾組案例,一起來看看張掖做了什么,祁連山有哪些變化。

肅南縣境內的祁連山(肅南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山丹馬場:草場也要補草
在祁連山和焉支山之間,群山連綿,地跨甘青兩省,大片草原水草豐茂,這里便是亞洲規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馬場——山丹馬場。
除了馬場,這里更是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黑河水系和石羊河水系分界處的核心地段,對于祁連山生態保護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
為了讓草原休養生息,山丹馬場將105萬畝共牧區實施草原禁牧,嚴格落實18.53畝草場承載一只羊的科學承載量,實施禁牧休牧、按季節輪牧。為了減少人為活動對草原帶來的影響,馬場還動員群眾搬遷到張掖、山丹等地,實施草原減畜禁牧。通過落實減畜禁牧措施、實施生態建設項目,草原生態得到有效修復治理。
除了減畜禁牧,馬場也要“補草”。
近五年,山丹馬場完成人工飼草地建設20萬畝。此外,完成了草原圍欄面積117萬畝、退化草原改良64.62萬畝,草原病蟲鼠害防治67.65萬畝,草原毒雜草治理2.8萬畝等生態環境保護項目,草原生態修復成果顯著,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從80.34%提高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
肅南:給草場放“年假”
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國家公園最大的資源主體。祁連山北麓75%的面積、祁連山國家公園25.2%的面積、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9.3%的面積就在肅南縣境內。

肅南縣的神鹿公園(肅南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距離縣城十公里之外,有一片天然的草場,這里便是神鹿公園。肅南馬鹿養殖由來已久,從1958年開始馴化飼養祁連山野生馬鹿,經過近6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甘肅最大的馬鹿繁育基地,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在海拔2700至3000米以野生散養為主、圈養補飼為輔的馬鹿養殖場。從起初的十幾頭,已發展到現在的600多頭。
馬鹿的“自由生活”只是一方面,肅南還嘗試給草原“放年假”。
肅南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梁生紅介紹,近年來,肅南縣全面落實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引導農牧民走出了一條“天然放牧+舍飼養殖+異地借牧”相結合的畜牧業轉型之路,每年秋冬季近20萬只牛羊“下山入川”前往綠洲農區秸稈地借牧,給祁連山草原“放年假”近5個月,天然草原年均減畜量達8.3萬個羊單位,為現代草原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肅南經驗”。
目前,肅南縣的天然草原植被總蓋度達70.6%,森林覆蓋率達10.4%,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獲批全國首批50個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之一,實現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相統一。
更可喜的是根據祁連山管護中心的監測,2023年巡護員在寺大隆保護站發現了300多只的大種群馬鹿,而馬鹿是典型的森林類動物,在祁連山歷史上這種現象極為罕見。
保護生態中尋找“錢”景
對張掖市來說,既要保護好生態環境,也要在保護中發展。
近年來,張掖市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著力提升祁連山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按照“以自然恢復為主、輔以必要人工修復”的要求,搬出并妥善安置保護區核心區全部農牧民和緩沖區三分之一農牧民,實施草原封禁保護1740萬畝、占總面積的58%,最大限度減少人為擾動。因地制宜實施水源涵養與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項目。
近五年來,張掖市造林221.8萬畝,新增森林面積94.6萬畝、總量達到520萬畝。
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張掖也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之路。
2021年9月,張掖市完成儲備林一期林業碳匯交易35萬畝460萬元,成為甘肅首個完成林業碳匯注冊、簽發并成功交易的市州。
張掖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尚友俊介紹,張掖已形成“資源核查—價值核算—開發交易—反哺產業、生態”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閉環機制,完成生態系統價值核算,2022年GEP總值2331.28億元,獲批發布生態資產價值評估—GEP核算技術規范,讓綠水青山“好顏值”加速轉化為金山銀山“高價值”。
生態好不好,動物會說話。
目前張掖的生態功能區實現良性循環,祁連山保護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雪豹、白唇鹿等珍稀野生旗艦動物種群數量明顯上升。黑河濕地保護區新增植物和新增鳥類比2011年保護區成立之初增加14%、50%,調查發現“鳥中大熊貓”黑鸛627只、成為全國已知最大黑鸛種群地。
- 2024-10-21【小隴畫報·304期】走進天梯山 看“中國石窟鼻祖”
- 2024-10-21【小隴畫報·306期】北石窟寺:藏在黃土塬上的石窟藝術明珠
- 2024-10-21【小隴畫報·305期】馬蹄寺石窟:祁連崖壁上的千年古剎
- 2024-10-21【小隴畫報·308期】武山水簾洞石窟:丹霞地貌中的石窟藝術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