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寶畫重點·簡牘|世界傳統醫藥日,來看漢代“行醫記”
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在全世界獨樹一幟。承載文明的簡卷、帛書、紙頁,讓中華民族古老的藥方、厚重的生命智慧流傳至今。
在甘肅省武威市出土的漢代醫藥簡,被認為是我國年代較早、形式完整、內容量豐富的醫學驗方著作。2000多年前,醫生書寫了什么樣的行醫經驗?世界傳統醫藥日,一起解碼千年漢簡上的中華醫道!
根據出土文物判定,武威醫藥簡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旱灘坡古墓群一名70歲以上老年醫者的墓葬之中,共計92枚,其中木簡78枚,木牘14枚,其上書寫的是他多年行醫的經驗和有效方劑。
武威醫藥簡上的內容不僅有對病名、病狀、制藥方法、服藥時間、針灸禁忌等記載,還完整保存內、外、婦、五官等各科方劑三十多個,列舉了各類藥物近百味。其中部分藥方流傳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除醫療典籍外,河西走廊其他地區出土的大量簡牘印證,漢代西北地區已建立起醫藥制度,設有醫藥官吏體系,并具備水平較高的醫療衛生狀況。漢代醫吏任務明確,除了接診治病,還需要前往偏遠地區巡診,或被上級指派巡診,這或許正是當代“巡回醫療制度”的雛形之一。
漢代邊塞亦有向上轉診的規定。對于戍吏的疾病,需要及時上報“病書”,建立醫療檔案,寫明何種疾病、發病時間、所在單位、姓名、是否治愈等內容。如若在治療過程中病情仍繼續惡化,需要上報請求到高一級官署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能延誤病情。
該簡上書寫“甚良以驗”,意在說明該醫方治療效果非常好,已經得到驗證。漢代西北邊塞地區常年戍守征戰,為保障戍卒的健康與戰力,無論是醫療服務機構、常備藥品還是治療方法,都采取了一系列優撫措施。
墨色斑駁,卻不失其輝。簡牘中記載的每一味藥草、每一記針灸,如同時間的琥珀,凝聚著一脈相承的中醫哲理。從豐富的藥理研究到較完整的就醫保障制度,歷經數千年發展積淀的中醫文化,凝結著先賢們的智慧結晶,也承載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仁愛之道。
當銀針在經絡間再次落下,當火爐慢慢散發出藥香,古老的中醫文化仿若沿著歷史走來,反復低語:“醫道無盡,生生不息。”
文物圖片來源:
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簡牘博物館
- 2024-10-212025年甘肅省高考10月21日開始報名
- 2024-10-21【甘快看】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丨崖壁上的藝術寶庫:探索馬蹄寺石窟群
- 2024-10-21蘭州市1.9萬余名考生參加2024年成人高考
- 2024-10-21“弘禮雅行·筑夢蘭大” 蘭州大學禮儀文化周活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