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麻辣燙的爆火,煥新了一座城市的光芒,也吸引到更多關注天水深厚歷史文化魅力的目光。其實,天水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和戲份比我們今天了解的更加重要。作為中原王朝西行出關的第一門戶和西域進軍關中的最后一道關口,天水幾乎左右了2000余年的王朝變遷。從周人部落進入關中落腳開創西周王朝,到秦人入關建立秦帝國,再到大宋王朝的“天水一朝”。歷史上的天水見證了中央王朝的更迭走向,而于這片神奇沃土崛起的世家大族,悄然影響著歷史的演進……
新天水記者 楊華
01
趙氏祭祖,約定天水
11月10日上午,由世界趙姓文史聯研總會天水辦事處、天水華夏趙姓文化研究會承辦的2024(甲辰)年世界趙姓祭祖大典在秦州區解放路趙氏天水堂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趙氏后裔代表相聚天水,首先在伏羲廟拜謁中華人文始祖伏羲,隨后于趙氏天水堂舉行了祭祖大會活動,尋親祭祖,祈福納祥。
今年參加趙姓祭祖大典的有世界趙姓文史聯研總會、世界趙姓文史聯研總會上海分會,陜西、蘭州、浙江、山西、貴州等多地代表隊。
上午九點,趙氏天水堂內旌旗招展、鼓樂同鳴。趙氏宗親代表隊及舞獅隊、鑼鼓隊、嗩吶隊、腰鼓隊等前往伏羲廟拜謁中華人文始祖伏羲。隨后,祭祖大典在古樸大方、莊嚴肅穆的趙氏天水堂正式拉開帷幕。
采訪中,趙氏傳人趙波告訴記者,他出生和成長于如今每年舉辦趙姓祭祖大典的這座四合院內,每年祭典回到這里都分外親切。“每年都參加祭典,從前期的籌備、例會,到每一個環節的確定都能參與,我感到很榮幸。”
從貴州遠赴千里前來參加典禮的趙先生說:“我們是來自貴州的趙氏宗親代表隊,每年都來,樹高千尺不忘根,所以天水的祭祖大典我們每年都會參加。”
如今的趙氏天水堂,每年都會舉辦祭祖大典。天水華夏趙姓文化研究會會長趙金鳳曾在第十三屆天水堂世界趙姓祭祖大典后表示:“弘揚伏羲姓氏淵源文化的精髓,研究以嬴氏趙姓為主的天水本原姓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姓氏文化的整理與挖掘,力爭把趙氏天水堂打造成海內外趙姓宗親和好友尋根祭祖的重要平臺。”
02
古之大姓,趙氏之源
#姓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是世界上“尋根意識”最重的族群,而天水則是海內外趙姓族人的郡望。郡望何意?天水又為何會成為海內外趙氏敬仰之地?天水堂與世界趙姓是何種關系?
相傳趙姓是鳳的傳人,上古時以鳳鳥為圖騰。我們知道,“三皇五帝,人類先祖”。伏羲以龍紀官,炎帝以火紀,黃帝以云紀,少皞則為鳳鳥紀官。從最早的圖騰文化就可窺見,少皞金天氏是趙姓人的血緣始祖,少皞裔孫伯益,舜帝賜以嬴姓。《史記·五帝本紀》云:“伯益,秦、趙之祖。”這里也可看出嬴姓與趙姓從文化根脈上緊密的關聯。西周時,后裔孫造父仕穆王,因幫助穆王平叛有功,被周穆王賜封趙城,始有趙姓。這就是說,造父得周穆王賜封山西洪洞趙城,以趙城得姓“趙”,從此有了趙姓。
那天水于趙姓而言,又有何重要之處?
《百家姓》出于北宋時期,書中姓氏以四言韻語排列,如“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每姓氏下方注明該姓氏的望族所在。趙姓為首姓,其下注明“天水郡”,李姓下注明隴西郡。這就是說,早在北宋時就已公認天水是“趙姓郡望”。
“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圍內的名門大族。秦始皇滅趙國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此,由此形成一個望族,至漢代此族的趙充國封侯入相,功成名就。
天水在秦時稱作隴西上邽,漢朝聲稱隴西成紀,后來漢武帝將此地改稱天水,到三國之后又改稱秦州。歷史上唐王朝和宋王朝都是爭搶著把自己的祖先“注冊”到天水,華夏族的大姓很多也都到這里來溯源。記者在查閱大量資料時,發現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也關注到了天水姓氏的發展脈絡,他通過抖音賬號分享內容:“天水是很多古老姓氏的發源地。比如在歷史上和今天都屬于煌煌大姓的李姓,李唐皇室,比如李世民,就自稱屬于這一支,而隴西李氏就以天水為發源地。西周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叫伯益,他后裔當中的一支就在這里居住(趙氏)。到了非子的時候,由于為周王室牧馬有功,那么非子就被封為附庸(嬴姓)。秦民族就是以天水市為中心建立了秦國,位列春秋列國之一。”此外,天水郡的大姓還有嚴姓、秦姓、楊姓、曾姓、閻姓等。
彼時的名門望族流行在各地設立堂號。天下趙姓當然也不例外,在全國設有四大堂號、九大郡望。天水堂趙姓堂號的設立,緣由就是趙嘉之子趙公輔居于此地,繁衍后代。故“天水堂”“天水郡”成為趙姓的著名堂號和名望。時至今日,天水仍然保留著“天水郡”這一地名,并在老百姓幾千年的口耳相傳中,留下另一個以方言為稱的民間叫法“天水井”。
在趙氏天水堂的殿院,記者見到了趙氏天水堂傳人趙波,他告訴記者,正宗嫡傳的天水堂在西關三星巷,距伏羲廟約300米。現在見到的天水堂是2000年以來新修完成的,已建成一個大院,有主殿、側殿和門樓等。原祠宇規模宏大,坐北朝南,臨街有四柱三開間牌樓一座,入內東、西兩側有勤慎堂,中軸線上為甬道。一院有大殿三間,殿前東、西各有朝房前后兩座。大殿東側并列偏殿四間,沿大殿兩側北進到二殿,再沿殿側北進到三院。三院北有后殿三間,院東、西各有廂房三間。東側有偏殿三間并小四合院,稱站房院。從房屋建造的講究程度,可見當時趙氏天水堂極盡輝煌。
03
泱泱大宋,天水一朝
從明朝開始,士大夫們開始喜歡用“天水一朝”代指宋朝。比如清朝藏書家葉德輝曾說:“書籍自唐時鏤版以來,至天水一朝,號為極盛。”民國史學家陳寅恪曾評價宋朝:“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遺留之瑰寶。”司馬光則贊天水為:“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
網絡上也曾有學者侃談,趙姓宗族最著名的聚居地是天水郡,如果宋朝像隋唐那樣,以爵號為國號,或許就該叫作“天水朝”了。
“天下趙姓,皆出于天水”這是為何,天水何以成為大宋王朝的另一稱號?
隋唐時期,關中天水一帶崛起了一股力量極強大的軍事集團——關隴集團,誕生了北魏、北周、隋和大唐四個能打的王朝,它的崛起成為影響中國的重要力量。
文化學者、《尋根伏羲》紀錄片策劃人白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緣于制作《尋根伏羲》這部片子的原因,這兩年我認真研究了一下天水的歷史和文脈傳承,發現天水這塊大地特別神奇。由于開封是我的故鄉,所以對宋朝文化情有獨鐘,趙氏與天水的關系不僅正史承認,金朝也承認。靖康之變后,金兵擄走徽、欽二帝,宋徽宗被封為‘天水郡王’,宋欽宗被封為‘天水郡公’。其實,從歷史源流來說,趙與嬴本出一源。趙匡胤一家的淵源地始祖與本姓郡望,起初都在北方涿郡,直到唐末。但是,到了后周時期,趙姓家族迅速發跡卻在天水一帶。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就曾駐兵天水,并被封爵為天水縣南。因此,宋代就以天水為地望。于是便有了‘天下趙姓,皆出于天水’的說法。”
趙氏家族以天水堂尊為總堂號,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可真不少。第一位必然是趙公輔,他任西戎行政長官時,推行懷柔政策。把中原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廣泛進行傳授,使西戎各族人民無比愛戴,世代懷念趙公輔,號稱“趙王”。再有一人不可不講,這就是讓匈奴聞聲喪膽的大將軍趙充國。據《漢書·趙充國傳》記載,趙充國是天水趙姓望族之后,“沈勇有大略”。漢武帝出兵伐匈奴被圍,形勢危急,趙充國率壯士100余人,沖破匈奴陣圍,救漢武帝之危,自己身受傷20余創。因此,匈奴聞“充國”名而喪膽。漢宣帝時,趙充國被封為“營平壯侯”。唐朝時,趙氏任宰相的就有四人,除趙宗儒外,有三位都是甘肅天水趙氏族人。
在國寶名畫《搗練圖》卷首,赫然用瘦金體題簽著“天水摹張萱搗練圖”,旁邊還有“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真跡”。“天水”即是宋徽宗趙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畫皇帝。
如今,居于天水的趙氏族人依舊不少,如天水橋南家居建材城董事長趙金鳳,他也是天水華夏趙姓文化研究會會長。“改革開放”是一個大命題,也是一個時代話題,趙金鳳從當初的一個小建材經銷商,經過短短數十年發展,一躍成為中國百強家居建材市場的掌門人。不忘趙姓家訓的他,已連續多年組織了世界趙姓祭祖大典,團結家族力量,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于他而言,這些事是責任,亦是榮光。
天水堂作為趙姓的著名堂號和名望,不僅是趙姓族人祭祀先祖、先賢的場所,也是趙姓文化傳承和發揚的重要載體。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是趙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家族團結和傳承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04
錦繡龍城,再寫華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彼時風光無兩的軍事文化重鎮天水,此時已是西北風光秀美、民風淳樸的龍城。今年,它更是因為一碗麻辣燙爆火出圈,讓“天水”這兩個字煥發出新的光彩。
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向這座小城涌來,而來客必是興盡而歸,因為龍城的魅力,不止靠一碗麻辣燙吸引人,其厚重的歷史文化、精彩的人文故事、旖旎的自然風光、熱情的待客之道,共同組成這幅麻辣畫卷。
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時指出,伏羲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要將這份寶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好,讓祖先的智慧和創造永勵后人,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9月11日,總書記又來到麥積山石窟,沿著棧道仔細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畫。他說,我國四大石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賡續“莫高精神”,潛心為國護寶,為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貢獻。
一碗麻辣燙帶來的熱度和關注度,還在持續發揮效力。天水成功上榜CCTV“中國美好煥新城市”,獲得“十大魅力打卡之城”“長城獎——文旅好品牌”……一張張亮麗的城市新名片,將讓天水8000年的歷史文化綻放出新的光芒,再度書寫嶄新的錦繡龍城,天水華章。
- 2024-09-29【甘快看】伏羲廟,傳承“千年華夏密碼”
- 2024-09-19【甘快看·牢記囑托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篇章】讓祖先的智慧和創造永勵后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水伏羲廟考察回訪記
- 2024-09-12這就是天水!
- 2024-08-01天水伏羲廟古建筑修繕工程將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