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于曉明 侯洪建 謝曉玲 金奉乾
周一下午6時,嘉峪關市辦稅服務大廳內,稅務干部順利辦完業務后,紛紛圍聚在沙發旁,“周一開講”分享會即將開始。
“面對復雜業務,要研究稅法條文,堅守為民服務初心……”每周分享會,辦稅服務大廳都會邀請一名稅務干部分享為民服務故事和工作經驗。
“大家在交流中不斷加深對稅法條例的認識,厘清思路、謀實工作舉措,提高為民服務能力。”國家稅務總局嘉峪關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副所長于艷說。
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以來,全省各市州縣區做足學用結合、擔當實干、爭先創優文章,堅持不懈深化自我革命、推動作風轉變、提升工作能力、促進事業發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行動,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當主角、打頭陣、作先鋒,破改革難題,謀發展新局,奮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紓困惠民解難 化解發展堵點
在張掖市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的甘州鋪子,貨架上擺滿了新鮮濃郁的牛奶、口味獨特的杏干、甘甜醇厚的葡萄酒……各類土特產品、文創禮品滿足了市民游客選購需求。
“這里的產品豐富多樣,價格實惠,實現了一站式選購。”張掖市民楊瀟敏說。
近期開業營運的甘州鋪子是由東湖社區全資成立的惠誠社區服務有限公司運營。2024年以來,甘州區圍繞“街道沒錢辦、社區沒能力辦、社會不愿辦、居民有剛需”難題,由社區居民委員會作為特別法人控股,探索社區社會企業股份制模式,提升社區造血功能和服務能力。
在東湖社區絲路嘉苑小區,一場關乎居民生活的下水道疏通與更新工程施工完畢。敷設全新管道后,污水問題得到解決。“社區出錢幫我們維修下水管道,給社區點贊。”居民禪桂萍說。
“社區企業通過四議兩公開方式,將甘州鋪子的第一桶金用到更換污水管道項目上,激活了社區經濟自我‘造血功能’,促進城市基層治理水平提升。”北街街道東湖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趙俊梅介紹。
甘州區堅持把服務社區發展作為社區社會企業創立初衷,將集體經濟收益10%至15%反哺社區用于基礎設施改造、購買社區服務、居民慰問等方面,讓居民共享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紅利。引導支持社區立足居民需求,探索創辦社會企業,增強社區“造血”功能,有效解決了居民的需求痛點和市場的服務盲點,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群眾生活更有質感。
2024年11月,天津某建筑企業計劃在嘉峪關市投資開發,企業在核銷跨區域涉稅事項報告表環節時,稅務平臺提示有申報表未提交,無法進行核銷申報。
嘉峪關市稅務局辦稅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查清緣由,告知納稅人解決方案。
過去,該遺留申報表的提交需要納稅企業攜帶公章,現場辦理??紤]到企業注冊在外地,辦事員無法到現場。嘉峪關市稅務部門借助征納互動平臺,快速響應企業合理訴求,遠程指導協助納稅人在電子稅務局完成辦理相關業務。
“企業辦事員不用專門從天津趕到嘉峪關,大大減輕了企業的納稅成本,提高了辦稅效率。”國家稅務總局嘉峪關市稅務局納稅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孫濤說,依托電子稅務局和12366熱線服務電話、征納互動平臺等線上渠道,稅務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疑難問題,宣傳并及時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提高辦稅服務質量。
僅2024年11月以來,嘉峪關市稅務部門遠程協助、受理幫辦4起異地企業線上納稅業務。如今,嘉峪關市稅務局實現了“線上辦”“掌上辦”到“云端辦”“云答復”,將傳統辦稅窗口搬上“云端”,自助辦稅區大幅擴容,與征納互動平臺共同構成“云端辦稅”新格局。
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中,為破解因行業“數據壁壘”造成的辦事難問題,嘉峪關市依托省級層面自然資源系統與稅務系統建立的信息共享機制,重構業務辦理、核稅繳稅、登簿發證等環節業務流程,在不動產登記“一窗辦事”平臺,針對業務流程、功能配置等方面需求列出清單,精簡申請資料、壓縮辦理時限,全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滿足群眾對不動產登記辦稅需求。
“原以為房屋價格難以確定,繳稅、辦證困難。沒想到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涉稅問題很快解決了,房產證辦下來了。”從外地來嘉峪關辦理不動產登記的陳女士說。
項目落地提速 發展支撐有力
走進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永昌縣河西堡工業園,一座座氣勢宏偉的廠房映入眼簾。項目熔煉系統主體建筑頂部,沸騰的水蒸氣正悄然升起,火法系統已如期進入烘爐階段。廠區內,工人們在交錯的管道鋼架間有條不紊地開展后期施工作業。
金川銅冶煉工藝技術提升項目主廠房,作為落戶河西堡工業園區的重大項目,該項目與下游耗酸、耗汽化工項目毗鄰建設,為園區打造完備的銅加工產業鏈、化工產業鏈和貴金屬產業鏈、做大產業規模創造了條件。
該項目2022年動工開建,是“十四五”省列重大建設項目。項目引進行業先進的“三聯爐”銅冶煉工藝,可與金川本部現有系統優勢互補,解決銅合成爐系統難以處理高雜含貴金屬原料的瓶頸問題。
“項目建成投產,可實現園區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零的突破。”金川銅冶煉工藝技術提升項目副組長盧英杰介紹,項目建成后,金川集團銅產業規模將具備70萬噸銅火法冶煉能力,帶動上下游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
“我們分解制定任務清單、逐項推進落細落實,全力打造一個集智能系統協同生產運營于一體的綠色、安全、高效的冶煉工廠。”盧英杰說。
為推動項目提質提速,永昌縣做好項目服務保障,推行“管家+保姆”服務模式,實行重大工程項目專班調度,集中力量、集中資源為項目提供全流程、全鏈條、全周期一站式服務,推動項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用、早見效。
“我們堅持政策好、環境優、禮遇高,企業無事不插手、企業有事不撒手,全面營造親商、重商、愛商的營商環境,用情用力服務‘家門口最大商’。”永昌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良田沃土”,也是區域競爭的重要“軟實力”。
在武威市古浪縣工業園區雙塔園區的甘肅紐安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風機塔筒項目,2024年7月開始試生產以來,古浪縣工業項目代辦服務中心先后為該企業解決用工招聘、用電用水協調、安全生產驗收等8項訴求,有效保障了項目投產達效。
古浪縣憑借優質高效的幫辦代辦服務和良好營商環境,為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奠定堅實基礎。
“從項目落地到投產,古浪縣為企業提供了諸多便利與支持,還為公司落實稅收減免優惠政策,企業發展的信心更足了。”甘肅紐安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部部長同龍說,項目2024年7月建成投用至10月底,共生產混凝土風機塔筒15套,產值達3831萬元。
2024年6月,古浪縣工業項目代辦服務中心實體化運行以來,共幫助企業辦理各類事項90項,為企業解決用工需求1500多人,通過政銀企融資對接達成融資意向2.1億元、為企業協調貸款1.58億元,工作勢頭強勁,服務效能明顯。
“跑一次就辦完了相關手續,代辦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效率高,服務態度好。”如今,古浪縣工業項目代辦服務中心窗口好評如潮,一句句真誠評價的背后,反映出古浪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實效。
“為確保代辦工作快速推進,精準到位,我們做到一企一策、專人負責,逐一明確誰去辦、如何辦、限時辦等服務措施,全力推進代辦服務提速、提質、提效,讓惠企紓困既有‘速度’更有‘溫度’。”古浪縣工業項目代辦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韓登海說。
2024年以來,全省各地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緊盯招商引資、工業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服務企業協調機制,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暢通政企溝通服務渠道,全流程高效提供公司注冊、稅務登記等項目建設前期手續、各類惠企政策和補助項目申報等幫辦、代辦服務,著力推動“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的轉變。
做好民生實事 回應群眾訴求
中午時分,武威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南校區東側的便民通道異常熱鬧,放學的孩子們開心地經此通道回家。眼前的情形,讓家住涼州區西大街運通巷小區的司德壽高興得合不攏嘴,“自打這個巷子修通以后,學生上下學和居民出行都方便多了,再也不用繞路了,政府給我們辦了一件大實事。”居民司德壽說。
運通巷小區北與小五金制品廠家屬院毗鄰。過去,為方便小區孩子上學,施工單位在兩小區圍欄中段開通一道邊門,孩子們通過小五金制品廠家屬院就可直接抵達武威一中、第十中學和武師附小。
但是,因通行的人流量不斷增大,噪聲大等問題直接影響了小五金制品廠家屬院居民正常生活,這道邊門于2023年底封閉。
2024年3月,涼州區“三抓三促”辦公室督促住建部門在深入調研了解、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籌集資金210萬元,拆除了兩小區部分平房及車庫,在小五金制品廠家屬院外側改建一條便民通道。2024年7月中旬通道建成,既方便了運通巷小區學生上學,也不影響小五金制品廠家屬院居民生活,贏得群眾點贊。
涼州區住建部門還修建了南城巷至達府街的通道,解決居民訴求的同時,督促物業公司加強物業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協調解決業主訴求,讓一件件“民生小事”變為“幸福要事”。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暢通舒適的機動車道,清晰醒目的道路標線、隱身無形的檢查井、明亮開闊的公交站臺……2023年,經過幾個月的提升改造,新華路這條貫穿嘉峪關城區南北的交通主干道煥然一新。
“原來這條道路坑洼不平,尤其是公交車站點和紅綠燈路口,一下雨就積水。現在道路平坦開闊,交通好了不少。”嘉峪關市民李云剛說。
嘉峪關市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把為民服務解難題落到實處,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兒上。
在高臺縣駱駝城鎮前進村的錦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一顆顆新鮮糯玉米經過清洗、殺菌、蒸煮、包裝等系列工序,正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生產出來。
“從2024年9月中旬試生產以來,已加工生產鮮食糯玉米13萬棒,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0多萬元。”看著一箱箱整齊碼放的“金棒棒”,前進村村委會副主任張國勤滿臉笑容。
過去,前進村以制種玉米、小瓜菜制種、家庭養殖為主導產業,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一度比較薄弱。
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以來,前進村以黨建為引領,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因地制宜發展鮮食糯玉米產業,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鮮食糯玉米生產加工項目上馬之初,黨員干部帶頭出資,帶動村民參與,籌措資金320萬元,建成了一座集生產加工、恒溫儲存于一體的加工廠,引進鮮食糯玉米生產線。
2024年以來,公司吸納了4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支付勞務收入48萬元。
“只有一心為民辦實事,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村黨總支書記楊長瑞說。
前進村的產業發展是近年來高臺縣抓好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領村民致富的縮影。
在駱駝城鎮梧桐村,千畝瓜蔬產業園各類制種作物長勢喜人,單個溫室大棚年收益達2.5萬元;宣化鎮王馬灣村注冊村集體經濟公司,聘請職業經理人組建運營團隊,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40萬元;黑泉鎮胭脂堡村鏈接資源,帶動周邊8個村種植辣椒1.2萬畝,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
高臺縣積極探索推進村集體經濟公司化運營改革,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確定市、縣兩級試點村17個,指導成立鎮級公司2家,村級公司23家,探索形成了“村集體全資公司”“鎮級母公司+村級子公司”等6種運營模式,為推動村集體經濟穩步增收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新增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市級試點村11個,28家村集體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08.4萬元、收益276萬元,136個村集體經濟收入5101萬元, 村均37.5萬元。
- 2025-02-06【深化“三抓三促”行動】真抓實干 促進高質量發展——甘肅省深化“三抓三促”行動不斷取得新成效
- 2025-02-06【深化“三抓三促”行動】激發奮進力量 譜寫時代華章
- 2025-01-23聚焦2025甘肅兩會|“十四五”以來,甘肅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4個千億臺階
- 2025-01-18聚焦2025甘肅兩會|政協委員抵蘭報到 甘肅開啟2025“兩會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