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結對幫扶 愛心甘肅】匠心守藝 針尖上繡出致富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侯洪建
初春,位于祁連山下、隆暢河畔的肅南縣畫藝手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里很是熱鬧。公司負責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裕固族服飾傳承人潘小紅正忙著向學員講解服飾制作的技巧和知識;工作室里,兩臺嶄新的全自動刺繡機“噠噠噠”響個不停,不一會兒,一朵朵栩栩如生的刺繡花紋便顯現在布料上。
“為了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公司通過機器與手工互補的制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潘小紅說,公司主要制作銷售手工刺繡、民族服飾、手工串珠、繩編工藝等各類手工藝品,產品遠銷浙江、青海等地。
肅南縣農牧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潘小紅從小耳濡目染,并產生了濃厚興趣。
3歲時,左手因嚴重燒傷致殘;8歲時,又不幸被落石砸中頭部險些喪失語言功能……經歷了許多磨難,但潘小紅沒有被命運打倒。
17歲那年,對民俗文化興趣濃厚的潘小紅一邊嘗試刺繡,一邊開店經營手工藝品補貼家用;2012年,成立肅南縣殘疾人文創手工坊;2016年,與其他殘疾姐妹共同成立肅南縣畫藝手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公司有正式員工18人,其中有14位殘疾人在這里實現了就業。
“我主要制作串珠類手工藝品,一個月能掙到近2000元。”公司員工、肢體二級殘疾人顧振華說。
“我是殘疾人,更能體會到殘疾人的不易,想通過刺繡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實現人生價值。”潘小紅說。
從事民間手工藝制作30年來,潘小紅沉下心來拜訪老藝人,學習當地傳統文化;參加培訓班學習技藝,提高制作水平。一針一線間,潘小紅的刺繡技藝越來越精湛,一件件手工藝品栩栩如生。
近年來,隨著肅南旅游持續升溫,慕名而來的游客逐年增加,公司的生意也越來越好。現在公司每年可穩定獲得利潤80萬至100萬元,累計帶動近400名殘障人士、家庭婦女就業創業。
走進公司職工創新工作室,滿墻的榮譽和證書見證了潘小紅和公司在傳承非遺技藝、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全省就業創業工作“先進個人”、甘肅省鄉村工匠名師、美麗工坊、全省助殘先進集體……
“我們公司設計制作的手工藝品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舞臺。”潘小紅激動地給記者翻看手機上的新聞:作為全國首批55家“美麗工坊”機構之一,潘小紅攜帶公司58件作品赴北京故宮參展,擴大了公司“美麗工坊”的社會影響力;在巴黎殘奧會期間,公司設計制作的手工藝品在“美麗工坊 綻放巴黎”中國殘疾婦女文創作品展中展出,向世界展示肅南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近日,又一則好消息傳來:潘小紅在中國殘聯就業指導中心主辦的“美麗工坊”項目推進會暨殘疾女性文創作品展上榮獲“美麗追夢人”稱號。
潘小紅動情地說:“希望通過刺繡等手工藝品帶動更多殘疾人穩定就業,我們也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推動非遺融入大家的生活。”
- 2025-02-14網絡中國節·元宵|鐵路鬧元宵 非遺超有“料”
- 2025-02-14網絡中國節·元宵|武都:秦腔聲里鬧佳節
- 2025-02-14長圖|社火,甘肅的“年味密碼”
- 2025-02-14文化中國行|“什川燈火”,盞盞花燈點亮千年非遺文化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