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宋芳科 黃龍
一根普通木棍,能演繹出何種精彩?在甘肅蘭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蘭州纏海鞭桿給出了答案,它讓隨地取材的木棍,在武林江湖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本期“非遺文化看甘肅”,讓我們一同走進蘭州纏海鞭桿傳承人王建國、王笑強的武林人生,探尋一根鞭桿,如何成為習武之人的得力武器。

甘肅是武術文化大省,金城蘭州坐擁黃河天險,以金城關為要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自明朝以來,各路武林人士匯聚蘭州,各種流派相互切磋,形成蘭州武術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格局,特別是武術文化一脈傳承,讓蘭州成為武術愛好者重要的習武之地。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王建國的父親,王得功先生采眾家所長,結合自己多年習武經驗,歷經30多年的收集整理,形成了蘭州纏海鞭桿“五陰”“七手”“十三法”之訓練法與纏海十八招式、鞭桿對練以及入海鞭桿一路、二路,纏海鞭桿一路、二路、三路。自此,蘭州纏海鞭桿形成了規范、完整、系統的體系,成為獨具特色,集健身、養生、防身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科學化、系統化的武術項目。
“鞭桿自古就有,甘肅天水、隴南、定西一帶也有習武者,我父親總結了蘭州纏海纏桿體系,為鞭桿百花園再添新力量。”王建國介紹蘭州纏海鞭桿體系。

為何叫纏海?又蘊含哪些武術思想?
王建國表示,“纏”就是纏繞,纏海鞭桿人鞭合一,通過腳步、手型變幻賦能鞭桿,所以纏就是圍著打,也有圍點打援的意思。“海”則代表腦海、中樞,也就是一招致勝的意思。大體就是通過強勢而靈活的攻擊一招致勝。

鞭桿就是木棍,纏海鞭桿一般長1.2米,取材簡單易得,只要柔韌性好,對木材并不挑剔,更不會選用名貴樹種,由此做到人人可得,人人可練。
王得功老人弟子王笑強表示,鞭桿確實樸實無華,無論小孩,老人都能用,就像老年人,拿著鞭桿上山可以當登山杖,防動物攻擊,但是學會纏海鞭桿則成了武器,這也是蘭州纏海鞭桿的魅力所在。

一根鞭桿通過武者賦能成為武器,也是中華武術的智慧所在。王笑強說,蘭州纏海鞭桿的武術套路融合眾家所長,在武者的踢踏騰挪中鞭桿事實上融合了箭、戟、刀、槍的功能,讓小小的棍子煥發無限可能。
“蘭州纏海鞭桿是群眾可以隨時練習的武術,也是最易得的武器,在冷兵器時代,武器用于戰爭,而現代社會,蘭州纏海鞭桿是方便的健身器械。”王建國如是說,而他父親王得功老先生的遺愿也是將蘭州纏海鞭桿一代代傳承下去。

王建國說,他現在也帶徒弟,而為了更好的傳承,他們這些年推進蘭州纏海鞭桿進校園,通過啟蒙動作的訓練來發現練武好苗子。
“練習武術能夠磨礪人的品質,尤其是對青少年而言。長期習武,能讓他們眼神炯炯有神,身姿氣質自信。愿意吃苦訓練的孩子,未來的人生必定能披荊斬棘。”王笑強這樣說道。他還表示,未來將和王建國一起,把師門的蘭州纏海鞭桿技藝發揚光大,讓這一非遺文化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 2025-03-08甘肅:省市縣三級農村供水監督服務電話公示
- 2025-03-06甘肅印發行動方案 打造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重要承接地
- 2025-03-05甘肅持續17年“發紅包”鼓勵畢業生基層就業 每人每月補貼1500元,補貼期限3年
- 2025-03-04甘肅省婦聯“幸福聯線·聚愛暖家”青年婚戀交友派對火熱報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