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護“千年藥鄉”的“根”——岷縣探索走好中藥材種子種苗研發保護可持續發展路子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通訊員 曲婷婷 安 婷
春風漫過山崗,驚蟄一過,田野間到處是耕種的場景。在“千年藥鄉”岷縣,5萬多畝中藥材種苗迎來了豐收。
“藥苗的儲藏、培育都特別關鍵,如果溫度控制不好就會腐爛,藥農種植的風險就會很大。”岷縣中寨鎮藥農孫庭俊這幾天格外忙碌。
當歸、黃芪等中藥材種苗培育需要土地輪作,傳統生荒地育苗與環境保護存在矛盾,加上育苗成本高、儲藏要求高等因素給農民增收帶來風險,制約著產業發展。
如何有效破解這些難題?答案就藏在岷縣育苗技術創新改革的一次次實踐中。
“這個藥苗長度達到8厘米,適合移栽了……”甘肅岷縣當歸研究院新產品研發技術人員王新建拿著剛剛采挖出的當歸種苗說。
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讓當歸種苗長勢良好。
“溫室育苗在岷縣已經推廣了三四年,煉苗階段完成之后就移栽,抽薹率降低到10%以下,極大提高了我們的生產效率。”甘肅岷縣當歸研究院新產品研發負責人劉鵬偉告訴記者。
“1萬畝大田所需要的藥苗,需要500畝土地育苗,現在我們在1萬平方米的溫室就可以完成。”劉鵬偉說,除了控制抽薹率,溫室育苗最大的優勢就是節約土地資源。
作為工廠化育苗的雛形,溫室育苗和穴盤式育苗有效節約了土地資源、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形成了可追溯體系。
優質的中藥材種苗是種植中藥材最大的“底氣”。藥農孫庭俊今年計劃種植40畝當歸,全部選擇溫室種苗。
“工廠育苗土地的節約率能達到80%以上,發芽率、成苗率都特別高。每播種100粒種子,可以得到70株以上的種苗。”劉鵬偉說。
從傳統生荒地育苗到現代工廠集約化育苗,從靠天吃飯到精量播種。近年來,岷縣在中藥材種子種苗的研發與保護方面迎來了新的突破。
岷縣把建立當歸為主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作為中藥材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來抓,先后試驗成功了當歸熟地育苗、溫室育苗、穴盤式育苗、當歸種子丸粒化等技術,并進行繁育推廣,形成了以適宜鄉鎮為核心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區,為建立工廠化育苗、設施化儲藏、智能化栽培的中藥材現代化生產體系奠定了基礎。
“科研+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體系,為岷縣推動中藥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力。2025年,全縣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面積預計達到6.8萬畝以上,建設集約中藥材種苗繁育示范基地1100畝。
加大種質資源保護,是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岷縣通過建設種質資源保護區和種質資源庫,共保存了中藥材種質資源112種,發現、標記野生當歸分布群落20多個,開展岷歸1號、岷歸2號等當歸品種推廣和優質種子種苗繁育,為今后中藥材育種和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
岷縣當歸研究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繼勝說:“將繼續加大中藥材種子種苗研發投入,完善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推動中藥材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 2025-03-24甘肅黃龍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土建及金屬結構安裝工程開工
- 2025-03-24甘肅物流集團開辟“定西—日照港—臺灣”物流新通道
- 2025-03-20甘肅省對醫保支付相關人員實行“駕照式”記分管理
- 2025-03-18“甘肅社保15分鐘便民服務站”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