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魯共風光 山海情更深——隴電入魯工程山東段見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占東
“看!兗礦泰安港對面就是隴電入魯工程的輸電線路,我們港口與電路在大清河兩岸相互注目、守望,就像一對兄弟。”
3月31日,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彭集街道,大清河南岸的兗礦泰安港,春風涌起春潮,歸燕銜綠山崗,處處生機無限。深水碼頭上,運煤船集結,龍門吊高聳,一派繁忙景象。漫步其間,兗礦東平陸港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秦文峰對身邊的隴電入魯工程充滿期待,并流露出近水樓臺的親近感。
說話間,身后兗礦泰安港公鐵水聯(lián)運物流園內的煤炭,經(jīng)皮帶棧橋,輸至港口自動裝船機,被快速裝入船內,準備經(jīng)東平湖,入京杭運河,通江達海。
“泰安港是北煤南運、西煤東進的港口,正在打造山東省最大內河港口,一季度煤炭集輸運量達200萬噸,港口裝卸能力實現(xiàn)1.5小時2000噸,而這個前提是不停電。”秦文峰說,“電是物流園和港口最大的用能所在,特別是園區(qū)的鐵路調度、集控中心,24小時不能停電。可以說,電是我們的生命線。”
得知隴電入魯工程計劃今年5月投運,秦文峰難掩激動:“這與我們企業(yè)追求安全、綠色、智能、高效的理念高度契合,不但能夠提升電力供應能力和安全生產(chǎn)水平,而且源源不斷的甘肅綠電將為我們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注入不竭動力!”
有著同樣感受的,不止秦文峰。
在泰安東平港老湖作業(yè)區(qū),經(jīng)營了30多年水運生意的井清國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在口岸用電的變遷——多年前,在東平港停靠期間,船上的照明、做飯用電,要靠柴油發(fā)電;2020年口岸有了電后,船一開到港口,就直接給三個電機充電,很省事兒;最近這幾年,我在船上裝了些光伏發(fā)電板,只要是晴天,船邊走邊蓄電,陽光好時,一天能充十幾千瓦時電,生活用電撐個十來天沒問題。電充足了,不僅能滿足開船啟車、船內生活設施用電,連空調也能隨時想開就開了。今后,甘肅的綠電來了,我們的電更足、更清潔了,船舶靠港期間不僅用電無憂,停靠成本和維護費用也會降低,真是越來越好!
東平湖海通港務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助理鄧久鳳介紹,東平港老湖作業(yè)區(qū)有8個通用泊位、20多艘2000噸級的停泊位、2個錨位,岸上還有輸送煤炭的皮帶機、裝船機、固定吊機,船舶停泊期間的生活用能及港口機器運轉用能全部是電,月用電量平均需要20萬千瓦時。隴電入魯工程的落點就在東平縣,這將對港口用電帶來強大支撐,特別是綠電讓港口生產(chǎn)的綠色底色更足了。
隴電入魯,港口、企業(yè)、個人都在翹首以待,隴電入魯工程投運后的電網(wǎng)運維人員也在厲兵秣馬,全力做好運行保障工作。
在濟南市平陰縣東阿鎮(zhèn)黃河岸邊,隴電入魯工程輸電線路在這里第二次跨越黃河,之后接入東平換流站。隴電入魯工程正式投運后,國網(wǎng)山東超高壓公司將接過東平換流站及隴電入魯工程山東段日常運維的“接力棒”。
3月31日上午,國網(wǎng)山東超高壓公司輸電檢修中心輸電運維三班班長李敏和同事再次抵達這里,對下一步運維工作進行深度演練。
據(jù)李敏介紹,他們將采取“線長制”做好山東段129.562公里線路、259基塔的運維工作,制定無人機、直升機、人工巡視立體協(xié)同巡視技術方案,并頂格配置智能化運維裝備,實施精益化運維。
以無人機自主巡航為例,搭載可見光+紅外裝備,對絕緣子溫度進行精準檢測,對夏季樹障進行無人機激光掃描;為桿塔建模,并為每一基塔裝上可視化采集裝置,升級夜視功能后,對施工、異物、煙火報警準確率達到96%,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屬地護線員20分鐘內就能抵達現(xiàn)場處置。一旦遇到跳閘,能快速精準定位故障點。
“甘肅綠電跨越五省送入山東,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這條能源大動脈運維好、保護好,促進甘肅、山東兩省經(jīng)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李敏說。
位于東平縣的東平換流站是隴電入魯工程的受端,來自甘肅的豐沛綠電將從這里輸送至齊魯大地。
國網(wǎng)東平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東平換流站投運后,國網(wǎng)東平縣供電公司將在換流站、特高壓輸電線路運維中發(fā)揮屬地協(xié)調、屬地巡視等方面的作用,全力支持東平換流站穩(wěn)定運行。隴電入魯工程也將東平與送端站的慶陽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從此,我們有了新的牽掛——慶陽。”
“君住黃河頭,我住黃河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黃河水。”
春分時節(jié),記者在山東聊城、泰安采訪隴電入魯工程建設期間,多個受訪者不約而同地仿寫宋詞《卜算子·我住長江頭》,表達甘魯兩省在推進能源電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中建立的深情厚誼。
作為國家“十四五”電力發(fā)展規(guī)劃中“三交九直”跨省輸電工程中首個即將投運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隴電入魯工程于2023年3月開工,計劃2025年5月投運。投運后,每年可將360億千瓦時以上電量從甘肅輸送到山東,相當于近1千萬戶家庭1年的生活用電量,對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隴電入魯,讓近年來甘魯兩省立足東西部協(xié)作書寫的“山海情”更深、更長。
- 2025-03-31隴電入魯工程在晉陜大峽谷首跨黃河
- 2025-03-25強化施工現(xiàn)場監(jiān)督 筑牢 安全生產(chǎn)屏障
- 2025-03-25強化日常監(jiān)督,提升審計質量
- 2025-03-25扎實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表現(xiàn)形式和定性量紀參考指引》宣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