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野調查到詩歌人類學
1月10日上午,周瑟瑟新書《中國詩歌田野調查》發布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春季圖書訂貨會現場舉行,活動由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主辦。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作家、詩人邱華棟出席發布會,他說:“《中國詩歌田野調查》是近年出版的一部有特色的詩學評論集。它的特別在于周瑟瑟在詩歌現場發現問題,并在寫作中試圖去解決,比如當代詩歌的語言、寫作方式、詩歌與人的關系等問題,這都是很重要的問題,他敢于去思索并且以行動來回答,這是一部以多種角度與方法來回答當代詩歌問題的書,一部給當代詩歌帶來啟示的書,不同于學院理論研究,也沒有詩歌時評式的空泛。周瑟瑟是一個真實的詩人,是一個有實踐精神的詩人,他以親身經歷的生活來提出問題,比如本書的第一篇《洞中寫作·詩歌人類學》,他在貴州餒陽的一個山洞探險時想到‘人類原居環境下的當代詩歌經驗’,周瑟瑟說‘找到了我所需要的陌生的經驗,關于時間、自然、生命、神秘、進化等未知的經驗’。可以說《中國詩歌田野調查》是一部當代詩歌經驗的探險之書,尤其是他提出的‘詩歌人類學’是有價值的。”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楊慶祥說:“《中國詩歌田野調查》是詩人周瑟瑟一次非典型詩歌寫作學的嘗試。周瑟瑟試圖走出詩歌的文本中心主義,將詩歌寫作理解為一種詩學行為,并通過田野調查、民歌采集等方式建構一種他稱之為‘詩歌人類學’的寫作和生活方式。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值得開掘的富礦,周瑟瑟已經做出了有意義的嘗試。”

據悉,周瑟瑟近年開展“中國詩歌田野調查”,以口述實錄、民謠采集、戶外讀詩、方言整理、問卷調查、影像拍攝、戶外行走等方式進行“走向戶外的寫作”,獲取鮮活的第一手材料與經驗,提出“詩歌人類學”的觀點,尋找關于時間、自然、生命、神秘、進化等未知的經驗。
周瑟瑟認為,“田野調查”是人類學的方法論,是“直接觀察法”的實踐,他以此來改變“書桌上的寫作”,是他近年重要的寫作方式,并提出了“走向戶外寫作”的概念,以自己在國內外的“詩人田野調查”案例進行了具體闡述。同時,他表示通過“田野調查”,能夠認識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獲得新鮮題材和創作沖動,從而提高詩人的感受力與敏銳力。(記者 桂杰)
相關新聞
- 2020-01-10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突破一千億元
- 2020-01-10讓古籍里的中華優秀文化活起來用起來
- 2020-01-10農家書屋:夢想起航的地方
- 2020-01-10《中國工業遺產示例》闡釋28項遺產價值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