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逄先生
韓石山
此文的題目,就是一個悖反,既是學生,就不必稱先生,稱了先生,必不是學生。
說得對,你看下去就是了。
我是真正當過老師的,在呂梁山區的一個縣里,十一二年間教過四所中學。這四個學校,恰好分布在一條季節河的兩岸,曾自豪地宣稱,我的學生一條河。在這個縣上,誰叫我老師,是真的還是應付,一看就清楚。出了山,誰叫我老師,都當作應付,但絕不會當面否認。同樣是叫老師,有的叫著叫著,還真有幾分師生之誼;有的叫著叫著,就成了路人;有的叫著叫著,就成了哥們,再叫老師,就得防備是不是藏著“禍心”。只有一個人叫我老師,至今也沒有弄明白是真的還是假的,此人便是這個逄先生,大名春階者是也。
逄先生很早就是《大眾日報》的編輯,曾編過我的文章。后來成了部主任,再后來成了什么中心的主任,似乎比部主任還要高半格。多年前,他在他們報上,寫一個“小逄戲星”的專欄。此專欄開張不久,我去濟南參加一個文學筆會。他的專欄寫到第六篇還是第七篇,像是卡了殼,先前寫的那幾個,多是文體界的名人,且以女性為多。要不要寫寫這個韓某人呢,該是費了一番腦筋的。不寫吧,還有點小名氣,寫吧,名氣似乎還沒有到“可觀”的份兒上。有一個亮點,助了他的神思。那些年,我因為批評了幾個也還有名氣的人物,正受到眾多人士的丑詆,就寫這個吧。他的專欄“小逄觀星”,寫的對象必須先封一個星號,前面的幾個都是借用了那種金燦燦的星的名字,對我自然是用不上,就用了個“臭豆腐星”。意思是好的,不外是告訴世人,此人雖則臭,但是像臭豆腐一樣,吃起來還是有一綹香味的。這樣的戲謔,我早就見怪不怪了,一概視之為,庸眾對他們的指導者的廉價賜與。別說叫“臭豆腐星”,就是叫“茅坑石星”,也不當回事。稱之為“臭豆腐”居然不惱,這讓逄先生甚是驚喜,過后讓我為他的一本書寫篇評論,也照辦了。一來二去,就成了哥們,但仍叫老師。
記者的職業,是寫高大上文章的,尤其是還有個官帽,更是要高大上。逄先生是學中文的,有文學情懷,總想寫點什么。相處久了,發現我這個人,在寫文章上也還有兩把刷子。寫高大上的文章,另有師傅;寫小說,另有高人可求教;寫幽默小品,不妨借鑒一下。從此之后,不叫老師了,改稱師傅,顯得格外親切。某年去了濟南,特意安排吃了一頓大鍋海鮮。寫下好文章,時不時地會發給我看看,若夸上一句好,必回應說,跟上師傅學下的。
別說,此公還真有點靈氣。近日發來一篇《鋼筆之訓》。是這么寫的:先說這些年用電腦,基本上不用筆了,他的“95后”學生、被稱為娜姐的小徐,送他一支鋼筆。拿回家給夫人看,夫人一看就笑了,說你的學生很有創意,照著你的體型挑的,矮胖墩,大鼻小嘴。先前光顧高興,沒細想,夫人一說,再看此筆,其體型還真有點像自己。給小徐發微信說了,小徐說,師母真這樣說的?哈哈。接下來寫有了這個鋼筆,用起來的諸多尷尬。比如記筆記時,用鋼筆歪歪扭扭劃拉幾下,很明顯是應付。一天不用,筆就搗蛋,需要不停地甩,甩了再甩,然后使勁地劃,才會出水。
還有一個毛病,就是用得多了,需要打墨水,有時一天就要打。一打墨水,手指頭會染黑,得擦上肥皂,洗幾次才洗得掉。太討厭、太煩人,于是改用圓珠筆。可圓珠筆寫出來的字,總覺得輕飄膚淺,沒有質感。煩躁過后,看著筆筒里的筆,覺得像是在訓他:要耐煩,要耐煩,一不耐煩就完蛋。末后發了個感慨:原來這支筆,是在磨他的性子啊。
發來是讓我看的,看了是讓我贊的。確實好,就贊了,說好文章,一有自我調侃,自黑,幽默,必是好文章。青,已勝于藍矣。春階回復說,師傅引路,自嘲,自黑。
隔了一天,又發來一篇叫《耐煩廬記》。說他這個人,性子急,脾氣暴,愛上火,貌似霸道;順了心,開口笑,來了煩,輾轉懊惱。這德性,毛病在浮躁。說了一通不耐煩的壞處之后,引用汪曾祺回憶沈從文先生的一段話,說沈先生很愛用一個別人不常用的詞:“耐煩”。稱贊他人,也常說“要算耐煩”。沈先生一生的成功,全在“耐煩”二字上。隨后說,天才人物,尚且以耐煩為要,愚鈍如我輩者,怎敢懈怠。真該時時記著,以煩作砥礪之石,磨磨自己的性子,于是將書房命名為“耐煩廬”。某年春天,赴西安拜訪賈平凹先生,請其書“耐煩留心”四字,裝裱之后,懸之于壁。每日見字如晤,是在提醒自己,要耐煩再耐煩。文章中還附了賈作家這四個字的墨跡。
春階以為我定然還會夸贊一番。我也確實想過夸上兩句。又想,既然說我的學生,就是假裝,我也假裝一回老師。于是回復說:這不是我的文風。這叫變相的自夸,還要拉上兩個名人墊高自己。俗了,俗不可耐,哪能耐得煩躁。他倒好,一點也不惱,回復說:哈哈,師傅批評的是,改正。
就這一點,還像我個學生的樣兒。
相關新聞
- 2020-01-14修自行車的老人
- 2020-01-14火車上的思念
- 2020-01-14就這樣打探春天的消息
- 2020-01-14你若爛漫綻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