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需外援更需自救
□左志紅
截至2月5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90.7%的受調查書店閉店停業,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
這是全國中小書店聯盟書萌對1021家中小書店的調查數據。開卷對實體門店的統計數據同樣讓人擔憂:2020春節前后銷售與2019同期差異巨大,2020年春節后第一周銷售不足2019年同期的10%。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疫情影響之下,實體書店確乎是迎來了發展的“寒冬”。寒假本是圖書銷售的旺季,教材教輔、一般圖書的銷售乃至相關業務都應該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受疫情影響,今年實體書店寒假銷售卻呈現斷崖式下跌。
一方面沒有營業收入,另一方面租金和人工成本巨大。可以說,這種“反向節日效應”對實體書店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對于那些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小書店來說,有的可以說是遭遇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受到影響的不只是實體書店,很多行業的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當此危難之時,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山西、江蘇、四川、海南等多地政府紛紛出臺幫扶疫情下的中小企業的相關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山東發布20條措施幫助疫情期間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寧夏提出18條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措施,山西通過10條措施為中小企業送來及時雨……這些措施,涉及金融支持、租金減免、稅費減免延繳、社保支持、賬款清欠、服務保障等多個方面。
此外,部分品牌連鎖書店進駐的萬達、大悅城、華潤置地等全國性連鎖商業地產公司相繼宣布對旗下商業項目減免租金。
對實體書店來說,這些外援無疑是抗擊疫情、提振書業的一劑“良藥”。但實體書店想要度過“寒冬”,除了獲得外援,更需積極開展自救。否則即便僥幸度過這個冬天,也有可能在下一個冬天倒下。
這場疫情大考,使實體書店暴露了經營的“短板”:書萌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小型書店的主營項目仍然單一,對圖書這一主營品種的依賴性很高;另外,87.17%的書店除了店面收入之外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這意味著這樣的書店抗風險能力很弱。如何克服“短板”,彌補不足,顯然是書店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可喜的是,部分書店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開始通過線上業務進行自救。部分新華書店轉戰網上,向讀者推介線上售書平臺,推出相關優惠活動。鐘書閣、西西弗、言幾又等實體書店,通過網店、微店、小程序、社群、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開展線上業務,開始拓展新的商業模式。
同時,也有書店趁這個時期加強自身的內部管理能力,通過線上組織員工內訓,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加強新媒體內容創新,隨時準備恢復營業。
實體書店在自己救助自己的同時,也應該聯合起來,吁請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給予援助。對那些發展特別困難、即將陷入絕境的書店,呼吁當地的行業主管部門對之進行專項扶持,讓這些書店能夠平安過“冬”。實體書店也要團結起來,通過相關行業協會,呼吁上游的出版機構對新書進行限價銷售,并要求線上線下都來遵守,這樣也能緩解實體書店的壓力。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暖春不會來臨。疫情雖然兇猛,但終究會被我們戰勝。相信通過外援和自救,挺過這個“寒冬”,實體書店必將再次迎來發展的春天。
相關新聞
- 2020-02-15立足前沿科技 展現美好圖景——談中國科幻趨勢、特色與優勢
- 2020-02-11文學力量在行動:為逝者緬懷 為勇士謳歌
- 2020-02-11中國童書,贏得國外小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