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無價》:寧靜是尋求自我本真的過程
《寧靜無價:英美自然文學散論》 程虹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英語教授程虹是我國最早從事自然文學研究的學者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她一直在英美自然文學與生態批評領域辛勤耕耘,如今已經出版相關專著、譯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自2009年問世以來,《寧靜無價:英美自然文學散論》(以下簡稱《寧靜無價》)受到業界和普通讀者的歡迎。作者懷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然文學的深切理解,講述了十幾位英美自然文學家如何與大自然相擁生活,如何從大自然中獲得滋養,如何把在自然中得到的感悟轉化為精神的升華。
如今《寧靜無價》再版,也引發了筆者關于寧靜的再一次思考。寧靜并不是一個大詞,但似乎很少有人給它定義,什么是寧靜?寧靜是一種過程,還是一種狀態?如何才能達到寧靜?
關于寧靜相關的概念,莊子說過:“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無不為也。”這里的“靜”強調的是一種“安寧、安靜”的狀態。在英文中,“寧靜”一詞大抵與silence、tranquility等意義相關。其中前者是指物理環境的無聲,后者來自拉丁語tranquillus,其中前綴tran(s)有“穿越、超越”等意思,不僅關乎主體感受,而且強調了主客體的關系。
《寧靜無價》一書用特殊的方法將以上問題的答案揭曉:寧靜是本真,它既是大自然的屬性,也是人與大自然溝通、相融,尋求自我本真的過程。它不是一個自足的存在,而是存在于探索、思考和認知的過程之中。
寧靜是閱讀和求知。寧靜不是一壺清茶或一杯氤氳的咖啡,而是不懈的求知,可以通過閱讀以致遠、以寧靜。在《寧靜無價》中,作者通過美國、英國、女性、跨文化四個維度,從18世紀到當代,通過18位作家和藝術家構建了一個自然與心靈交融的三維景觀:風景、聲景及心景。
跟隨作者,我們可以在北美的曠野中感受最真實的自然,在飛鳥與群山之間探索大自然的奧妙,在英倫鄉村細心觀察草木花鳥與村落的和諧。作者還在當代美國作家與中國古代詩人寒山的互動中,體悟自然對人的啟迪和震撼。本書為我們展開了一部部書卷,用閱讀的小舟帶著我們徜徉。正如作者引用托馬斯·科爾在稱贊美國自然之美時所說:“山脈是風景的基調,河流是風景之眼波,瀑布是風景之聲音,天空是風景之魂魄。”在閱讀中體會寧靜,在寧靜中沉浸于閱讀。
寧靜是探索和思考。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說:“寧靜是心靈的井然有序。”《寧靜無價》整本書可以說就是一個探索有序思考的范例。從美國到英國,從荒野到鄉村,從女性到跨文化,實際上,《寧靜無價》中所評述的作家作品大都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關于他們的生平介紹和學術研究并不多見,作者細致從容地評述了從文學到繪畫,從博物日志到海島寫作等作品,她帶給讀者一種親近溫和的熟稔感,而在這背后凝聚的是作者文獻查閱的功夫和深厚的綜述功底。同時,作者將自己的評述與當下方興未艾的生態批評相結合,將理論的抽象與艱澀內化在文本分析之中,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具體翔實的例證,調動讀者的感覺、情感和想象力,細細體會自然的本真,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的本真,達到與自然的共情。
寧靜是豐富的表達。它既不來自心滿意足,也不來自無欲無求。這一點完全體現在本書的敘述和語言表達之中。作者的論述與相關作家作品的具體內容不著痕跡地呼應:有時閑庭漫步,在深秋柔和的陽光中向一位悠閑曬太陽的老人打聽梭羅的小木屋;有時回到屋中,在溫暖的燈下打開褪色的暗紅封面的《塞爾伯恩自然史》,隨著書頁的輕柔翻動,感受小鎮的生命氣息;有時進入聲色流溢的大自然,欣賞云之搖籃的山峰,聆聽大山的“奏鳴曲”。整書的語言和敘述節奏緩急有度,既有鄉村綿長舒緩的春風拂面,也有荒野滿目荒涼的孤寂,還有海島上令人心生畏懼的狂風暴雨。時而涓涓細流,時而如疾風驟雨,滲透讀者的所有感官,激活了讀者的大腦。讀者在看、聞、嘗、聽、觸、思中沉湎于聲色的自然和本真的輝煌。
寧靜是無價的大愛。它是對大自然本真的熱愛,也是對人類初心的保守。寧靜的獲得不僅來自有形可辨的“風景”和“聲景”,更來自“心景”。心景產生于風景、聲景與心靈的碰撞。也就是說,寧靜不是自在的,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探索、去獲得的。正如《論語》所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與仁者所樂的并不僅是自然的大美,更在于外在的山水所激發的心靈中所產生的大愛。忒奧克里托斯熱愛質樸的鄉村生活,維吉爾陶醉于想象的阿卡狄亞,華茲華斯回到自然感受內心的平靜,繆爾去大山中尋找信仰……風景、聲景與心景融為一體,展現了動與靜的結合,是走入自然、融入自然、碰撞自然,研究自然的豐富和深刻的探索過程。正如作者筆下一部部自然文學的書卷所展示的,也正如作者自己透過對自然文學的研究所顯明的:寧靜是無法用金錢尺度衡量的,它是自然與心靈的交融,是耐心細致的治學,是對生活真誠細膩的大愛。
生態批評逐漸興起的這幾十年來,自然寫作和生態批評領域的學術專著和學術論文每年都在遞增,可見學術界和公共圈對這一領域的關注。雖然生態批評這個字眼正式與讀者見面不過是20多年前的事情,但是自然寫作,正如本書所揭示的,古已有之,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一個特殊的文類:自然文學。
從本書中看,作者將自己的經歷、情感與研究融為一體,通過帶領讀者走進文字之中,去耐心地體悟。我們無法回到吉爾伯特·懷特那個時代——“那時候時間還不是金錢,它是享受、修養及自我發展的機會”。但是只要我們去傾聽自然在每個人內心所產生的共鳴,思考自然在整個人類文化中的映射,我們就會逐漸學會停下匆忙的腳步,在感受和思考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自然奧妙中實現寧靜的獲得。(南宮梅芳)
相關新聞
- 2020-03-04百年曾祺:1920—2020
- 2020-03-04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邏輯的有益探索
- 2020-02-28我的母親手記
- 2020-02-28《寧靜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