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薦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是一部意義重大的杰作,布來得森教授用詳實的文字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種可怕的疾病,它不再神秘而無藥可治,而是可預防且可逆轉的。
——大衛•帕爾馬特,醫學博士,《紐約時報》暢銷書《谷物大腦》和《腦的創造者》作者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是一部精湛、權威而激勵人心的防疾治病指南。不論你是否攜帶ApoE4基因,還是診斷為此病而害怕的患者,這本書都可以使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恐懼者轉變成積極有效的防范者。
——莎拉•哥特福德,醫學博士,《紐約時報》暢銷書《年輕人》作者
戴爾•布來得森教授是世界一流的神經病學科學家,他創新而嚴謹的研究,為阿爾茨海默病創造出一套安全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案。本書將徹底地更新我們對此病的認識。
——杰弗里•布蘭德,克里弗蘭醫學中心功能性藥物研究所創始人
布來得森教授給至今為止最棘手的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難題提供了巨大的希望。他的研究表明:能用一定方式中止此病的發展,并在許多情況下可緩解和改善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病。
——里洛•霍德,醫學、哲學博士,奧巴馬總統親自授予的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美國系統醫學研究所創始人
人類對疾病的認知,總是要經歷從不知到知這一過程的。為結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痛苦,我們期待終結對阿爾茨海默病不知的這一天早日到來。愿《終結阿爾茨海默癥》一書的出版,能夠給患者帶來福音。
——杜治政,教授,著名醫學大師,中華醫學會倫理學分會原會長,中國醫學人文學的開創者、引領者
我們的親人失智無異于生命尊嚴喪失。想減少或避免這種痛苦,可讀讀這本世界頂級科學家的書!
——袁鐘,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醫學人文分會后任會長,著名健康傳播專家,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原社長
正在人們為AD而彷徨不安時,一個銳耳聲音在響徹:“終結阿爾茨海默病!”讓全球數以幾千萬計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波及數億的阿爾茨海默病家庭成員振奮不已。
——王一方,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著名的醫學人文權威學者
這是一本融合了基礎與應用,西方實證精神與東方智慧經驗的佳作,它的廣為傳播,將大大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現狀,并將啟動綜合防范慢性病的一類有效且低成本而人人可及的新模式!
——趙明杰,教授,大連醫科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倫理學分會會長,著名醫學哲學專家
全球人的健康需要全體人的努力,包括自我責任、專家貢獻和社會動員。不論過去做得怎樣,這本書都可以是一個新的開始!
——段志光,教授,山西醫科大學原校長,現任山西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著名醫學家、醫學人文學者
綜合防治AD的全新理念,個性化綜合防治方法,普及推廣,造福人類,為AD患者和親人帶來希望和福音。本書讀后腦洞大開,的確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不朽杰作。奉上幾句感言:“防治失智,心身同治;心智大開,健腦人生。”
——吳愛勤,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會長,著名精神病學專家,蘇州醫學院原院長
本書注定會成為人類阻擊阿爾茨海默病艱難征程上的里程碑式的標記。至少,會在人類防治AD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何裕民,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前任會長,中國健諾思醫學研究院創始人兼名譽院長,著名臨床腫瘤專家, 暢銷書《癌癥只是慢性病》《抗癌力》 作者
從“腦儲備”到“認知儲備”,人們已經認識到失智的實質不是“腦細胞”的減少,而是神經環路功能和效率的下降。從理論上提示認知培訓和鍛煉等可以提高神經環路的功能和效率,進而延緩或改善失智者的病情。本書中提到的個性化的治療程序正從實踐方面證實了這個假設。因此,這是非常鼓舞人心之大事,值得大力推廣。
——袁勇貴,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后任會長,著名腦科專家,醫學領軍人才
無藥可醫的“阿爾斯海默病”,在這里變得有法可醫,這是本書的看點,更是其帶給病患的希望:其中最先接受本書個性化程序治療的10名患者,有9名在3~6個月內病情明顯好轉。尤其可貴的是,這些可醫之法,雖然出自美國的現代醫學權威,但卻也借助了東方傳統智慧,這就使阿爾茨海默病這一世紀絕癥,有了奇跡出現的可能。
——佟彤,主任記者,《北京晨報》首席記者,著名健康傳播專家
這是一本帶給人希望的書:有針對性地科學改善營養,消除體內的慢性炎癥,排出體內毒素,這或許應該是人類預防和應對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許多慢性病的一個探索性方向。
——莊麗,主任編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養生大講堂》主持人,著名健康傳播專家
就像《終結阿爾茨海默病》作者在書中強調的那樣:新的關于認知癥的有效療法“實質上是將21世紀的精準醫學與中國傳統醫學有機組合的佳果”,它已在2000多人身上獲得佳效,說明這種有機組合的臨床意義的確非凡!布來得森在本書中創造的有效療法,不僅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是重大突破,而且預示這類中西醫有機整合之思路,也有可能在其他一些疑難病的防治中創造奇跡!
——張曄,教授,旅英資深中醫學家、資深針灸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原針灸系教授, 現任英國鳳凰中醫研究院院長
目錄
第一部分 阿爾茨海默病有救了
第一章 破解認知衰退之謎002
第二章 第一個逆轉患者018
第三章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劫后重生”話感受028
第四章 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的自我因素036
第二部分 解構阿爾茨海默病
第五章 黔驢技窮似地往返于病床與實驗室之間052
第六章 上帝基因和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類型091
第三部分 評估和個性化的療法
第七章 “認知鏡”檢查你的問題出在哪里114
第八章 逆轉認知衰退173
第九章 成功與社交網絡:兩個人的日常生活222
第四部分 把成功提升到最大限度
第十章 總而言之,你是可以做到的236
第十一章 雖很困難,但可以尋求變通及支持252
第十二章 當費曼遇上馬基雅維利261
附錄276
致謝282
參考文獻285
常用英文縮寫與中文名詞對照表290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
精彩書摘
序一
假如總統傻呆了?
王一方(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
幸好是假如,不然會因為對號入座而引發外交糾紛,不過,現實生活中總統失智并非什么天方夜譚,也非危言聳聽。曾帶領美利堅創造經濟高速發展奇跡,并在美蘇博弈中拖垮蘇聯,贏得冷戰,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成功、最睿智總統之一的羅納德•里根后來就癡呆了,照老百姓的話語就是傻呆了。不由得讓人感嘆,“你也有今天”。想當年,競逐連任時的里根秀出一組健身房的照片,殊不知那只能證明總統候選人有一個好身板,未必有治國安邦的大智慧,羅斯福總統坐輪椅也不影響美國人民對他超凡睿智的敬佩與信賴。因此,無論是總統,還是平民百姓,進入老齡時代,體能、智能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相反,失能、失智,一個都不想要,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后,人們可能寧愿先失能,后失智,與其是傻呆著滿街跑,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如頭腦清爽地蝸居家中,甚至床上。就醫學干預而言,失能的治療、照顧要比失智簡便得多、有為得多。絕不是經濟的考量,花費對于有優待條例的總統而言自然不在話下,他不會看病難、看病貴,更不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里根在得知自己失智先于失能(其實失智也是一種失能,即大腦的失能,完全徹底的腦失能便是死亡的降臨),患有老年癡呆癥后,與同為疾苦(乳腺癌臨床治愈)陰影下生活多年的南希夫人做出決定,在他還未徹底呆傻的時候給美國人民寫了一封告別信,信是這樣寫的——“我親愛的同胞們:最近,我被告知,我是數百萬名美國早老性癡呆病患者之一。當下,我認為重要的是讓你們也都知道這個情況。我們衷心希望這能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早老性癡呆癥的警惕。也許,這促使人們去更好地理解罹患此病的個人和家庭……不幸的是,早老性癡呆癥的發展常會使患者的家庭背上沉重的負擔。我只希望有一種方法,能使南希從這種痛苦中解脫出來。”
這封信里傳達的信息其實很無奈,也很無力,因為當時的醫學界對老年癡呆(學名為阿爾茨海默病)基本上沒有好辦法,也無特診指標與特效藥,當時的普遍認知是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無法逆轉,甚至有人認為,阿爾茨海默病與癌癥都是對人類長壽欲望的阻斷機制,是人類的自毀機制。所以,貴為退休總統的里根在信中也只能提醒人們要提高“警惕”,給這樣的患者及其家庭更多的關注、關切、理解、共情,幫助他們從沉重的壓力下適當“解脫”一些。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原則一直是“照顧比治療重要,陪伴比藥物重要”。
正在人們彷徨不安時,一個銳耳聲音在響徹:“終結阿爾茨海默病!”讓全球數以幾千萬計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波及數億的阿爾茨海默病家庭成員振奮不已,人們迅速將目光聚集到發出這個聲音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戴爾•布來得森,他立足于實驗室與病房里的精深研究發愿要為苦海迷航的患者與家屬提供個性化的預防與干預方案,國際出版大鱷蘭登集團旗下的企鵝出版公司知悉后,很快就推出他的新作,馬上就雄踞暢銷書排行榜之首,旅美學者何瓊爾敏銳地捕捉到這縷革命性的曙光,第一時間將該書譯為中文,交由國內科普出版重鎮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實在是國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屬的福音。
先睹為快,對布來得森教授扎實的神經科學基礎研究與前沿的精準醫學研究思路感到敬佩。該書沒有拋出一個千人一方,萬人一藥的所謂萬能計劃,而是貼近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個性化特征,提出一人一策的綜合解決方案,首先要建立與疾病周旋的信心,可能一時山重水復,也可能頃刻柳暗花明,診療過程中,考慮到身心靈因素都在改變著療效和生活品質,而不只是在單一向度(靶點)左右療效與預后,也就是說,全人醫學思維主導著阿爾茨海默病的診療方向。精準醫學是近年來基于分子生物學(細胞組學、基因組學)進展而萌生的一個重視個性化干預的治療手段,從臨床決策的規律來看,它更注重疾病的偶然性、多樣性、復雜性,干預的整合性、藝術性、醫患互動性。因此,讀者也不能抱定刻舟求劍、照葫蘆畫瓢的思維來閱讀本書,學一招,應一效,畢其一役而全勝,而應該細心揣摩,耐心跟進,積小勝為大勝,從作者的精準醫學思維中尋找疾病干預與患者生活管理的藝術,將診療技術與人性關愛融合起來。尤其不能將疾病診斷、治療、轉歸完全寄希望于某一儀器、藥物,這樣將會陷入希望-奢望-失望-絕望的泥沼之中,真正做到把書讀活,而不是把書讀死。
有鑒于此,欣然為序!
相關新聞
- 2020-03-11歷時12天打造居家健身指南
- 2020-03-10百年大變局
- 2020-03-10病毒與人類文明
- 2020-03-06秋風平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