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要聞

    跨越時空的相遇:李白詩歌在德國的傳播

    20-03-12 09:0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輯:張蘭琴

      跨越時空的相遇:李白詩歌在德國的傳播

      【深度解讀】

      中國與德國,相隔數千公里;盛唐與公元19世紀,其間橫亙著千余年。而堪稱唐詩藝術高峰的李白詩歌,卻通過近兩百年的譯介歷程,跨越時空界限,西傳德意志,在異質文化中不斷激起共鳴并受到關注?,F在,讓我們隨著各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走進這徐徐展開的傳播史畫卷,去探尋和感受這場跨越時空的相遇。

      資料圖片

      傳播之濫觴:零星譯介

      在德國,李白詩歌的傳播最早或可追溯至漢學家、翻譯家庫爾茨和東方學家、漢學家肖特。1836年,庫爾茨的《花箋:中國人的敘事詩》問世,這是中國明末清初粵調木魚書《花箋記》的首個德譯本。在其旨在勾勒中國詩歌概貌的導言性說明中,就包含有對李白的簡要介紹,“近體詩時期最重要的詩人是杜甫和李太白”“李太白沉溺于飲酒;其貪杯導致了他被逐出皇宮;甚至亦死于醉酒”。顯然,“酒仙”詩人的形象已躍然紙上。如果說庫爾茨是德國首位介紹李白的人,那么肖特則當屬李白詩歌德譯嘗試的第一人。1857年6月18日,時任普魯士皇家科學院院士和柏林大學教授的他在皇家科學院宣讀了《論中國的詩歌藝術》一文。在該文中,肖特指出,中國的詩歌藝術可分為“古體詩”和“今體詩”(即近體詩——筆者按)這兩個時期;為向讀者展示今體詩,他從《佩文齋詠物詩選》選譯了數首詩歌,其中就包括李白的《靜夜思》和《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海因里希·庫爾茨 資料圖片

      雖然在傳播初期,對李白及其詩歌的譯介零星而殘缺,但“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李白就已經出現在了百科全書的詞條釋義中。例如,德國極具權威和影響力的綜合性百科全書《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第八版第二卷(1833年出版)的“中國”詞條中,對“中國文學”僅有差不多一頁篇幅的介紹,其中寥寥數語提及詩歌,“在中國詩歌中,杜甫和李太白(公元750年)的詩特別有名。”有意思的是,這套百科全書的第八版實為“社交詞典”,全名叫“針對有教養階層的通用型德語實用百科全書”。由此可推斷,在當時,李、杜詩歌作為中國詩歌的典型代表就已成為有教養階層應了解的百科知識了,足以管窺其知名度。

      傳播之發展—繁榮:李白潮流

      談及這一階段李白詩歌的傳播,就不能不提到十九世紀下半葉在法國出現的兩個現象級唐詩法譯本:其一為德理文侯爵選譯的《唐詩》(1862),其二為俞第德的譯詩集《玉書》(1867)。正是這兩個譯本,讓李白詩歌開始大規模地走入德國人的視野,并給予其翻譯的激情和創作的靈感。與《唐詩》忠實于原文且注釋詳盡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玉書》的翻譯大多極其自由,很多譯詩都并未拘泥于原詩,而僅選取原詩的某個片段或場景,甚至某個意像或詞為基礎來進行自由發揮,從而“譯”出面貌全新的詩。這類“仿作”通常與原詩相去甚遠,有的甚至已很難找出其對應的中文詩了。正是在《玉書》的影響下,“仿作”成為這一階段頗受青睞的一種譯詩形式。很多不懂中文的德國詩人、作家以已有的法、英、德譯文為基礎,根據原詩中的母題或主旨創作出了不少德語詩歌佳作。

      作家伯姆與李白詩歌的結緣就應歸功于《玉書》。1873年,伯姆將該書譯為德語出版,名為《譯自朱迪特·孟戴斯〈玉書〉的中國詩歌》,其中收錄了李白詩歌共12首。在伯姆筆下,僅20字的五絕名篇《靜夜思》被改寫成了一首7節21行的長詩《客棧》,將“仿作”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在床上醒來/整晚沉思神游/在客棧。/月兒灑下白亮的光/灑在地上/灑進客棧。……抬頭朝向明亮的月光/慢慢灑在我的臉龐/在客棧。……因此,我輕輕低下頭/思念故土,思念友人/他們我卻再難見。”

      另一位作家海爾曼也正是通過接觸法譯版的李白詩歌才與中國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1905年,其譯詩集《公元前十二世紀至今的中國抒情詩》出版,選譯了李白詩歌共24首。該詩歌集的一大成功之處就在于喚起了德國人對中國詩歌,特別是李白詩歌的熱情;此外,其散文形式的譯文亦啟發了很多作家進行翻譯創作,并成為供其參考的一個重要譯本,例如德默爾、貝特格、霍爾茨和克拉邦德等等。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詩人貝特格。他不懂任何東方語言,卻因仿作東方詩歌,特別是中國詩歌而聞名。貝特格于1907年出版的中國詩歌仿作集《中國之笛》大獲成功,其中包括15首李白詩歌。在導言中,他指出,中國詩歌文學在公元八世紀達到其巔峰,而唐代的李白無疑是“中國詩歌藝術中最光彩奪目的花朵”,并評價道,“李白性格自由不羈、情感充沛,既是名探險家,又是位飲者”“他的藝術既是塵世的,又是超世俗的”。讓貝特格的仿作詩享有經久不衰的知名度和跨界影響力的,是奧地利作曲家馬勒。1907年,馬勒接連遭受命運的殘酷打擊。當他在這年秋天讀到《中國之笛》時,被那些充滿道家和神秘色彩的詩歌深深觸動,于1908-1909年間從中選擇了數首譯詩稍作修改后配樂,創作出流傳至今的六樂章交響性聲樂套曲《大地之歌》,涉及李白、錢起、孟浩然和王維4位唐代詩人的7首詩歌。在貝特格的第二本中國詩歌集《中國桃花》(1922年首版)譯詩部分的前一頁上,有“謹紀念古斯塔夫·馬勒,《大地之歌》創作者”的字樣。就在此前11年,馬勒因病離世,但他留給世人的,卻不僅僅是詩歌與音樂相得益彰的典范,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馬勒《大地之歌》專輯封面 資料圖片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正處于工業化迅速推進和社會急劇轉型的階段,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歐洲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歐洲文明,不少歐洲學者,特別是德國學者紛紛將目光投向以中國為代表的遙遠東方,試圖“借中國智慧,釋自身焦慮”。在這一背景下,李白詩歌因其濃郁的道家色彩、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鮮明的人文主義情懷和跨時空界限的普世價值而備受關注和推崇,甚至變成了一種時髦和潮流。像海爾曼、貝特格、克拉邦德等的詩集不僅一時洛陽紙貴,而且在當時廣為流傳的李白形象——放蕩不羈的天才詩人、皇宮中的寵兒、豪飲者、“流浪騎士”——還為德國的文學創作,乃至整個文藝創作都提供了靈感:霍爾費爾德1910年在《青春》上發表的“西施的美妙花園”,寫的就是李白筆下所歌詠的那位西施;西默斯于1920年在《笛子》上發表了“李太白之歌”;克萊門斯男爵創作了一部名為《李太白:皇帝的詩人》(1920)的歌劇,不一而足。

      在譯者層面上,除了上面提到的“仿作”譯者之外,不少德國漢學家也投身于李白詩歌翻譯和研究。佛爾克《中國詩的繁盛時期》(1899)第四章“李太白詩歌選”中選譯了李白詩歌共36首,所選之詩在他眼中都是“最美和最新奇獨特的”。此外還有例如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學西傳”的重要功臣衛禮賢、于1924-1937年間在北京大學德文系任教的洪濤生。

      傳播之成熟:系統而深入

      二十世紀中期以后,隨著中德兩國建交以及兩國在各層面互往交流的日益頻繁和深入,德國漢學家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有關中國文學的文本和文獻資料。不少新生代漢學家都將譯介和研究重心放到了中國現當代文學上,繼續從事中國古典詩歌譯介和研究的學者屈指可數。盡管如此,就譯介和研究的系統性和深入性而言,我們也可以說,李白詩歌在德國的傳播和接受已經進入了成熟期。

      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代表非漢學家德博莫屬。他對遙遠東方的著迷肇始于與漢學的親密接觸。在其漢學研究生涯中,德博一直對中國詩歌懷有極其濃厚的興趣,對“詩仙”李白更是青睞有加。從詩作數量來看,李白是他譯介得最多的詩人;此外,他還出版了一本專門的《李太白詩歌選集》(1962),分樂府詩、古風、古體詩和近體詩、序這四部分呈現了自己的李白詩歌譯作共56首;此外,在長達16頁的導言中,還對李白的生平及其詩歌特色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由于德博同時亦傾心于德國文學,傾心于“自在”的詩歌創作以及語言之美,因而通過其譯作常常能看出這位漢學家游刃有余駕馭德語進行詩歌創作的功底。也正因如此,德博的譯文既能準確達意,又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了中國唐詩的語言和形式特色,可謂在翻譯技巧上獨樹一幟。

      此外,當代漢學家和翻譯家呂福克師承德博的翻譯風格,也為李白詩歌在當代德國的譯介作出了不小貢獻;那位因龐德所譯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而最終被漢學改寫人生軌跡的漢學家、翻譯家、詩人顧彬,則在闡釋和研究方面亦推動了李白詩歌在德國的傳播。

      從東到西,以其詩歌為載體,詩仙李白遠游德意志。這場跨越時空的相遇,亦是一場跨文化的對話和交流。文化之間的相互鏡照與互動闡釋,雖然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不少錯譯和誤讀現象,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成果一方面在時空上延長了作為民族文學瑰寶的李白詩歌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為李白詩歌作為世界文學珍貴遺產而大放異彩添助了一臂之力。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從西夏文銅符牌,一窺神秘的“大白高國” 從西夏文銅符牌,一窺神秘的“大白高國”
    • 鼓舞斗志 凝聚力量 有力有序同心戰“疫” ——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宣傳組工作紀實 鼓舞斗志 凝聚力量 有力有序同心戰“疫” ——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宣傳組工作紀實
    • 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 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
    • 利當前 增后勁 管長遠 甘肅省多舉措推動重大項目儲備落地 利當前 增后勁 管長遠 甘肅省多舉措推動重大項目儲備落地
    • 我們為這倆好小伙點贊! 我們為這倆好小伙點贊!
    •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甘肅再次向東部四市捐贈“甘肅產”防護物資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甘肅再次向東部四市捐贈“甘肅產”防護物資
    • 關于甘肅社會保險費減免及緩征優惠政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關于甘肅社會保險費減免及緩征優惠政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 以“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執行力 奮力奪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安寧區政府召開第七次全體會議 以“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執行力 奮力奪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安寧區政府召開第七次全體會議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甘肅手機臺下載
    微博甘肅

    新聞排行

    1   甘肅省舉行進口貿易對接會暨現場簽約儀
    2   雄關大地上的“八棵樹” ——嘉峪關公
    3   “雙十一”網購狂歡即將來臨 警方發布
    4   李榮燦在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研檢查
    5   甘肅省35條客運班線重新許可開行
    6   武威涼州區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耕作
    7   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
    8   甘肅肅北漢子躍馬“揚鞭”上演馬背激情
    9   甘肅省下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戲劇與影視
    10   甘肅省出臺《意見》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色吊丝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5|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13小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免费|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人妻|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免费看无码特级毛片| www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看| 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