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書評

    楊耕的哲學之“旅”

    20-03-23 09:16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張蘭琴

      楊耕的哲學之“旅”

      【大家】

      楊耕,1978年—1982年就讀于安徽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8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師從汪永祥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被破格推薦免試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陳先達教授,同時留校任教,先后被破格評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調入北京師范大學,曾任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現為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教育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哲學)組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20部,代表作為《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現代闡釋》《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歷史唯物主義》;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等7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精品課程獎等國家級獎8項。

      1978年春,楊耕走進安徽大學哲學系,從此開啟了他的哲學人生。入學不久,在中國這塊古老而廣袤的土地上,發生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并由此拉開改革開放的序幕。在回答時代課題的過程中彰顯出來的思想力量和理論魅力,猶如一只“看不見的手”,牽引著大學時期的楊耕走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從1978年至今,時間已過去四十余載,楊耕一直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塊“精神的園地”里辛勤耕耘。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如此持久、深入而廣泛的研究?楊耕自己的回答是:“責任與使命!”“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任務與課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與使命。我們這一代學者的責任,就是要在當代實踐的基礎上重釋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這一代學者的使命,就是要建構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攀 登

      哲學是楊耕的職業,更是他的事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楊耕的專業,更是他的信仰。“馬克思主義哲學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真理和良心。”這是楊耕的肺腑之言。

      如果把楊耕的哲學研究特點概括為一句話,那就是:重讀馬克思。楊耕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延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從西方哲學史拓展到現代西方哲學,從西方馬克思主義深化到蘇聯馬克思主義,然后,又返回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此外,他同時進行了政治經濟學、社會發展理論的“補課”。

      經由這樣一次迂回曲折的哲學之“旅”,楊耕不斷實現自己的理論目標,即求新與求真的統一;凝結自己的理論形式,即鐵一般的邏輯、詩一般的語言;達成自己的理論境界,即建構哲學空間、雕塑思維個性。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研究延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是出于一個深刻的思想“疑問”: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似乎是一個早已經解決、無須多慮的“常識”問題,但實際上,這仍然是一個有待解決、不斷追問的重大問題。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來看,馬克思就是在不斷追問什么是哲學的過程中創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而后輩的馬克思主義者、學者又是在不斷追問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中,或者深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或者誤讀、曲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正因如此,楊耕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歷史范疇,要解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問題,首先就要回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把握馬克思的心路歷程,把握馬克思以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演變過程,從而真正把握馬克思哲學的真諦,真正理解馬克思哲學在何處以及在何種問題上深化、發展了,在何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被誤讀、曲解甚至被“各取所需”“借題發揮”了。

      馬克思主義哲學“源”于西方傳統哲學,尤其是德國古典哲學。在楊耕看來,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置于西方哲學史的流程中,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傳統哲學的關系,真正理解馬克思哲學所實現的哲學變革的實質,真正理解馬克思哲學的劃時代貢獻。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置于現代西方哲學的背景下,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同源”而不“同流”,從而把握二者的同與異,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超越的哲學”,為什么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真理和良心”。

      哲學思維可以通過對不同學科成果的吸收、融合和再創造,形成新的哲學形態,一種創造性的哲學一定會突破從哲學到哲學的局限。楊耕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這樣一種創造性的哲學。在重讀馬克思的過程中,他不僅進行了政治經濟學“補課”,而且進行了當代社會發展理論的“補課”,深入研究了現代化理論、依附理論、世界體系理論和后殖民主義理論。

      誠然,這是一條艱難的思想登山之路,是一次艱辛乃至艱險的研究旅程。經過不懈地學術探索,楊耕逐漸看到了哲學家和革命家完美結合的馬克思,透視出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高度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重 建

      在當代實踐的基礎上重讀馬克思,建構面向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理解和把握歷史唯物主義。恩格斯曾說過,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的第一個偉大發現,自從歷史也得到唯物主義的解釋之后,一條新的哲學發展道路也就開辟出來了。

      然而,以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卻把歷史唯物主義視為辯證唯物主義在歷史領域中的“推廣”和“應用”。這樣一來,在以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辯證唯物主義成為“基礎”“主干”,歷史唯物主義則僅僅具有“應用”性質,處于“附屬”地位。這實際上自覺不自覺地淡化了歷史唯物主義特殊而重大的理論意義。

      因此,對以往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質疑,就應當從“附屬”開始;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就應當從重新理解歷史唯物主義開始。

      楊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就是從歷史唯物主義開始的,他不斷重釋歷史唯物主義:從“關于社會結構和歷史規律的歷史觀”到“歷史本體論與歷史認識論相統一的歷史哲學”,再到“完整的哲學形態”和“唯物主義世界觀”,最終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指認為歷史唯物主義。由此,把歷史唯物主義從僅僅具有“應用”性質的“附屬”地位中解救出來、凸顯出來;把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從狹義的、與自然無關的“歷史”拓展為人的實踐活動及其內在矛盾,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矛盾得以展開的境域;把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地位從歷史觀提升為世界觀,即馬克思所指認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真正批判的世界觀”,從而還歷史唯物主義以“本來面貌”。

      不僅如此,楊耕又深入、細致、全面地考察了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的關系,明確指出,“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從不同視角凸顯了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的理論特征,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不同稱謂:用“歷史唯物主義”稱謂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了凸顯新唯物主義的歷史維度及其徹底性、完備性;用“辯證唯物主義”稱謂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了凸顯新唯物主義的辯證法維度及其批判性、革命性;用“實踐唯物主義”稱謂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了凸顯新唯物主義的實踐維度及其首要性、根本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實踐、辯證、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

      對此,有評論寫道“此論一出,學術界的爭議趨于平息,理論界的憂慮趨于消失”。實際上,這一觀點已轉化為哲學界的共識。

      在重釋歷史唯物主義的過程中,楊耕從理論主題、理論基礎、理論特征以及歷史考察四個方面同時發力,力圖建構面向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是確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主題是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哲學的理論主題從“世界何以可能”轉換為“人類解放何以可能”,為此,又使哲學的聚焦點從關注宇宙本體轉向人的生存本體,從重在“認識世界何以可能”轉向“改變世界何以可能”,并認為“對于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由此,我們可以體驗出一種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徹底的批判精神,透視出一種對人類生存異化狀態的深切的關注之情,領悟到一種旨在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強烈的使命意識。

      二是確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和初始范疇是“實踐”。人是在實踐過程中維持自己生存、實現自我發展的,實踐因此構成了人的特殊的生命活動形式,即構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本體。同時,人又通過實踐活動為自己創造出一個自然與社會“二位一體”的現存世界,實踐因此又構成了現存世界的現實基礎和生成本體。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便從實踐出發去理解和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并使本體論從“天上”來到“人間”,把本體論與人間的苦難和幸福結合起來,從而使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得到了本體論的證明。

      三是確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統一。在哲學史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把實踐提升為哲學的根本原則,轉化為哲學的思維方式,科學地解答了人與世界的關系和人類解放何以可能的問題,從而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創立了一種實踐、辯證、歷史的唯物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高度統一、融為一體的,不存在一個獨立的、作為理論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或實踐唯物主義,也不存在一個獨立的、僅僅具有“應用”性質的歷史唯物主義。

      四是確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的高度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離不開對傳統哲學即形而上學的批判,同時又和意識形態批判密切相關。在這種雙重批判中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認知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而且是批判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更重要的是,這種雙重批判又是通過資本批判實現的,以資本為核心范疇而展開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本質上是一種存在論或本體論意義上的批判。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學意義,而且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同樣是高度統一、融為一體的。

      五是深入而全面考察了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形成與特征、東歐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反思與重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形成與特征、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唯物主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并力圖把握其中的規律。北京大學豐子義教授對此評論道:“其材料之豐富、選擇之典型、考察之細致、分析之深刻,實屬罕見。”

      楊耕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重建及其基本論點無疑具有重要的創新性。早在2000年,《理論前沿》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楊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讀范式“提供了一種新的馬克思哲學的理解途徑,突破了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框架,建構了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對于我國哲學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具有突破性意義”。

      楊耕的《為馬克思辯護》先后發行四版,共3萬余冊,并陸續以英文、俄文、德文在國外出版,產生了重要影響。簡潔生動的表述,洶涌澎湃的陣腳,排山倒海的氣勢,毋庸置疑的論證,步步為營的嚴密,水到渠成的結論——所有這些,正是楊耕的哲學文本給讀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賦 義

      關注現實,使現實問題上升為理論問題,這是楊耕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楊耕認為,哲學研究,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應僅僅成為哲學家之間的“對話”,更不能成為哲學家個人的“自言自語”,像馬克思所批判的那樣,“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觀”,“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念著誰也聽不懂的咒語”。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該也必須關注現實,以一種自覺的哲學意識、敏銳的政治眼光、徹底的批判精神,深入現實、超越現實并引導現實運動。

      因此,楊耕深切關注當代中國的現實,并認為改革開放最重要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它把現代化、市場化和社會主義改革這三重重大的社會變革濃縮在同一時空中進行,實際上重新賦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這樣一個史無前例、波瀾壯闊、特殊而又極其復雜的社會實踐,必然提出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問題,必然為哲學思考提供一個廣闊的社會空間。關注這一現實,探討其中的規律性,思考并重建民族的生存方式、活動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并以一種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引導中國的現實運動,在楊耕看來,這是當代中國哲學家的良心和使命。

      楊耕基于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和東方社會理論,重新探討、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并從一個新的視角,即生產方式矛盾運動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視角,探討了某些較為落后國家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及其特征;論證了中國是在世界歷史的背景下走向社會主義的,也必然在世界歷史的背景下,在“開放的世界”中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即“中國式的現代化”。

      楊耕考察了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尋覓及其文化難題的解答,“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及其成功與失誤,“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拓展及其時代特征;說明了改革使中國實現了三大歷史轉折,即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型社會轉向開放型社會,因而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揭示了當代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在聯系、運動過程和主要類型,以及社會發展的深層矛盾和雙重動力,并強調“以生產力為根本標準的徹底的唯物主義為當代中國的社會發展展現了一個新的地平線”。

      在對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研究中,楊耕力圖把真實的描述與深刻的反思結合起來,把辯證思維的穿透力與哲學批判精神的震撼力結合起來,把自覺的哲學意識和敏銳的政治眼光結合起來,從理論上再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性和艱巨性,從而將一個古老的民族如何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麗日出”展現出來。

      正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我透視出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如何從東南西北悲壯奮起的宏大歷史場面,領悟到一個古老的民族何以會復興于當代的全部秘密。”楊耕如是說。

      復旦大學吳曉明教授對此評論道:“楊耕的哲學研究突出地表現出來的思想理論取向是一種積極的和具有啟發意義的取向,這就是持續不斷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學術—理論上的深化;將把握時代、切中現實理解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基本鵠的;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與中國的歷史性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賦義“中國式的現代化”,也就是構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楊耕表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在于它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由于它把握當代的時代精神,立足中國的實際,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為此,我們應深入研究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實際,深入研究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的實際,并密切關注和研究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成果。對于像社會存在論、歷史規律論這樣一些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識”的基本原理,應當結合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本身發展的新成果講出新內容;對于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哲學教科書沒有涉及或忽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如世界歷史理論、勞動異化理論,應當以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本身的發展為基礎深入挖掘、全面闡述;對于馬克思、恩格斯有所闡述,但又未充分展開、詳細論證,同時又高度契合當代世界重大問題的觀點,如資本積累與生態危機關系的觀點、“生產的國際關系”的觀點,應當以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本身的發展為基礎,深入研究、充分展開、詳細論證,使之成熟、完善,上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

      融 合

      與一般學者不同的是,楊耕曾擔任過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北師大出版集團銳意改革、快速發展,成為高校出版社的一個標桿。

      哲學思維始終影響、滲透著楊耕的出版實踐。可以說,北師大出版集團自成立以來,每一項重大的改革措施,在楊耕頭腦中醞釀時,都自覺不自覺地與其哲學思維融合。在北師大出版集團的改革過程中,他提出“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思路,突出圖書結構轉型,即“以教育出版為主體,以大眾出版和專業出版為兩翼;以圖書出版為主體,電子網絡出版和印刷產業為兩翼”,“主干的教育科學(包括心理科學)和人文科學,精干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

      圖書結構轉型是北師大出版集團改革力度最大、難度最高的“鳳凰涅槃”之舉。除此之外,楊耕又推進員工結構轉型,整體推進編輯體制、營銷體制、運營體制、分配體制的重建,提出并實施了“四個適時適度”,即“適時適度進行跨媒體經營,適時適度進行跨所有制經營,適時適度進行跨地區經營,適時適度進行多元化經營”。

      這種“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以及“四個適時適度”的思路,實際上是楊耕自覺地把辯證法運用到出版實踐中的結果。

      在楊耕的帶領下,北師大出版社由一家以教輔為主營業務的傳統出版社,發展成為一家導向正確、主業挺拔、管理規范、運行高效、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出版集團,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業界有目共睹。

      自成立以來,北師大出版集團先后獲得“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稱號,成為國家一級出版單位;連續三屆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獎;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文化企業30強;成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的成員單位、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能取如此傲人的成績,用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的話來說,這是“哲學的力量”。

      對出版人而言,有兩個獎項分量很重:一是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二是韜奮出版獎。楊耕則先后捧得這兩項殊榮——2010年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2014年獲韜奮出版獎。他的論著更是榮獲中國政府出版獎圖書獎,已是“三獎得兼”,再加上2008年獲全國新聞出版業領軍人才、2009年獲中國優秀出版企業家、2012年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個人三個稱號。這在出版界更是獨一無二。

      楊耕成功的秘訣,就是“哲學”。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對楊耕的入選辭如此寫道:“具有哲學情懷的楊耕,對出版業發展提出了前瞻性思考,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推動了大學出版業體制改革。在領導和經營管理、圖書選題策劃編輯、資本運作和資源整合方面長袖善舞,為北師大出版社、出版集團的跨越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而在談及自己的成績時,楊耕也談了幾點“哲學思考”:一是做事要有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決心;二是做事要做到忘我的境界;三是做事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個人只有在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才能求得個人的發展。

      楊耕的職業、專業、事業都是哲學,哲學已經融入他的生命活動之中,成為他書寫人生的方式。哲學教會了他“看破紅塵”“看透人生”,懂得“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因而在“向死而生”的過程中尋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誤入”哲學到“鐘情”哲學,從重讀馬克思到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從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到讓馬克思“活”在當代……楊耕的哲學使命始終不渝:“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我的全部研究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銅城復蘇:春光明媚,邀你共賞芳華(組圖) 銅城復蘇:春光明媚,邀你共賞芳華(組圖)
    • 銅城桃花嫵媚綻放!君莫宅家辜負春光美景 銅城桃花嫵媚綻放!君莫宅家辜負春光美景
    • 白銀會寧縣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車間全面復工復產 白銀會寧縣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車間全面復工復產
    • 文明“小網格”織密防控“網”蘭州市城關區依托“網格”抗疫情促創建 文明“小網格”織密防控“網”蘭州市城關區依托“網格”抗疫情促創建
    • 平涼尋寶記:大秦鄉農民挖出罕見史前巨獸 平涼尋寶記:大秦鄉農民挖出罕見史前巨獸
    • 甘肅中醫人武漢戰疫記 甘肅中醫人武漢戰疫記
    • 【甘肅全民戰“疫”】宅家抗疫 小小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甘肅全民戰“疫”】宅家抗疫 小小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 【甘肅全民戰“疫”】白衣執甲 如約歸來 歡迎你們回家 【甘肅全民戰“疫”】白衣執甲 如約歸來 歡迎你們回家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甘肅手機臺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蘭州新區舉行首屆跨區域大型網絡招聘會
    2   蘭州市公示首批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
    3   定西市中醫院出臺方案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4   金川集團高端電鍍用硫酸鎳生產線全線貫
    5   蘭州:暫停現場祭掃獲市民理解支持
    6   文縣:“扶貧車間”再發力
    7   隴南市檢察院召開2020年度全市檢察機關
    8   氣候變暖變濕 甘肅如何應對
    9   甘肅省發改委組織召開“政銀企對接暨百
    10   隴南市法院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暨理論
    11   甘肅鱘魚走上國際餐桌
    12   定西市衛生健康委全面促進企業復工復產
    13   春之韻
    14   合水縣板橋鎮人民政府瑤子頭村其他公共
    15   隴南市食安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暨全市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中文字幕国产91|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高清大全|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电影|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人妻AV中出无码内射|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国产成人无码AV麻豆|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播放亚洲男人永久无码天堂| 免费看无码特级毛片|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911国产免费无码专区|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