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書香隴原 >> 即時新聞

    曙光(報告文學)

    20-03-24 15:22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張蘭琴

      曙光(報告文學)

      【決戰貧困·中國扶貧十二章·序章】

      作者:紀紅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其記錄中國脫貧攻堅進程的長篇報告文學《鄉村國是》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引子

        有一條路,一直在人類的發展史中暗流涌動。

        不論你來自哪個國度,也不論你處于什么歷史時期,大家都在這條路上奮力奔跑。

        這就是:擺脫貧困之路!

        千百年來,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愿望。“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更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在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她的初心和承諾從未動搖。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帶領人民為消除貧困作出了巨大努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持續開展以農村扶貧開發為中心的國家減貧行動,開始實施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農村扶貧開發,并確立了開發式扶貧的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基本標志,把扶貧開發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承諾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明確了精準扶貧基本方略,動員全國全黨全社會打響脫貧攻堅戰。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領袖,習近平總書記深知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進山區,走邊疆,訪老區,他走遍了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他心里始終牽掛著困難群眾。

        脫貧攻堅創造了了不起的人間奇跡。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有8億多人口實現脫貧;全球范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到600多萬人,連續7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相當于歐洲一個中等國家人口規模。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見。今天的中國,不僅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更為人類貢獻了減貧脫貧的中國智慧。

        2019年,中國有340個左右貧困縣摘帽,1000多萬人實現脫貧。

        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沖鋒號已經吹響!

        中華大地數以萬計村莊的一個縮影

      那是五年前的事兒了。

      “媳婦兒,我想貸五萬塊錢的款。”曾玉成表情凝重地對媳婦說。

      正月里的春天依然寒冷,元古堆村的山上還鋪蓋著一層殘雪。

      “貸款干啥?”媳婦驚詫地問道。

      “流轉土地。”曾玉成說。

      “家里不是有兩畝地嗎,為啥還要流轉土地?”媳婦問。

      “種百合!”曾玉成堅定地說。

      “家里還拉著賬呢!”媳婦說。

      “如果不干點事,發展點產業,一年到頭就那點收入,光能顧上個嘴,生活有啥奔頭。”曾玉成說,“我要破釜沉舟,拼一把。”

      聽曾玉成這么一說,媳婦沉默了。

      曾玉成家里窮,兄弟姐妹四個,住的是土坯房,也沒錢上學。上到小學二年級,因為家里交不起四塊多錢的學費,不得不輟學。在很長時間里,他都在放羊放牛,但也就夠填飽肚子。成年后,由于家里貧窮,他也自然而然成了找對象困難戶。后來碰到了大他四歲、同樣出身貧困的媳婦,曾玉成才幸運“脫單”。結婚十五年來,兩口子想盡辦法改變困境,想過上好日子。他們帶著孩子上蘭州打過工,沒有文化,沒有技術,普通話都講不上,掙的錢只夠交房租和維持日常開銷。他們只得回到元古堆村,種莊稼,搞養殖,但一年到頭累死累活,也只夠顧上個嘴。想著村里有些人家日子越過越好,而自己家一年的收入連一千塊錢都沒有,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媳婦悄然落淚。

      “能行嗎?”媳婦弱弱地問道。

      “肯定行。中央領導都說了,要自強自立,把日子越過越紅火嗎!我們只有不等不靠、苦干實干,才能過上好日子。”曾玉成信心十足地說,“現在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扶持老百姓搞種植業和養殖業。咱們元古堆村不是有人開始種百合,養梅花鹿了嗎?去年幫他們種百合,我邊干邊學,基本的技術都掌握了。咱們村海拔有兩千多米,氣候陰濕,適合百合生長,1斤母籽長3斤百合,三年后就可以采挖見效益;種植技術和銷路,都不要擔心,村里會成立合作社,與蘭州的公司聯合,負責技術培訓,負責提供百合母籽,負責收購,幾乎沒什么風險;扶貧貸款根本就不要一分錢利息……”

      于是,曾玉成流轉了八畝土地。

      歲月飛逝,時光瘋長。三年后,汗水換成一沓沓鈔票,曾玉成與媳婦相擁著,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從來沒掙過這么多錢兒啊!”

      那年,曾玉成家種植百合的毛收入84000元,純收入38000元。

      曾玉成沒有滿足于只是擺脫貧困,嘗到甜頭的他決定把百合規模繼續擴大,走上致富路。他不僅種百合,還種當歸;不僅搞種植業,還發展養殖業,養牛也養羊。但主業還是百合,他年年加,加到了現在的40畝,成為元古堆村最大的種植戶之一,年純收入達到十多萬元。

      2019年深冬,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間一片蕭條,但當我再次來到位于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的元古堆村時,眼前的一切讓我驚呆了:一座座新房錯落有致、熠熠生輝,一條條村道平展開闊、暢通山鄉,養殖業、種植業等特色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護村護田河堤暢通美觀,老百姓臉上展露的是樂觀自信的笑容……這個曾經貧困的村莊涌動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四年前,我曾采訪元古堆村。當時已經八十五歲高齡的老書記馬崗還健在,他穿著樸實,甚至有些臟亂,雖然行動不便,但人很熱情,我一進門他就招呼他兒子泡茶。老人花白的胡子,黝黑的臉龐,與這片土地的秀水青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時老人告訴我說,元古堆村三面環山,這里氣候高寒陰濕,受自然環境和區位條件制約,長期以來,生活在山溝里的元古堆村民延續著靠天吃飯的生活方式。村民們吃著旱井里面的水,村里的路坑坑洼洼、遍是泥濘,許多經歷了半個世紀風雨的土坯房,墻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很多老百姓家里更是沒有幾件像樣的家具。貧窮,就像一座大山,壓得這兒的人祖祖輩輩喘不過氣來。老人特別強調,得感謝黨中央的扶貧政策,讓元古堆村看到了希望。

      四年過去了,馬崗老人已經作古,但元古堆村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各級黨員干部和全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元古堆村于2018年底全面實現脫貧目標;2019年底,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00多元,剩余12戶35人全部達到脫貧指標,貧困發生率下降到零。

      但元古堆村最大的變化,不是外表,而是內在,不是物質,而是精神。

      “嘗嘗我們元古堆的土豆,怪好吃的。”曾玉成從自家火爐上拿起烤得香噴噴的土豆,遞給我。

      外脆里綿的烤土豆,味道確實不一般,但曾玉成臉上自信的笑容,更令我感動與欣喜。

      1974年出生的曾玉成年紀并不算太大,但曾經的貧窮、長期的田間勞作,讓他顯得有些蒼老。個頭不高,身體單瘦,樣貌平凡,皮膚黝黑,還戴著頂深藍色解放帽,典型的農民形象,很難將他與元古堆村百合種植大戶聯系在一起。

      “我現在的生活條件與以前相比,完全是兩個概念。以前總覺得元古堆村的地太貧瘠,挖不出東西來。眼睛不識寶,靈芝當蓬蒿。現在‘腦袋’一變,才發現元古堆村的地里都是‘寶’。”曾玉成笑著說。

      像曾玉成一樣“腦袋”變了的元古堆人還有很多。

      而元古堆村只是中華大地數以萬計村莊的一個縮影!

      是什么讓中國鄉村在短短幾年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

        放眼神州,我看到數以萬計的向麗

      來到貴州江口,90后姑娘向麗的故事讓我駐足。

      個頭不高,小巧玲瓏的她,老家在玉屏,碩士畢業后,通過人才引進,來到江口。2017年3月,她從縣委辦下派到德旺鄉凈河村任第一書記。

      凈河村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西南麓,雖然生態環境好,但因為山高坡陡,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交通不便,靠天吃飯,過著貧困的日子。她深知,要想做好駐村工作,就得真正融入村干部之中、群眾之中,找準位子、不擺架子、沉下身子、擔起擔子,當好“戰斗員”“沖鋒員”“宣傳員”,對標對表全力投入脫貧攻堅一線。

      向麗說,剛到凈河時她誠惶誠恐。一個小姑娘,背個包,滿村跑,一些老百姓根本就沒把她當回事。第一次參加村里的大會,就有人在會上提出:一個小姑娘,說話能不能管用啊?面對質疑與非議,向麗總是報以微笑。她知道,時間和真情,能夠融化一切。

      “于是,我‘硬著頭皮’‘厚著臉皮’‘磨破嘴皮’走村入戶,挨家挨戶地問人口、收入、家庭人員健康情況,了解農戶的基本信息和生產生活情況。從百姓最關心的事抓起,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做起。”向麗說,“有些地方偏僻,汽車去不了的,就開摩托車,摩托車去不了的,就走路爬坡。若是碰上下雨天,就會走得一身泥濘。”

      駐村的兩年多時間里,有太多的人和事令她感動。而兩次令人落淚的故事,更是讓她刻骨銘心。

      第一次落淚是捐款修路。

      苕灣和磨槽兩組之間,有一條1千米左右、不在通組路規劃內的斷頭路。為方便相互往來,兩個組的群眾一直想把這條路修通,他們多方籌集資金后,還有8000多元的資金缺口。向麗立即召集駐村工作隊與村干部商議,決定由駐村工作隊捐款來解決這筆錢。于是,工作隊員們你五百他八百,湊了9300塊錢。

      當時正值2017年冬季。聽說駐村工作隊要捐錢修路,兩個組的群眾早早便燒了兩大盆炭火等著他們。苕灣組組長李世洪用顫抖的雙手當著大伙的面把錢數了一遍,激動地喊道:“9300元,我們的路終于可以修得成了。”剎那間,在場的父老鄉親高興得手舞足蹈,就像一群“開心的孩子”。

      突然,他們像是約好似的,一個個把手放在衣服上搓了又搓,才把那“粗糙”的手伸過來,緊緊地握住工作隊員的手,久久不愿放開……

      “國家政策真的是太好了,黨和政府幫我們修好了連戶路、通組路,現在你們又來給我們捐錢修不在規劃里的路,圓了我們老老少少幾輩子的夢。”老黨員李世華說。

      “我們算過了,只差8800元,這多出的500元捐款還給你們,你們自己養家糊口也不容易……”向麗他們離開時,李世洪一定要把多出的500塊錢還給駐村工作隊。

      “那一刻,我流下了淚水,扶貧的真諦不就是干部與群眾兩顆真心的相互取暖嗎?我為自己作為一名駐村書記能為老鄉們貢獻綿薄之力而幸福,我為老鄉們的知足和感恩而動情!”說著,向麗的眼里閃爍著晶瑩的淚花。

      第二次落淚是關于撿板栗,也是2017年冬天的事兒。

      向麗與幾個工作隊員去看望一名臥病在床的老鄉。不巧半路上車子壞了,等待修車時,為打發時間,幾個年輕人在路邊的板栗樹下撿了幾顆板栗。不一會兒,板栗樹的主人代傳芬老婆婆端著一個盆,踉踉蹌蹌地朝他們走來。一位有經驗的隊員暗自擔心,是不是來責備他們的?前些年,老鄉們為了一點瓜果板栗和外鄉人起爭執的事可不少見。

      沒想到,80多歲的代婆婆非但沒有責怪他們,還端來板栗給他們吃,嘴里一直念叨著駐村干部待他們如何如何的好。見他們不怎么拿,代婆婆就扯住他們的口袋硬要往他們包里灌……一想到這一大盆板栗可以賣好幾十塊錢,他們堅決不收,代婆婆無奈地端著板栗回屋了。

      十多分鐘后,幾個男隊員幫著修車去了。向麗看到,不遠處路坎上代婆婆也在撿板栗。

      “向妹,趕忙點、趕忙點過來,這邊落得好多噢。”突然,代婆婆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叫了她一聲。

      向麗趕緊跑過去一看,還真是有好多的板栗呢。她越撿越帶勁,不一會兒,就撿了一大包。就在她洋洋得意,抬頭準備伸個懶腰的時候,只見代婆婆東瞅瞅、西看看,突然飛快地從面前圍腰兜里抓起一大把板栗撒到地上,然后又若無其事地走到一邊。

      “那一刻,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從那以后,每當我再經過這棵板栗樹,腦海里總會浮現代婆婆‘偷撒板栗’的場景。”向麗擦拭著眼角的淚水說。

      想著不久后要離開凈河村,向麗千般不舍。她告訴我,“兩年多了,凈河不僅早就脫了貧,我也由凈河的一名駐村干部變成了凈河的女兒,一想到無論走到哪家都能吃上香噴噴的飯菜,喝上熱乎乎的茶水,一回到村委會就能看見老百姓送來的一面面錦旗,我的內心就無比溫暖!扶貧是政府的事,也是百姓自己的事,只有干部與群眾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脫貧致富。”

      說到這,向麗一臉燦爛。

      放眼神州,我看到數以萬計的向麗。

      正是數以萬計個向麗,鑄就了脫貧攻堅的宏大與偉大!

        洛古有格回鄉創業之路,算不上完美,但他給偏僻山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有格,你是不是有事瞞著媽媽?”母親說。

      “媽,是這樣的——沒有——”他遲疑了一下,還是把到嘴邊的話兒收了回去。他是多么想向母親說清事情的一切啊,但他不忍心,怕傷了母親那顆充滿期望的心。

      “那你為什么還不回重慶上班?”母親問,“去年休年假不才二十天嗎,這次都已經二十六天了,媽給你數著天數呢。”

      “媽——”他又把話咽了回去。

      個頭不高,性格靦腆的他,低著頭,臉紅得像熟透的蘋果。

      母親早已感覺事情的不妙。春節回家時,他不再像以前興致勃勃地擺在重慶上班的情景、大重慶如何如何好了,而是一個勁地擺起養豬、養羊、養牛來,還說想回家搞養殖業。父親說,都已經走出窮山溝溝了,還擺什么窮山溝溝里的事兒,擺起來心酸。母親說,把你培養成一個大學生,不是讓你回來養豬養羊養牛的……

      “媽,我辭職了!”他突然跪到母親跟前,頭低垂,簡直要栽到地縫里去。

      母親愕然地看著他,半天沒說一句話,大涼山的空氣似乎也凝固了。

      “媽,兒子是讓您失望了!我想讓鄰里鄉親都把思想變一變,跟上時代的發展……”

      有格全名洛古有格,是個彝族小伙。這一天是2013年5月25日,25歲的他又真正意義上回到了地處大涼山腹地的四川省昭覺縣,三岔河鄉那個叫三河的山村。

      出身貧窮的洛古有格有兩個夢想,一個是改變個人命運的大學夢,另一個是幫家鄉擺脫貧困的致富夢。前者通過自己多年寒窗苦讀終于實現了,他還在重慶一家國企找到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但留在繁華都市的這幾年間,另一個夢想卻始終縈繞心間。

      一番痛苦的醞釀后,他作出了大膽的決定:辭職回到大涼山的深處,從“豬倌”做起,搞畜牧養殖。

      讓他沒想到的是,回家之路與出山之路同樣艱辛。執意回鄉創業的他,遇到的是似大涼山般重巒疊嶂的阻礙,不僅有父母親和妻子的極力反對,還有高山阻隔、交通不便,以及陳舊落后的思想。

      就在這時,黨組織伸出了溫暖之手。

      第二天晚上,老支書吉子日拉在家里設了一個簡單的晚宴。

      “有格,上個大學,找工作不容易呀!辭職太可惜了呀!”老支書說得懇切。

      “我要回三河搞養殖業,帶領村民一起脫貧致富。”洛古有格說。他知道,三河屬于高海拔地區,農作物產量不高。

      “可你還是個娃娃。”

      “我已經不是娃娃了,我是共產黨員。”

      “那你想如何搞?”

      “我要一塊地。”

      “哪塊地?”老支書問。

      “我們小時候放牛放羊的那片荒山。那塊地不錯,一是面積大,二是自然環境好,三是有水,四是離公路、老鄉和水源都比較遠,不會對生態造成影響,適合搞養殖。”洛古有格說,“我不是免費要這塊地,是土地流轉。”

      “可是你哪有那么多錢呀!”老支書說。

      “我在重慶工作四年,攢了二十來萬元,再跟親戚朋友借點。再不行,就向政府申請個創業貸款,會有不少優惠。”洛古有格說。

      老支書重重地點著頭。

      幾天后,洛古有格就跟村民簽訂了協議,家家戶戶都按上了手印,流轉了600畝坡地。

      “有格,群眾這么支持你,你一定要好好干,再苦再難也要堅持干下去。什么時候都不要忘了,你是一名共產黨員,是黨員就要走在群眾前面。”老支書囑咐洛古有格。

      雖然當我來到三河村采訪時,老支書已經不在人世了,但從洛古有格飽含深情的講述中,我能感受到這位老支書對于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期盼與決心。老一代支部書記心中一直存在的理想,一個未曾實現的愿望,就這樣傳遞給了年輕黨員。

      返鄉創業幾年來,大涼山的陽光已經把洛古有格曬得皮膚黝黑,但他的臉上卻始終洋溢著笑容,一雙大眼睛里滿是堅定、從容。

      2017年2月,洛古有格帶著“大涼山‘烏金豬’生態養殖及產業化發展”項目,參加涼山州第四屆青年創業大賽,贏得了“創富獎”金獎。其時,他的兩個合作社已有110多戶農戶,其中貧困戶36戶,養殖烏金豬150多頭、西門塔爾牛32頭。僅2017年一年,合作社便銷售2000多頭仔豬,銷售額60多萬元,帶動戶平均增收2500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河村即將退出貧困村序列,但洛古有格還是覺得做得不夠。他說:“雖然每年有點收入,比在外面上班好點,但還談不上貢獻,也沒有真正把三河村的老百姓帶動起來。我現在不僅養豬,也成立了肉牛養殖合作社,養牛和羊。但這些還不夠,我與人合作,剛剛成立了一個公司,以三河村為中心,面向整個昭覺縣、甚至整個涼山州,采取養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后要形成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

      他還鼓勵他的兩個弟弟參加了一村一個幼兒教學點的“一村一幼”計劃,成為了村幼教點輔導員,甚至還把自己的妻子送到樂山的一所學校學習幼兒教育,鼓勵她將來為村里的孩子們做點事情。

      “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讓更多彝區的孩子受益,他們將是改變大涼山未來的新希望之種。”洛古有格說。

      他明白,教育,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教育跟不上,就想不到那么多,看不了那么遠,觀念就會陳舊,甚至封閉。

      于一個村莊而言,貧困并不可怕,從某種程度上說,越是貧困和落后,越有可能有內生動力,有“后發優勢”,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弱鳥先飛”。比物質貧苦更可擔憂、更讓人揪心的,是觀念貧困,青壯年大量外流,村莊空心化。洛古有格當初回到三河,確實是犧牲了他個人和家庭的利益,但對于三河來說,他的回來,比他走出去更有意義與價值。洛古有格回鄉創業之路,算不上完美,也還在起步階段,但他給這個偏僻的山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千萬個洛古有格,便是中國鄉村的詩意春天!

        一個外國元首 與一個中國山村的奇緣

      “親愛的同志們:

      首先我謹向十八洞村的鄉親們表示衷心感謝!去年(2018年),我曾到十八洞村進行考察。在2019年4月老撾新年到來之際,鄉親們給我送來了信函問候,向我及我家人表達了良好的祝愿,這充分體現了老中兩國人民的親密情誼。

      去年考察期間,鄉親們給予了我及代表團一行親切友好的接待,對此我仍記憶猶新。在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精準扶貧’理念的指引下,十八洞村取得了全面的發展成就,在短時間內擺脫貧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不斷改善。當前,老撾正在全力開展扶貧脫貧,致力于擺脫欠發達狀態,十八洞村的成功實踐給老撾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祝大家身體健康,繼續在中國黨和政府路線的指引下把你們的村莊建設、發展得更加美好。”

      說起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沃拉吉寫給十八洞村的信,湖南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村主任隆吉龍依然激動不已,并流利背誦出信的全部內容。

      隆吉龍告訴我,作為一名村干部,他一直埋頭工作,抓好村部的工作,帶領老百姓發展產業,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他從來沒想過,也不敢想,一個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苗家小村寨,居然會受到外國的關注,還會迎來外國元首。

      那天是2018年6月2日,本揚總書記來到了十八洞村,這是十八洞村首次迎來一位外國元首的到訪。本揚總書記邊走邊看、邊看邊問,探尋十八洞村的“脫貧密碼”,并與村民圍坐在一起聊家常。

      “老撾還有很多貧困人口和家庭,十八洞村的扶貧經驗和做法值得老撾學習借鑒。老中兩國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一直以來兩黨兩國攜手同行、守望相助。我們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實現共同發展。”本揚總書記當時說的這句話,依然在隆吉龍耳畔回蕩。

      為了感謝鄉親們的友好接待,回到老撾不久,本揚總書記就給十八洞村送來了一個“回禮”,禮物是一個銀質的蘆笙。蘆笙是老撾的傳統吹奏樂器。村民們試著跟十八洞村的苗鼓一起演奏,和聲悠揚,鼓舞人心。

      “十八洞村的日子越來越好,于是我們萌發了給本揚總書記寫信的念頭。想告訴他來過之后村里發生的變化,也祝愿老撾人民早日擺脫貧困。”隆吉龍告訴我說,“于是,村支兩委先后召開黨員代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請大家就信件內容集思廣益。”

      2019年4月14日,十八洞村支部書記龍書伍來到村部辦公室,鋪開信紙,拿起筆,集中表達村民共同的心聲。

      僅僅一個半月后,本揚總書記的回信就送到了村里。

      隆吉龍說,收到來信后,全村沸騰了。2019年6月5日上午,他們在村民施成富家的院子里開了一個小型座談會。

      此時的隆吉龍才意識到,十八洞村的脫貧經驗不僅僅屬于十八洞村人,也屬于湖南,屬于中國,還屬于世界。他了解到,老撾農業自然稟賦較好,但受困于資金和技術,也一直在探尋脫貧良方,于是本揚總書記來到了十八洞村。同樣的使命,共同的夢想,把一衣帶水的中老兩國的前途牢牢相系,將兩國的命運緊緊相連。2019年4月30日,中國和老撾還共同簽署了關于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

      是啊,這不僅僅只是一個外國元首與一個中國山村的奇緣!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有8億多人口實現脫貧;全球范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到600多萬人,連續7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相當于歐洲一個中等國家人口規模。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見。

      今天的中國,不僅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更為人類貢獻了減貧脫貧的中國智慧。

      沿著曙光,我看到一行行深深的足跡。

      這不只是一個人的足跡,更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足跡,是從過去走來,走向未來、走向世界的足跡,這些足跡最終構筑成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寬廣道路。它猶如一條巨龍,盤旋在高山與溝壑之間。

      走這條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的選擇,也是中華民族的選擇,更是歷史的選擇。這條道路,讓“中國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智慧”這些話語,變得具體而豐富。

      聽!

      決戰決勝的沖鋒號已經吹響!

      看!

      攀登者在加勁沖刺,他們已經越過層層峰巒,壯麗的日出和翻涌的云海在向他們招手。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17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清明云端寄哀思 蘭州“網上祭祀”平臺上線 清明云端寄哀思 蘭州“網上祭祀”平臺上線
    • 今天起 嘉峪關關城及所轄景區正式開放 景區微信公眾號可線上購票 今天起 嘉峪關關城及所轄景區正式開放 景區微信公眾號可線上購票
    • 甘肅瓜州:陽春三月育苗忙(圖) 甘肅瓜州:陽春三月育苗忙(圖)
    • 甘肅合作:高原上盛開了一朵美麗的“格桑花”(圖) 甘肅合作:高原上盛開了一朵美麗的“格桑花”(圖)
    • 圖解|看!甘肅決戰脫貧攻堅的“春天答卷” 圖解|看!甘肅決戰脫貧攻堅的“春天答卷”
    • 隴南:春耕正忙(圖) 隴南:春耕正忙(圖)
    • 隴南:春光美 茶飄香 隴南:春光美 茶飄香
    • 省發改委調研天水復工復產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省發改委調研天水復工復產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甘肅手機臺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教育局2020年薄弱環節
    2   天水市秦州區農業農村局2019年秦州區貧
    3   景泰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景泰縣城區綠景
    4   景泰縣融媒體中心辦公用房修繕項目公開
    5   舟曲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舟曲縣應急廣播
    6   清水縣人民檢察院“桌面云”系統公開招
    7   惠民出行!蘭州至中川機場線4趟列車票
    8   蘭州市發布通告進一步加強境外來蘭返蘭
    9   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全自動免疫組化染色
    10   清明云端寄哀思 蘭州“網上祭祀”平臺
    11   蘭州鐵路局已開行20列進疆復工專列 運
    12   今天起 嘉峪關關城及所轄景區正式開放
    13   甘肅瓜州:陽春三月育苗忙(圖)
    14   甘肅合作:高原上盛開了一朵美麗的“格
    15   金塔:“不見面”開標實現陽光交易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最好的中文字幕视频2019|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有码|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