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溝延鼎家史》
作者:陳貴輝
出版社:蘭州大學出版社
○ 作者:王光輝
《陳家溝延鼎家史》是一本有血有肉、感人可泣的家庭史書。相對于中國千年注重宏大敘事的正史而言,家史在中國史家的傳統記敘中是一份獨特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家史作為一種歷史別裁,有著正史所無法觸及的細節脈絡,也正因此,中國正史上的很多疑團和糾纏,都是后來根據族譜家史一類的私家文獻加以糾正并還原的,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陳貴輝先生的《陳家溝延鼎家史》,讀完之后讓我覺得有點震驚,作者對陳姓家族歷史的考證有專業精神,事證物證邏輯有自,追根溯源脈絡清晰,從門望的角度看隱隱有漢魏古風,從個人家庭的角度看則有種“敝帚自珍”的高貴。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腦海中想起余華的小說《活著》還有陳忠實的《白鹿原》等等文學作品,文史不分家是中國文學和史學的傳統,中國文人自古而今有貫通歷史的反射與自覺,我所想到的這兩本小說,都是通過一家一族的盛衰和個人命運的沉浮,記錄和反映了中國一段風云激蕩的歷史局部,現在,這兩本書都是當代文學的經典。陳忠實在《白鹿原》里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我對此深以為然。相比文學的虛構,家史的真實性讓它具有了樸素的史家末端神經的作用,對于社會發展的冰與火,在這里有本能的苦與痛。
國人以姓為血脈相承的源頭,陳延鼎是作者陳貴輝的父親,“以父之名”有種神圣的宗教感。《陳家溝延鼎家史》從永靖縣陳井鎮陳井村陳家溝的自家四合院回望陳姓的來路,在蛛絲馬跡的史料中詳細辨識模糊的足跡,捋清了祖先自江南水鄉合肥披甲戴盔勇武而西的行跡,從一家一族的繁衍生息疏通了枝葉繁茂的精神源頭。“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祖先是中國人最根本的信仰,通過對家姓的考證追蹤,作者將自己深刻地嵌入了傳統中國的毛細血管中,因此才有了后面篇章中追憶父母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情感。
讀《陳家溝延鼎家史》,仿佛重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社會場景,那些來自時代的苦難與煎熬,黑夜和黎明,那個鄉村院落的幸福和災難,都昭示著個體命運和國運世道的緊密相連。這本書好像是一部紀錄片,真實而詳細地記錄了作者父母一生辛勞的艱苦歷程,苦難多于幸福,歡樂少于痛楚,是那個年代眾多普通家庭的共同體驗,也是作者椎心泣血的筆觸所在。對于那個年代,有多少人有意無意選擇遺忘,多少記憶已經在時光流逝中風化成灰的時候,作者不厭其詳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場景。他寫1962年父親陳延鼎兄弟分家,“分到了南面三間房,大地柜一個(能裝小麥一千八百斤),炕柜一個,沒有抽屜的方桌一個,長板凳一條,木質火箱一個,炕桌一個(65cm*40cm)。”這些價值寥寥的物件象大寫意的國畫一樣勾勒出了貧窮的含義。他寫1985年父親去世后喪事的十四個環節,其中“待客”一節中寫到:“招待用的煙【藍盒蘭州煙】(0.83元/盒)、草原煙(0.28元/盒),共三十條;酒【綠豆大曲(10元/斤)】,共八十斤;茶(春尖)十斤。每位客人清湯羊肉一碗,燴菜一碗。燴菜中有:酥肉丸子,紅燉,白燉,紅片,白片,紅塊,白塊,雞蛋一個,豆腐二塊,雞腿一只,粉條,白蘿卜,白菜,海帶。早上頭舀湯泡饅頭,晚上一鍋子面。”這些細節和數據,是一個普通百姓物質生活的橫截面,是時代變遷過程中停留在時間節點上的定位圖。這些帶著記憶溫度的物質和情感小數據,比任何語言和文字更讓人有感同身受的深刻共鳴。
對于一個普通寫作者的生命個體,“我是誰”的答案就這樣穩重而踏實地落地了。“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人生拷問就此鋪開了個體對社會的延伸。“我”是苦難堅韌的父母的兒子,“我”是血濃于水的兄弟姐妹的手足,“我”是陳家晚輩的父親叔伯,“我”是從陳家溝走出來的骨骼堅硬品行端正的傳承人。“我”是他們,“我”是你們,“我”是普通中國人緊密相連而構建的社會和國家。在這個意義上,一本小小的家史完成了作者對家國的敘述和建設。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淵源里,“忠孝仁義”是至高無上的墓志銘。“忠”指向形而上的國家,“孝”指向父母指向列祖列宗,“仁義”指向前后左右的社會關系。這大概是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筋骨,也是國家千年相襲不絕如縷的血液基因。國家是宏觀層面的組織軀體價值認同,他的健康肌體來自于每個細胞的健康運行。一個家庭就是國家的一個細胞,家風傳承就是構建國家價值認同,國運綿長恒久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本小書,勝過無數大道理。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文化自覺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文化自覺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文化自覺則是養成良好家風家教的第一粒扣子”。
我與作者貴輝先生因工作的原因來往,恰似古人所言的“君子之交”,他的誠懇樸實古道熱腸我有耳聞亦有目睹。這本書也讓我重新發現了他,在當下,能謹守體制并安于本分,需要“初心”的支撐和人格的修練。他似乎永遠是一個感恩并樂觀的人,而且無時無刻都在感染著他周圍的人。而《陳家溝延鼎家史》的著述,更讓我認識到他還是一個內心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人,一個能時刻牢記褲管上的泥水并勇于用它譜寫生命圖畫,構建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一個將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延伸而上,深入歷史的縱深和時代的細微處,捉刀鐫刻為文為史的人,僅此一點,我需要向他致敬。
相關新聞
- 2020-04-13H5| @全省黨員領導干部:收好這份新書單,總有一本適合你
- 2020-04-13能超越東野圭吾的只有東野圭吾
- 2020-04-13“力學廬藏書”惠澤天水
- 2020-04-12四月書香潤隴原|有獎活動!甘肅新華書店邀你參與 4.23“世界讀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