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科技強審背景下高校內部審計效率提升研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數據的規模不斷增加,類型不斷豐富,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但目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對審計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還不夠,數字化審計方式應用還不多,大數據審計理念、方法研究和實踐還不深入,信息系統審計還處于探索階段。李星博士從科技強審的視角,對傳統的內部審計理論進行分析,找出高校內部審計相關理論的共性個性,以提高審計效率為目標,以系統科學方法為指導,開創了高校內部審計理論研究的新格局。概述在深入研究高等學校內部審計的理論基本范疇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創新且有可操作性的理論結構。
一、該書的主要內容
全書一共分為八章,從科技強審的視角下梳理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通過從效率測度理論、效率差異分析理論、高等學校的內部審計制度方面討論了如何提高審計效率的問題。又結合現代互聯網大數據的宏觀背景,以數據共享下高等學校內部審計的轉型發展、信息技術對高校傳統內部審計工作的影響,及數據挖掘對高校內部審計的效率的剖析研究,提出了科技強審背景下高等學校內部審計發展模式的思路。
二、該書的主要特點
1.研究方法獨特。對內部審計理論的研究,我國近幾年的著作不少,但采取比較研究的形式不多。該書努力應用比較研究方法, 將其應用到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各章。立足中國國情和優良傳統,分別進行中外比較和古今比較研究,形成了有特色的觀點。 2.觀點新穎。這部書所闡述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推動提升高校內部審計效率的根本動因是科學的利用大數據等互聯網信息化手段。凡是研究審計的本質、職能與審計目標,以及研究審計的理論結構,都應從這一基本觀點出發。該書指出,對要提高審計效率基礎理論的研究只有從這一點出發,并圍繞審計環境的變遷展開,才能體現出研究的科學性、系統性與理論關系在邏輯上的前后一致性。3.邏輯嚴密。該書通過比較研究,揭示了審計理論結構問題的歷史發展邏輯關系的一致性與一貫性,以及科學關系延續與遞演的系統性。作者認為,高校內部審計效率提升的基礎理論體系是一個整體,其各個構成部分,既相互關聯,而又交相制約,通過交叉形式的比較研究,有利于內部審計理論的改革與創新。4.理論結合實踐。這部書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便是突出“科技強審”,然后提出內部審計的新的解釋框架,最終把內部審計、國家審計的認證、監督和評價統一起來進行比較研究,進而把財務審計、風險評估審計與績效審計從職能方面關聯起來進行比較研究。5.立足國情。最值得稱道的是,作者立足于中國高校情展開研究。既有獨立的立場與鮮明的觀點,也有切實的比較研究基礎,并做到了首尾一貫與前后一致。再如書中在比較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內部審計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以系統理論為指導,以職能為紐帶,從我國實際出發,構建了以“審計數據分析 +云平臺 + 大數據挖掘 ”為特征的內部審計模式。推進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
三、不足
內部審計理論形成的時間尚短,許多理論與應用尚在探索之中,這給審計科學研究帶來一定難度,加之高校內部審計研究問題涉及因素較多,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也較為復雜,在某些方面的論述和分析難免會有所遺漏和偏頗。但是,作為一部提升內部審計效率進行系統比較研究的創新力作,值得一讀。
(中央財經大學 丁會仁)
相關新聞
- 2020-04-13朝向內心的詩性寫作——讀朱朝敏散文集《黑狗曾來過》
- 2020-04-09書寫時代最感人的英雄故事——讀孔立文長篇小說《因為我們是特警》
- 2020-04-09一闋獻給書的戀歌
- 2020-04-09談“紅色文學經典”的價值:彰顯超越時空的思想穿透力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