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可以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出版人眼中的讀書與出書
□本報記者 袁舒婕 文/攝
在書店和各大書展上,好書總能自帶流量、吸引讀者,這也對出版社出版更多優質圖書、提供更豐富的養料提出了熱切要求。
4月14日,人民日報新媒體、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國內14家文化機構,聯合抖音、今日頭條、番茄小說,發起了一項旨在推動大眾讀好書、好讀書的全民閱讀計劃——“都來讀書”。越來越多的閱讀活動以更豐富的形式開展,再加上“全民閱讀”連續多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民閱讀的推廣正做得越來越好。
習近平總書記素有“書迷”之稱。從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到希臘詩人埃斯庫羅斯,從海明威到大仲馬,從巴赫到貝多芬,從屈原到陸游,從老莊到孔孟……文藝工作座談會上1.2萬余字的講話稿中,他至少提到了136人。總書記曾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采訪時說:“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總書記的這句話尤為給我們啟迪,也是對我們出版工作者莫大的期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李永強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理解的浩然之氣,是要涵養一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一個三觀明亮、格局開闊的人,才會有這種浩蕩坦然之風,才會滋養出遼闊寬廣的心靈。而在我們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生活碎片化的時代,培養正確的三觀,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最可靠、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閱讀。因此,作為出版工作者,我們出版的優質精神食糧,就是滋養大家的浩然之氣最好的養料。”
怎么看?滋養浩然之氣貴在“深”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在孟子眼中,浩然之氣就是道德與正義的集合體,就是崇高與身正的代名詞。今天,在加快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中,我們更要通過下苦功夫讀書學習,努力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以及各種文明成果,善養浩然之氣。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徐海對記者說,浩然之氣至少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勇氣,二是智氣。“浩然之氣需要智勇雙全。讀書使人精神充盈,改變人的精氣神;讀書又可以治愚,使人不出門可知天下事。”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作為全民閱讀的倡導者、推動者、研究者和實踐者,結合自己近年來的閱讀實踐和思考,在今年年初推出新作《閱讀的藝術》。在該書中,聶震寧提到,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閱讀的好時代。在這個閱讀的好時代里,要滋養浩然之氣,深閱讀必不可少。他說:“深閱讀是人類文明文化傳承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可以說,如果沒有深閱讀,那么整個民族、整個社會的思想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都會衰落下去。”
李永強的觀點和聶震寧是一樣的。李永強表示:“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日常習慣。但是要獲得深入而持久的營養,滋養真正的浩然之氣,還是需要深度閱讀。從總書記的書架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經典著作、傳統文化典籍、優秀理論讀物等圖書,應該說,這些書都是滋養浩然之氣最深厚、最豐潤的土壤。”
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廣西人民出版社社長溫六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他對記者說:“近60年的人生閱歷使我體會到,讀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會影響你的思維方式,改變你的說話談吐,讓你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新時代,作為出版社的一社之長,讀書能滋養浩然之氣主要體現在通過讀書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錘煉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這樣,我們才能帶好團隊、感染員工、出版精品。”山東教育出版社社長劉東杰進一步提到,作為宣傳思想戰線的出版人,要以出版優秀圖書滋養讀者的浩然之氣作為責任擔當,自覺承擔起新形勢下“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怎么做?做好主題出版展現擔當作為
滋養浩然之氣需要讀書,需要出版人為之提供養料。出版社應該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
黨的十八大以來,出版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改革發展的大局、大勢和大事,推出了一系列主題出版物,精彩紛呈、碩果累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的《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中共黨史出版社的《穿越歷史時空看長征》、時代文藝出版社的《大國擔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塞醫療隊抗擊埃博拉疫情紀實》、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心無百姓莫為官——精準脫貧的下姜模式》、花城出版社的《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等主題出版物,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主題出版物更是起到了凝心聚力、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人民出版社的《最美逆行者》、湖南文藝出版社的《你信大愛我信你——瀟湘家書·抗疫篇》等,都捫觸到人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同時也燃起很多讀者心中的浩然之氣。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等爸爸回家》、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的《白衣超人》等,生動描繪了廣大醫務工作者堅忍不拔的身影,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浩然之氣的小種子。
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王躍文讀了《你信大愛我信你——瀟湘家書·抗疫篇》后寫道:“我讀這部抗疫家書,心中感動,屢屢淚濕。我讀著他們親人間的通信,走進他們的真實內心,才知道什么是大愛,什么是普通人的高貴與偉大。”
當前,出版社對做好做精做強主題出版的使命擔當達成了共識,這些書就是對這種共識的具體實踐。“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是我們出版人責無旁貸的使命。”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董事長鮑洪俊如是表示。這些主題出版物禮贊新中國、謳歌新時代,讀者讀了之后,自然而然就滋養了浩然之氣。
讀什么?多讀傳統文化和經典好書
在當前全民閱讀蓬勃開展的大背景下,讀者越來越關心讀什么書、怎樣高質量讀書等問題。如果讀者想要滋養浩然之氣,除了主題出版物之外,還應該多看哪一類書呢?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一直有著文以載道的優良傳統;中國優秀文人士大夫也一直有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抱負。劉東杰對記者說,這種優良傳統和情懷抱負,都屬于浩然之氣的范疇,因此他建議讀者多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書籍,尤其是文學、哲學類書籍。“另外,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現當代作家,也要多接續這種文脈和傳統,這是我們滋養浩然之氣的豐厚資源。”
除了要多學習傳統文化,還要多讀經典。聶震寧舉了一個例子,我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出生在山東農村的普通農民家庭,十一二歲輟學時,他已經有了很強的讀書渴望,可是在農村能夠找到的書籍屈指可數。幸運的是,他的大哥在家中留下很多中學語文教材,每逢雨天無法下地,莫言便躲到磨坊里去讀這些課本。聶震寧說:“教材選錄了古今中外名著的片段,比如《林家鋪子》《雷雨》《駱駝祥子》《說岳全傳》《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這些教材雖然很薄,但它們打開了這位農村少年的眼界。”
溫六零是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考上大學的,由此改變了人生軌跡。他說:“我特別喜歡讀報告文學,因為它真實又引人向上、催人奮進,我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深受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揚眉劍出鞘》等報告文學的影響,閱讀這些作品,讓我們敬仰科學、崇尚英雄、不懼萬難,自然就能滋養浩然之氣。”溫六零認為,要滋養浩然之氣,還應該多讀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作品、自傳,以及反映人類進步的歷史文化、重大事件、科學發明等方面的圖書。
徐海認為,讀書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深化的專業書,可以讓你在一個領域更專業,工作得更好,為國家作貢獻。另一方面是雜書,古今中外一概不拒。如‘譯林人文精選’,包含古今中外名作十分繁多,有一條清晰的人文素養主線。多讀雜書會激發你廣泛的興趣,培養人生樂趣,促進自身、家庭與社會和諧”。
相關新聞
- 2020-04-26讀書可以讓人打牢人生底色 ——各地各部門開展青少年閱讀活動掃描
- 2020-04-26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殘障人士的讀書故事
- 2020-04-26讀書讓生活更富足 ——來自美麗鄉村的閱讀風景
- 2020-04-26科學知識是人類生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