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明:空靈靜寂心無涯
作者簡介:
趙武明,曾用筆名丹心、牧星等。金城文化名家、青年作家、評論家、網絡文學研究專家、編劇、紀錄片策劃撰稿人、資深媒體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散文網創作委員會副主席、甘肅省網絡作協副主席,甘肅省八駿文藝人才研究會副秘書長兼文學委員會主任等,曾在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班學習。在多家報刊雜志網絡開設專欄。發表各類文學作品數百萬字,曾獲國內外多項文學大獎及新聞獎,擔任國內多項文學大賽評委。唯美散文作家代表。部分作品被選入各種文集,并被設計成中高考閱讀試題。
好書恰如一面鏡子,文字與讀者相互照見,產生共鳴,內在的升華和精神的滿足,令人神清氣爽,心生對美好的向往,給人以向上的力量。
捧讀趙武明的新作《空山寂語》和《三生石上》,心就會隨著文字與思想的光芒行進和善悟。一篇篇美文,是一顆顆文字綴成的織錦,一個個詞匯折射的田野、遠山、江河如此明艷。或許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需要這樣的文字安餒我們浮躁的靈魂。
詩人米蘭.昆德拉說:“生活沒有幸福。生活就是扛著痛苦的‘我’穿行世間。而存在就是幸福。存在就是變成一口井,一個石槽,宇宙萬物像溫暖的雨水,傾落其中。”甚囂塵上,生命的聲音已被遮蔽,需要呼喚人類生命中神性的蘇醒。作家、評論家、編劇趙武明創作的散文集《空山寂語》《三生石上》,恰恰懷著一種入世的悲憫和出世的超脫,在生活的苦痛里提煉精神之蜜,為我們留下了一塊潔凈的精神棲所,使我們的精神升華至如水般的境地。
作者把自我融入自然,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歷通過文字的滲透來展現,每一步都在丈量著大地。一邊走,一邊寫,用細膩的手筆,平實從容、極富彈性和張力的語言,情景融合、虛實相間的結構,以一顆真誠和善良之心,感悟生活,探究人性的美,洗凈了物象表面的塵垢、沒落與頹廢,去偽存真,還原給人們真善美的清新美好,使人的心靈得以滋養。
《空山寂語》由近90篇散文構成,很多文章發表于《人民日報》《散文》《讀者》《中華日報》《中華散文》《工人日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大公報》《甘肅日報》《華夏散文》《女友》《飛天》等。
新近出版的《三生石上》無論是親情傾訴,還是人生頓悟,抑或天地自然,塵世風情,都從細微處入手,引出壯闊瑰麗的大景觀,大情懷。那燦爛若星斗般的篇章,到處都會遇到直接導源于生命狀態和生活實踐的感悟,其文字表達出來的語意效果遠比想象,揣摩抑或評斷更悠長深遠,是一種精神之上超凡脫俗的完美呈現,讓身處都市亦能眺望到遠方風景。
由雋永向理性煮文鬻字。一個民族文化最基本的東西是語言,好的文字最無法擺脫的也是語言。語言是構建讀者和作者心靈之間的一道閃電,是互相吸引對方的光,倏然間令人心動。文字的靈性,首先是語言的超越創新。好的語言,如穿透陰云罅隙的光束,能在瞬間撕破視覺疲憊的陰翳。
《空山寂語》和《三生石上》著重語言的渾然天成,質樸簡潔,卻無累贅之感。看似隨手拈來的詞語句式,可是它們又是那樣精當妥帖、勻稱和諧,最能適宜讀者的情感。這樣的語言書寫出的作品,清新典雅、酣暢淋漓。上天賜予眾生的眼睛,總能在紅塵萬丈里窺得般若、澄澈和慈悲。如“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大河經流》)“曾經,我把流年剪成時光,婉約了一首青春。”“如若生命是一場慈悲的修行,就任柔情水意浸染我的滄桑流年。”(《梨花含露》)“茶無貴賤之分,而分合在于人心。”(《雪落黃河》)“門外誘惑在等待,陷阱在等待。門內思想在升華,靈魂在升華。在門內憧憬著人生,在門外游戲著人生;在門內醞釀思想是天堂,在門外記錄思想是地獄。”(《不想出門》)這些斷句是趙武明散文的語言特質,清涼溫潤,空靈飄逸。簡潔樸素的語言風格卻不失思想的光芒,樸實而新穎的詞匯或斷句,往往讓人立即記住其中的幾句,回頭細想,咀嚼回味。句句見識,有如冰山一角,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而未經道出的深意,又深不可測,堪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 “一語天然萬古新,去掉豪華見純真。”清水出芙蓉,閑筆出真情。趙武明散文最基本的美學特質是浸透于作品的“真”。是那種不假雕飾、無所依憑的樸素的“真”,自由、本真、誠摯、無畏,如嬰兒的眼睛。散文是承擔著先鋒的、探索的責任,真實地書寫自身、書寫這個世界。一位法國心理學家說:所謂想象,其實不過是記憶的重現與復合。完全沒有見過的東西,是無從憑空想象的。作家發現生活里的某種現象,有所觸動,感到其中的某種意義,便會儲存在記憶里,可以作為想象的種子,在時間的釀壇里發酵,在創作沖動最飽滿、最恣意的時刻破土而出。文學來源于生活,并無限接近于生活的本質。文學作品不是單純的生活原境的呈現,而是在原有印象,原型的基礎上提煉、升華,在適當保持距離時,才有美、真、善的可能。正如他自己所言:一個人的寫作最重要的是要接上地氣,沒有地氣的寫作是水中月鏡中花,越到后來,越覺得文字的修煉是從生活中來,生活高于一切,藝術或寫作只是它的一部分,這個過程得提煉,感悟生活比寫作更重要和美妙。事實上,一個作者能在自己的每篇文字里獲得新生,飛躍生命意義的迷霧,取決于他對世間萬物認識與思考的深度。這是趙武明散文的一個光軸,其作品所隱含的生活本質和生命本真的東西,不是直白地呈現,而是在反復閱讀、反芻并與生活場景的撞擊中,從人的心里砰然迸出的恍然頓悟。作者帶著對生活的全部感悟,對生活的一隅、一段反復審視,從而發現更深邃,更廣闊的意義。每個作家都是發自內心地呼喚美好生活。偉大的文學就在于以自己的方式,發出善意的聲響,讓人們能夠找到心靈安頓的地方,找到精神的棲息地。因此,偉大的文學總是把描繪的真實社會生活畫卷呈現出來,從而頌揚美好境界、激發優良品德養成。就寫作而言,看似平實、簡明的描寫,其實內部并不平靜,砸骨驗髓,自我折磨,以及思想的不斷涅槃、蛻變、洗禮、更新,一系列的自省、塑構、甚至對日常的反叛,都深深地印染著血與火的煎熬。
好的散文,文字恰似行云流水。詩性語言是一種敞開,《空山寂語》和《三生石上》通過言語來傳達表現情與景,表達所見,表達當下狀態,表達情緒,作為我們對世界的一種揭示性關系。關鍵是對一種特別的情緒的傳達,作為對通向存在的某種在的方式的揭示。這種情緒來源于生命與世界碰撞、打量后的體悟,遠離已有審美經驗和圖式的同義反復,它的直覺和體悟是自己獨有的。作為唯美散文作家代表趙武明表達的更多是一種來自于靈魂深處的吶喊,這是他對人生的反饋或是折射。因此,他的作品呈現的是另外一個領域或者是世界,在閱讀中保持質樸而機敏的生命感知能力和生活表現能力。
文字不能媚俗,不能做欲望的奴仆,如果作品舍棄了人性的高度、人間的溫慰和痛苦的掙扎,那么難免步入泥淖。在《空山寂語》對生存狀態不夸飾不扭曲,既能夠看到生活的苦熬靈魂的尖叫,也能夠看到生活的堅韌人性的堅韌與亮度,看到絕望處的希望,看到天上的深淵,既不盲從,也不盲信,走心的文字才是值得留戀的。
趙武明做到了,而且做得更令人會去深度閱讀。散文是應該有形象,有色彩,有氣味,有情緒,有節奏,有細節,有空間,有張力,應該是細膩的,生動的,形象的。通常說,我們說誰寫的東西有味兒,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無論是抒情還是敘事,即便是“隨筆式”或者是“論文式”的散文或什么歷史文化散文,依然需要有味兒,而這個味兒,就是從日常生活語言,從大眾化庸俗的書面語言中嬗變為文學創作語言并最終形成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從這本書中就可以慢慢感受。 有趣的靈魂終會相遇。別出心裁的寫作,才能抒發內心的感受。尼采說:“在生活中,有些人把舊瓶子一次次重復地倒轉過來,生怕遺漏最后的一滴水,而對于腳下潺潺而過的活水卻無動于衷、視而不見。”
一篇好文,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哲理,包含著生命的活性元素,帶給人春天的鮮活感受。這樣的文字雖歷經時間的沖刷,反倒永遠地新穎,歷久而不褪色變味。來往紅塵中,胸藏菩提心。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文字里帶著自然的溫度。這溫度不是驕陽似火的灼熱,不是水與冰結點的零度,那是剛好能暖手的溫度。他筆下生出的文字的花朵也是美與善的,溫暖的,鼓舞人心的。《且向時光敬杯酒》《聆聽天籟》《錦瑟流年》《三生石上》《虛靈》《云水禪心》《梨花含露》《有趣的靈魂終會相遇》《怒放的生命》《向著光芒出發》……這些唯美的篇幅,有行走天地的豪邁,有如花似月的溫情,有風雨洗禮的陽光彩虹,有磨礪之后的豁達寧靜。一個在陽光里行吟的人,一個善良對待萬物生靈的人,塵世俗物不能再牽絆他前行的靈魂。在燦若星辰的現代散文家中,趙武明是一個值得用心靈和記憶留存下來,宛如海底的珍珠需要耐心體味并深度挖掘和學習的作家,他把我們的精神世界帶到了一片純凈美麗的自然之中。
雷達先生說:“散文的魅力,是一種人格魅力的直呈。作者的境界決定著散文的境界。真正產生叩響人心弦的好散文,歸根結底還要看作者。一個好的作者,他的靈魂里有音樂,他的作品也許在談論著不同的事物,但你仿佛始終聽到同一個旋律,這是沉淀于作者內質的氣質和品格所決定的,是人類精神在作家心靈中的特殊存在。”文學,應該使人獲得生活的信心。一個甘于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搶行情,爭座位;才能真誠地寫出自己所感受到的那點生活。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這種淡泊不僅是一種“人”的品德,而且是一種“人”的境界。純真的生命是快活的,純真的生命是不設防的,惟其純真,惟其快活。每一種文化,影響了一種心靈;每一種心靈,又決定了每一種命運。任何個人的命運都是與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一起。文學寫作源于內心的一種樸素的真實,它產生于作者對社會、對時代的思考,付諸于文字,獲得社會化的表達,引導人們更好地生活、熱愛生活,肩負起人類社會的責任。
好的作家,在于把一篇美文,一本書呈現給世界的同時,又往自己的精神倉庫里放進了相應的財富。《空山寂語》和《三生石上》的魅力在于體現在心靈對自然的感悟和融合,是作者和自然之間的心靈感應和契合,滲透著老莊哲學“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文學作品的魅力在于闡釋,越是提供了多種闡釋可能性的作品,就越有生命力”(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道家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對中國藝術有著廣泛的美學影響。文學之道能讓人生進入一種空明靜謐之境。靜且智。靜可以內斂葳蕤,智可以心懷明澈,而達到善美之境地,并獲得身心享受。道家和禪宗的美學思想在趙武明的散文里隱性的呈現,是對人生的貧富、順逆、疾病、死亡等幸或不幸都泰然處之,散文所呈現的情感的張力,通過客觀景物自然呈現,“以理化情”,從而享受“靈魂的和平”,如同賓諾莎所言:只要心靈理解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那么它控制情感的力量便愈大,而受情感的痛苦便愈少。作家對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思緒的書寫,其話題大都直抵現代人的心理癥結或精神困境,而由此展開的作家的內心獨白不僅燭幽發微,別開生面,而且每每銜接著一個時代的典型情緒乃至前沿思想。于是,我們在沐浴作品醍醐灌頂般的心靈啟迪的同時,領略到作家難能可貴的清醒、敏銳與深刻。
咀嚼趙武明的文字,似嗅到了淡茶的幽香,心靈會浸潤在自然的寧靜和空曠之中,無限地舒展,仿佛張開一對大翼在蒼天大地間自由地飛翔。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指出,這其實是一種道家獲得絕對幸福的方法,是一種守真、養善、藏美的力量。我們可以理解成是道家的幸福哲學,作者正在踐行著。
沃爾科特說過:“一個人最多只能在三十英里的范圍寫作,這是他的誠實所決定的。”狹長的河西走廊,是趙武明的故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遼闊蒼茫的西部,曾經承載著人類文明交流的歷史重任。每一處綠洲,每一座城池,每一條河流,甚至每一處廢墟,都曾是人類文明的集結地,文化孕育的母體。趙武明生在西部,寫在西部,地域性寫作是他所摯愛的這方土地所特有的邊塞風貌和生存狀況,隱隱滲透出來的是對生命的悲憫和隱忍。西部的壯美與蒼茫,敦厚純樸,在趙武明靈動的筆下直面地呈現,將西部風景真實而溫情地呈現給世界,一切的美景綻放在人們的心中。《千年一信》《陽關綻放》《雪落黃河》《絲路駝鈴》《山河相依》《祁連弦歌》《風訴天語》《龍背上的格桑花》《神奇安南壩》等傳統而質樸的西部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蓬勃葳蕤,氣象萬千。
趙武明筆下的大地山水,人情世故,都是我熟悉不過的場景。每每讀之,似詩人王維旁側輕誦:“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故鄉在他的書寫中是一個永不停歇的生命符號,是靈魂皈依、精神返鄉的歸宿。家鄉是地理和文化的,故鄉是心靈和精神的。《沉醉一座城》《神來之筆》《焉支流韻》《守望長城》《拜謁山丹大佛》《眷戀故鄉》《紫月亮》《黑棉襖》《血紅雪白》等篇幅,都是他揮之不去的對故鄉的依戀和鄉愁的寄托,透過歲月煙塵,朝著家鄉的深情回望。
甘肅省作協主席、甘肅省社科院文化所所長、研究員,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駿馬獎、兒童文學獎及施耐庵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評委馬步升說:”如果不被認為是迫切歸因的話,趙武明的人生履歷,便是一篇真實可感的散文。年少生長于河西走廊綠洲農村,青年時奔赴名牌大學就讀新聞系,然后寄身于都市晚報,以記者的身份整日奔波于都市鄉村,為的是采摘社情民意,為社會溝通信息。這一來,就是二十多年,由青年到中年。記者寫起散文來,有一個近水樓臺的益處,就是始終站在時代前沿,踴身抵近生活現場,掠取那些足以成為新聞的信息,職業角色扮演結束,回到私人場所,從那些活躍的,粗糙的,未經時間淘洗的新鮮資訊中,剝去表面的,浮囂的,應景的,暫時的,種種瑣屑,提取帶有延伸和沉淀價值的元素,予以文學化,思想化,使其附著于散文這種文體中。這類散文,乍看起來,隨意,清淺,淡然,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水澹澹兮生煙,何嘗又不是一種引人入勝呢!有了生動鮮活的材料,再敷之以相應的感覺和文采,一篇篇美文,于是便如一滴滴負載著春日朝陽的露珠,誕生于趙武明的筆下。”
“沒有誰能真正脫離苦難,有些悲痛是與生俱來的,即使逃跑也是在原地。方向的有無已無多大意義,而是如何帶著苦難更深地行走。”(《大河經流》)趙武明多篇散文中寫到了黃河,黃河之于中國人的意義,不僅僅是哺育我們生命的河流,更是精神的歸宿和靈魂的流向。水流的方向猶如一個坐標,能讓人讀出某些生命涌動的體征。水的流動與河的流向,是土地上一切生命的渴望,一切生命心底的呼喚。這是生命內在的奔流,是一種經歷、體驗,更是一種滄桑的總結。我曾經在黑河畔駐足良久。那是開春時節,開凍的河水挾著冰塊,一路跌跌撞撞,穿越戈壁,向巴丹吉林沙漠奔涌。我靜靜注視著它從我身邊流過,目送它遠去,似乎聽見它流經的腳印里,一些天籟般的聲音在浮漲,使我的心空不知不覺地開闊起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精神河流,并值得我們窮盡一生為之奮斗不息。一路走來,無問西東,因為,它就在那里!
懷瑾握瑜,勤耕不輟。趙武明的寫作是安靜的,由于從事20余年的新聞工作,給他貯存了很多素材,所以他涉獵的寫作范疇很廣,寫散文隨筆、文藝評論、紀錄片、微電影、大型晚會總撰稿,還研究網絡文學。如果說文字是會呼吸的,趙武明的文字除了唯美,更多的是硬骨錚錚,也不乏柔腸的峻厲和倬約,風姿獨具,淡雅濃烈,相得益彰,簡約獨立,一語千里,蘊含張力。他常說,寫作要穿透人心抵達靈魂。向外,不斷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向內,不斷觸及心靈。
掌著心燈向前。有趣,是最大的才情。好的文字屬于人類的精神寶庫,但你必須走進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寶藏。翻閱《空山寂語》和《三生石上》,讓我們的心靈追隨著閱讀去感悟文字帶給我們身心的愉悅,靈魂的滌凈。該書中的文字擺脫了傳統的概念思惟,完全是一種超現實主義的眼光,冷峻而又溫暖,樸實質樸,情感真摯,意蘊深邃。
目前他創作的《燦若蒼穹》《三生有幸》《祁連山的呼吸》《蒼茫河西》《風訴天語》這幾本散文集也基本完稿,翻閱后感到文字很飽滿,彰顯出了一種力量,這是一種向上的力量。
趙武明說,文學是社會的良知,是心靈的備忘。寫作是極富個性化的精神生活與內心的呢喃。精美純良的文字,會讓讀者感受到文學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芒。作家的任務就是讓你去聆聽,去感受。但是,首先是讓你去看。這——沒有別的了,這就是一切。
相關新聞
- 2019-04-22甘肅省作家趙武明新作《空山寂語》出版發行
- 2019-04-22甘肅省作家趙武明新作《空山寂語》出版發行
- 2019-09-07作家趙武明金城講堂評熱劇:健康快樂是每個人的“小歡喜”
- 2019-09-09作家趙武明金城講堂評熱劇:健康快樂是每個人的“小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