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變“舊書守望人”

新華社杭州4月26日電(記者李平)在“南孔圣地”浙江衢州市,有這樣一個人,他由一名打工仔,漸變為收集、保護、分享古舊書的收藏家。當地人稱他為“舊書守望人”,他謙虛地說:“‘舊書守望人’談不上,只是做了點事情,幫社會收集保存了一些舊書而已。”
王漢龍1980年出生于安徽渦陽縣一農戶家,15歲就跟著大伯父從安徽來到浙江衢州打工。他到衢州干的第一份活是給一家私人百貨站蹬三輪送貨。當時的送貨方式是老板寫好送貨單,王漢龍根據單上的品名裝貨,之后送到指定的客戶那里。
由于讀書少、加上單子上的字寫得潦草,有一次王漢龍把一箱重要的貨物送錯了人,氣得老板差點扣他半年工資。此事深深刺痛了王漢龍。此后幾年,買書、看書,提高文化水平,成為王漢龍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
在買書、看書過程中,王漢龍也萌生了擺書攤掙錢的想法。
1999年,19歲的王漢龍在衢州古城擺起了舊書攤。起初,王漢龍不懂什么是古籍,也不知道如何收集古籍。為了解線裝古籍,他翻爛了介紹古籍版本的書籍;為擴大古舊書收集來源,他與山區最基層的廢品收購者交朋友,以最優的價格收購他們手中的書籍。
“做十次生意,虧三次,五次保本,賺兩次就可以了。賣書的人會想,這個人全部都要下了,下次有貨,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你。一年里,好的差的你都要了,遇到稀見品,他們也會給你。”王漢龍說,除了與各地收書人建立緊密聯系,他也時常到造紙廠搶救即將被化為紙漿的古舊書。
憑著辛勤和誠信,王漢龍慢慢在衢州舊書界立足,并開設了“青簡社”書店。戲譜、契約、藥方、執照、賬單、宗祠學堂書籍、抗戰史料、地方志……走進坐落在衢州孔廟旁的“青簡社”,三四千冊古舊書籍,被王漢龍放置在100多個古香古色的書箱中。
“每個書箱都放了防蟲蠹的樟腦丸。”王漢龍說,三四千冊古舊書中,有關衢州地方文獻的資料就有上千冊(件)之多,有些還是絕版。
“每天都有文史愛好者前來查詢、影印這些古籍,我都全部免費。我希望盡可能地放大個人收藏的社會價值。”王漢龍說,珍貴歷史文物他從不售賣但可分享影印,對科研人員的借書需求,他也第一時間滿足。
“因收集的文物材料眾多,這些年來,王漢龍為大學院校、衢州孔氏家廟、衢州抗戰、衢州地方志等提供了許多可遇不可求的古籍及資料,也為當地文化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衢州市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蔡小平說。
王漢龍漸漸成為浙贛皖三省交界地區有名的“舊書守望人”。有的藏書人在過世前,為不使舊書蒙塵,情愿千里迢迢,將幾十年收藏的書籍一股腦賣給王漢龍,他們期望通過王漢龍的手,讓書發揮更大的價值和作用。
回望20多年的收書歷程,王漢龍說,他的人生,因古舊書豐富多彩。“因書,我在衢州收獲了愛情,成立了家業;因書,我結識了很多博雅之人,每天有進步;因書,我感悟了很多人生道理,性情都變得平穩踏實。”
每天早上8點,王漢龍都會準時到“青簡社”開門營業,門口守候多時的愛書人也跟著涌進書店。他們或縮在書室一角或坐在木凳上,靜靜地淘書、看書,沉浸在書香世界,樂此不疲。
相關新聞
- 2020-04-26學人薦書
- 2020-04-26直播賣書,作家因何不敵“頂流”專業主播?
- 2020-04-26為什么說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
- 2020-04-2637種圖書入選2019年度“中國好書”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