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之子
【基本信息】
書名:天授之子
作者:【日】川端康成
譯者:李正倫 康林
ISBN:978-7-5327-8026-6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內容簡介】
《天授之子》為川端康成的自傳體小說集,收錄《故園》、《東海道》、《感傷之塔》、《天授之子》四篇小品。川端康成從兩歲到十四歲期間,父母、姐姐、祖父母相繼去世,他一生中縈繞著“天涯孤兒”的情節。《故園》中,以迎接養女為契機,作者回顧了自己孤獨的少年時期;《東海道》則緬懷故人的上京之旅,探討藝術與永恒的關系;《天授之子》中,描寫與養女之間的父女之情,記述了戰后日本筆會的活動……《天授之子》是窺探川端康成靈魂深處的珍貴作品。
【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生于大阪。一生創作小說百多篇,中短篇多于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羽鶴》等。一九六八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亦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作家。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一九五七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
【精彩書摘】
樹上讀書
從上小學的時候起,我幾乎每天都要爬上院子里那棵野瑞香讀書。它是祖父心愛之物,愛的程度僅次于那棵老松。這棵野瑞香也相當老了,從它那樹干頭部向四方伸展它的粗枝,我的腳就蹬在樹枝上,靠著樹干,姿勢隨便絕不難受,而且我在樹上的位置總是固定的。回憶起來,那高度也許有所夸張,實際上大概要比屋頂高一些。我坐在樹上就覺得這里是我的巢一樣。
快到四十歲的時候,初次看到明惠上人樹上坐禪的畫像時,我不由得流了淚。還沒有想起野瑞香上的自己,眼淚就奪眶而出了。這可能是把明惠和幼年的自己得意地相提并論之前純潔的感動吧。粗糙的照片上依舊看得出松樹的生命力生動感人,照片上的小鳥高聲歌唱。我在樹上的時候,成群的小鳥飛到野瑞香上鳴唱也是常有的事。
上樹讀書之類癖好,大概一直保持到結婚之前。
其實,樹上讀書既沒有原因也沒有什么意義,只是突發奇想,習慣成自然。并非感傷,倒是貪于野趣,也沒有想到這樣做是與眾不同的。
樹上讀書的回憶,我沒有和別人說過,我也沒有因它回憶起往事。我生平不喜歡追憶自己過去的事,不以為這有什么意義,所以樹上讀書的事即使有時回想起來也不過是帶出淡淡的哀愁色彩而已。看到明惠上人畫像不由得流淚,連我自己也為之吃驚。
我有時候想,在野瑞香上讀書的幼年形象,也許蘊含著我天生的性情和平生的幸福。
爬到樹上讀書的孩子,回想起來也好,從旁觀者的角度說起來也好,那形象可能是孤獨和寂寥的吧。然而孩子卻覺得有趣,急急忙忙地往上爬。被樹枝樹葉包圍著的我這個巢雖然有些暗,但是讀到中途的書讓我戀戀不舍而不顧其他。
傍晚,涼氣和一股木香襲來,剛有此感覺的一剎那,就覺得冷清寂寞,想趕快下來,在樹干稍高的地方撒手往下一跳,震得兩頰一顫,那聲音從耳朵穿了過去一般,接下來感覺到的是涼而且濕的苔蘚,和方才在樹上的感傷情懷交織在一起。這是剛上中學之后的事。那時耽于古典作品,不明意義只是誦讀,不過讀起來那調子非常美好,令人憧憬不已。這樣的讀法,不免帶有感傷情緒。
但是,盛夏季節的午覺照例睡在院子里的石頭上。從那棵野瑞香往里走有一棵大橡樹,南邊還有許多樹,因而這里形成一片陰涼,我仰臥在石頭上,或者聽橡樹枝上的蟬聲,或者瞇起眼睛看樹葉之間的天空。那塊石頭長度足夠我伸直了腿,可是卻像一塊炸豆腐一樣橫著直立在那里,寬度勉勉強強和我的肩寬相等,仰臥在上面翻不了身。如果把手臂放在肋骨處,就會立刻從兩邊耷拉下來。高度有兩三尺左右。我記得睡在上面還從來沒有掉下來過。
雖然皮膚粗糙,可是石頭卻坑坑洼洼,硌得脊梁骨疼。盡管不是—個好的睡覺之處,但感覺還是不錯的。
祖父的葬禮那天,我突然流鼻血,趕緊跳到院子里躺在石頭上。誰也不知道,事情就過去了。常常在這里睡覺,突然流鼻血的時候,在此處躺一躺很起作用。
第二天早晨去拾骨灰。名字叫火葬場,實際上就是在墓地的一角挖個坑,露天里燒的,撿骨殖的時候我蹲下身來,殘余的熱氣直沖鼻子,還有略帶熱氣的血。我用寬幅腰帶的一端按住鼻子跑進山里,往地上一躺,一動不動。
山下的池子映著夏日的朝陽閃閃發光。我覺得自己實在受不了。
“少爺,少爺!”
火葬場那邊傳來喊我的聲音。我睜開眼睛,此時看得見小松山的松葉也熠熠生輝呢。
祖父去世是我中學三年級的時候,這年夏季結束時我被舅父領養而去了淀川。
從第二年暑假開始,我主要不是為了去游泳而是為了睡午覺,天天前往淀川。只把腳尖泡在水里,仰臥在沙灘上便睡。
有一次被“喂,喂”的喊聲吵醒,睜眼一看,原來是二三十艘運貨船鼓著帆駛向上游。聽得見船邊的水聲越來越近。鼓帆的風聲也聽得見了。
那蓬勃的帆力,天已過午的水色,蘆葦葉子在風中磨擦而刷刷作響,這瞬間對于我來說實在新鮮,但是那些船夫對我卻報以罵聲和笑聲。
“呆子,你活得還真不錯哪。你趁早別擺這個架勢,人家會把你當淹死的死尸哪!”
看得出遠處有淹死的人,船是趕到那里去的,所以我趕緊穿上衣服。
類似這樣的倒霉事我記得還碰上過幾次。
剛到舅父家的時候,我常常早晨起得很早到田野里看日出。淀川從南流過來而折向東,村莊就在淀川邊上。遼闊的大阪平原上的日出,我這來自山邊村莊的人覺得很新奇。我光著腳板踏著朝露在田埂上轉悠。那飽吸露水的草也比山邊的柔軟。
一天早晨,表兄看見我光著腳板回來,好像以為我干了什么莫名其妙的事一般,用奇怪的眼光看著我。我害臊了,從此再也不去看日出。日出日沒,我在山邊的時候也常常去農田野地里看過,但是卻沒有注意到它的妙處。
從三年級的第二學期開始就入住宿舍,這時我對玻璃窗感到奇妙。當然,學校的教室也有玻璃窗,但是沒有住過帶玻璃窗的屋子。特別是對于月夜之下的大玻璃窗更喜歡。我把我的床鋪靠近窗戶,睡在月光里。正月和二月是冬天的月亮,我從被窩里看月亮移動,感到非常有趣,在月光中睡覺很幸福。
我每天晚上都是這樣,有一天,五年級的室長難以出口似的對我說:
“剛才舍監把我叫去了,說是你睡覺的時候總是鋪蓋離別人遠遠的,緊靠著窗戶,好像你一個人只好另找地方睡一樣。舍監說是不是因為你是新生凈挨我們的欺負。看起來好像你一個人住單間。他說你是詩人?還得睡在月光之下,這種行為不允許。我們雖然一點兒也不介意,可是受誤會總覺得冤枉吧。”
我從來沒有感到這么害臊過。說我矯揉造作裝詩人,而且室長也這么看,我的臉立刻紅了,好像意識到吃了白眼,我陷入了自卑。
這種自卑很強烈。赤腳去看日出,睡在窗前的月光里,直到現在還是我極不愉快的記憶。爬上樹讀書,躺在石頭上睡午覺,可能是無人見責,還不算不愉快的記憶。居于這兩項中間的是淀川的午睡,因為被人取笑了一番,所以存于記憶之中,這是因為僅僅被當時路過的船夫看到,而且是和我無關系的人。
但是,這些都是一個少年活潑的表現,幾乎是無目的和無意識的癖好。
中年就沒有這種癖好了,再看明惠上人的畫像,仍然會聯想起我的故里。
據說,使記憶復蘇的全在于現在,使記憶消失的,只有過去。因為脫離現在的心不可能有記憶,所以,靠追憶恢復準確的過去,是不可能的。我常常為自己不善于追憶而沮喪。
在樹上讀書等等的情緒,直到以后很久也沒明白是怎么回事。細想起來,可能只是一種逃避。比現在想象的更帶有野性。
相關新聞
- 2020-04-26《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植物分類指南》:一把進入植物世界的鑰匙
- 2020-04-24《求變者:回首與重訪》:另眼觀察中國近代史
- 2020-04-23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 2020-04-21石才夫詩集《流水箋》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