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讀書報訊(記者 舒晉瑜)“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3月5日,是“愛這世界一輩子”的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多家出版社紛紛推出汪曾祺的相關讀物以示紀念。
《汪曾祺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收入迄今為止發現的汪曾祺全部文學作品以及書信、題跋等日常文字。值得注意的是,這套全集每篇都有題注,提供了汪曾祺每一篇作品的版本信息——目前可見的汪曾祺作品集很多,但能做到每篇有題注的僅有人文版《汪曾祺全集》。題注交代原載及收入作品集、文本改動、筆名等版本信息,把每一篇作品的版本情況基本厘清。書信題注介紹收信人簡況。部分詩歌在題注中交代了必要的創作背景及由編者所擬詩題情況。題注雖然只是短短幾行或一句,卻是需要費時費力尋找版本信息、耐心細致比較不同版本更改等大量幕后工作才能得出的結論。另外,為校勘校訂文字,《汪曾祺全集》各卷主編既要在全國南北各大圖書館搜求,踏破鐵鞋;也要考驗細心耐心的慢功夫,常常為辨認一個字、校正一個字拿著放大鏡,攤一桌書。比如,《侯銀匠》有一句“老大愛吃硬飯,老二愛吃軟飯,公公婆婆愛吃燜飯”,歷來市面上各種版本都是“吃燜飯”,《汪曾祺全集》的編輯通過掃描原稿放大了看,發現“燜”字實應為“爛”字,據此做了訂正。
據悉,人民文學出版社還以《汪曾祺全集》為底本進行多品種開發,陸續出版《汪曾祺小說全編》(新版)、《汪曾祺書信全編》以及汪曾祺作品單行本等,以滿足廣大讀者的多層次需求。
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偷得浮生半日閑》,收錄了汪曾祺的《四方食事》《人間草木》《受戒》《大淖記事》等散文小說名篇,分為人間風味、人間草木、旅途雜記、聯大往事、歡喜人間五輯。汪曾祺的筆下的一茶一飯、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那樣生動有趣。
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生活三書”包括《人間草木》《人間至味》《人間有戲》,是汪曾祺寫草木山川花鳥蟲魚、寫美食、寫戲曲的經典作品選集,寫出了草木里的小美好,人生中的慢與閑。
“我想做一點實驗,改寫《聊齋》故事,使它具有現代意識”,1988年,汪曾祺在給《人民文學》的創作談中這樣寫到。作為對蒲松齡《聊齋》的改編“實驗”,汪曾祺的《聊齋新義》是比較特別的創作,1988年在《人民文學》發表后被眾多讀者爭相傳閱。由編劇史航策劃的《聊齋新義》單行本最近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史航在序中表示,汪曾祺以“舊瓶裝新酒”的方式顛覆、重構、提升了《聊齋》原著故事,讓這本古代小說充溢著一種與眾不同的特異魅力,散發出更多時代新義。汪曾祺的長子汪朗認為,父親獨有的清新質樸的語言魅力以及他對傳統文化的摯愛,改寫《聊齋》再合適不過。“新書對原著‘小改而大動’,故事和人物的描繪變得清晰明了,從現代人的哲學觀念、審美視角,注入更多的生命意義和人性的幽微曲折,即便是細致微小的情節也能引人深思。”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紀念集《百年曾祺:1920-2020》,由學者梁由之遴選,書中收錄了宗璞、黃子平、鐵凝、王安憶等六十位名家以及汪曾祺的親人所寫的六十二篇文章,呈現出一位生活化的、多姿多彩的汪曾祺。汪朗評價這部紀念集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有老頭兒多年好友對他的緬懷,有親戚熟人的回憶,有專家學者的文學評論,也有我們這些家人的追念。”
汪曾祺的創作之所以歷久彌新,與他獨特的藝術追求與寫作風格密不可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楊早提出,不管打開哪一種作品,汪曾祺都會把你帶入他的世界。他的作品就好像愛麗絲奇境里樹洞的入口,一旦進去以后會發現用“汪眼”看到的世界跟你熟悉的世界不一樣,他的這個世界不構成對現實世界的批判或者消解,但他的世界也不是現實世界的復制或者映射,用他自己的說法是“我想給讀者一點心靈上的滋潤”。楊早認為汪曾祺的每篇小說都寫出了獨特的氣氛,“這種氣氛讓人物變得鮮活,而且連帶人物所在的環境一起變得鮮活起來”,甚至不僅他的小說,散文、戲劇、文論、書信、詩歌,都在營造這樣一種氣氛。
“汪曾祺是個雜家,精于文字之趣,熟于雜學之道。”學者孫郁認為,汪曾祺閱讀量不算太大,可是他讀得精,也用心,民謠、俗語、筆記閑趣,都暗含在文字里。他喜歡的是《夢溪筆談》《容齋隨筆》《聊齋志異》一類,對歲時、風土、傳說都有感情。汪曾祺的閱讀習慣與審美習慣,其實就是在邊緣的地方找流行里沒有的東西。
相關新聞
- 2020-04-28《三體》等300種書入選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
- 2020-04-28讀書就是修行 10位薦書人推薦10本好書
- 2020-04-28“領讀蘭州”全民公益閱讀活動第三季 大咖薦讀
- 2020-04-26單霽翔推出新書《我是故宮“看門人”》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