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兩本采訪實錄中我們讀出了什么
——寫在《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發行突破600萬冊之際
《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從今年年初出版至今四個月,發行超過600萬冊,在圖書市場反響十分強烈,成為圖書排行榜上的持續熱銷圖書。
這兩本采訪實錄,從不同角度回憶了習近平總書記早先在廈門、在寧德的工作經歷,生動展示了總書記堅定的信仰信念、真摯的為民情懷、強烈的歷史擔當、卓越的領導才干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現了總書記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孜孜探索、對八閩兒女的深厚感情。許多福建讀者表示,讀這兩本采訪實錄,不由自主地回憶和交流起許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與基層干部群眾心連心的感人情景,一下拉近了領袖與人民的距離。更多的黨員干部認為,閱讀兩本采訪實錄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提供了鮮活教材,為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的科學理念、寶貴經驗和優良作風提供了新的范本,對于引導黨員干部更好踐行初心使命具有重要意義。正如福建一位領導同志所說:“越讀越感受到厚重的真理味道、理論味道、實踐味道。”
通過一個個原汁原味的動人故事、一段段真情真意的場景描寫、一篇篇發自內心的真情口述,讓我們從中讀出了許許多多珍貴內涵,凝結起來是四個大字。
第一個字就是“情”。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莊重承諾,到風雨兼程、訪貧問苦,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聽民生、察民情、思對策,總書記身上所展現的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是一以貫之的。
從這兩本采訪實錄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廈門還是在寧德,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讓身邊的人都深有感觸。采訪實錄中記載,“人民”二字是總書記提起次數最多、使用頻率最高的詞,群眾在他內心具有最重的分量,基層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在廈門工作的3年里,他走遍了廈門農村、海島,包括海拔1000多米的軍營村。在當地的五峰村,他拿起老百姓積滿茶垢的茶杯就喝,與群眾毫無距離感。在寧德,他始終倡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強調“我們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基層。我們一切工作,基層最重要。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第一線,也是前線,也是火線”。他到任寧德地委書記不到3個月,就走遍閩東9個縣,后來又跑了絕大多數鄉鎮,不知道“掀了多少次鍋蓋、掀了多少次桌蓋、掀了多少次鋪蓋”,“三進下黨”“四下基層”這些凝聚著為民情懷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廣大黨員干部說,通過這兩本采訪實錄,可以更深刻地體會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用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更加自覺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業績。
第二個字就是“識”。戰略思維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科學思想方法,戰略上判斷準確、謀劃科學,事業發展就大有希望。我們閱讀這兩本采訪實錄,可以清晰地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廈門、寧德工作期間,就充分體現出政治家那種遠見卓識,那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那種客觀清醒、深謀遠慮的戰略思維。
在這5年時間里,廈門這個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寧德這個沿海欠發達地區,為他提供了兩個觀察中國的絕佳視角。各自的發展沒有既定的模式可以照搬,這正是對領導者智慧和膽識的巨大考驗,也正是讀懂中國國情的魅力所在。在廈門,他領導制定的《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成為全國經濟特區中最早編制的一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也是中國地方政府最早編制的一個縱跨1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他提出的“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對廈門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直到今天仍然是廈門不斷發展的基本遵循。在寧德,他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著眼長遠,以大氣魄、大胸懷規劃全局,明確提出“沿海發展戰略是全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福州、溫州兩個經濟活躍的開放城市夾縫地帶的閩東處于什么位置應當考慮”。針對閩東實際,他提出“大農業”“大工業”理念,提倡搞“經濟大合唱”,強調把近期和短期的事先做好,同時又謀劃長遠發展,提出開發三都澳、修建福溫鐵路、建設中心城市的設想,著力推動實現寧德的跨越發展。這些觀點和思路,今天看起來也是十分恰當和深刻的,也為后來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基礎和實踐源泉。對照這兩本采訪實錄閱讀,我們就能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高超的戰略眼光和戰略智慧,就要始終堅持向總書記學習,向總書記看齊,站位全局、著眼長遠,尊重規律、因地制宜,不斷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第三個字就是“擔”。敢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
從這兩本采訪實錄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廈門還是在寧德,他總是正確處理大我和小我的關系、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的關系,注重做好那些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在廈門工作期間,他高度重視自然生態問題,在筼筜湖治理上敢于拍板、敢于擔當、敢于花大資金,積極推動筼筜湖綜合治理,使曾經的臭水溝變為如今碧波蕩漾、白鷺翱翔的“城市綠肺”和“城市會客廳”。在寧德工作期間,群眾反映別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個新書記來了卻“不燒火”。實際情況是,他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不搞形象工程,而是深入調查研究,根據閩東實際提出“弱鳥先飛”的系統思路,指出寧德的發展不能超越現實,不能心急,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拿出鍥而不舍的干勁。從這兩本采訪實錄中我們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正是以這種“功成不必在我”的宏闊格局,詮釋了一名黨員干部強烈的歷史擔當。我們學習這兩本采訪實錄,就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種大境界、大胸懷,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發展觀,既要做讓人民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又要做為后人當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讓我們的工作經得起歷史的長期檢驗。
第四個字就是“嚴”。從嚴治吏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在廈門還是在寧德,他都始終保持真抓實干、敢管敢嚴的工作風格。
在廈門,他強調“要發財就不要來當干部,要當干部就不要想發財”。在寧德,干部回憶,他身上無時無刻不體現著一種務實精神,為人樸實、待人誠實、講話真實、工作踏實、領導務實,不論是扶貧、發展經濟還是促進文化事業等,都是貼近老百姓生活去做。他從嚴要求干部,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干部違規私建住宅問題指出:“我們是三百萬人該得罪,還是這兩三千人該得罪?當然是寧可得罪這兩三千人!”整頓違規住房迅速從嚴公正推開,贏得百姓一片拍手叫好。他嚴格限制公務接待標準,制定“公務接待12條”,狠狠剎住了不正之風。他不只是這樣要求干部,重要的是自己總是身體力行、嚴以律己、保持清正廉潔。這樣的工作作風和從嚴治吏實踐,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和實踐完全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學習這兩本采訪實錄,就要像總書記那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對一切不正之風敢于亮劍,充分發揚敢于斗爭的精神,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人民領袖的成長歷程、偉大思想的孕育軌跡、非凡人格的修煉養成、崇高信仰的堅如磐石,在春風化雨中、在潤物無聲中走進了廣大讀者的心里,凝聚了人心、滋潤了人心、照亮了人心,匯聚起砥礪奮進新時代的不竭動力。這,就是兩本采訪實錄之所以受到讀者普遍歡迎、之所以短短四個月發行量就突破600萬冊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相關新聞
- 2020-05-06古代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成果——讀《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
- 2020-05-06【為你讀書】讀書讀到舍不得讀完,是一種什么境界?
- 2020-05-06《與青年朋友談信仰》新書發布式暨作品研討會舉行
- 2020-04-28單霽翔推出新作講述故宮“看門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