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直播救書店:一個城市實體書店消失,太可怕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上官云)不久前,著名主持人倪萍的一場直播火了:她在直播間與五家實體書店連線,推薦好書。此前,白巖松、敬一丹等名人已相繼“直播帶店”,為書店加油。
倪萍覺得,經過幾次直播,在觀眾的心目當中,實體書店也許會有了一層光芒。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而這種光芒,提示人們去實體書店買書,讓孩子們也喜歡實體書店,意義可能比“帶店”更有力量。
為實體書店添一把火
對倪萍來說,“直播帶店”其實是個全新的嘗試。
倪萍“直播帶店”。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在本次直播中,倪萍與湖北新華書店、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四川文軒、山東臨沂書城、江蘇鳳凰新華書店五家書店連線,還聯合線上主播為讀者推薦好書、推薦書店,圈粉無數。
實際上,在她和兒子的回憶中,書店有著特殊的地位:孩子剛剛懂事的時候,周末經常和倪萍一起去書店看書,有時孩子拿著燒餅邊吃邊看,不舍得浪費一分一秒。
“不能想象,一個城市實體書店消失了,這太可怕。如果因為我們做這樣一場直播,能為實體書店添一把火的話,我是非常愿意的。”因此,在得知“書店的春天——拯救實體書店”倡議后,她爽快地接受了發起方長江新世紀的直播邀請。
和以往做主持人參加的電視直播比起來,網絡直播要輕松一些。工作人員告訴倪萍,直播中渴了可以喝點水,跟大家說一聲就行。
雖然早早就研究過連線書店的資料,但在直播開始前,她的脈搏還是跳得很快,與其說是緊張,倒不如說是興奮,“我這個老太太很愿意嘗試新鮮事物,也很期待久違的直播。”
去書店和去吃頓好飯一樣幸福
在倪萍的日常生活中,閱讀確實占了很大比重。
“年輕的時候,我們的山東話劇院的院長叫翟建平,那個時候他跟我們說過一句話:別指望整天涂脂抹粉兒的,不漂亮,誰讀書多誰漂亮。”這句話,倪萍記了一輩子。
倪萍。出版社供圖
二十一二歲的女孩兒,當然是想著要漂亮。所以,倪萍很相信院長說的話,“那時我們國家的圖書市場全面開放,引進了好多國外名著,讀書習慣就是那時候養成的。”
“我們對書店有一種情懷。那時候覺得去書店,就跟現在要去吃頓好飯一樣幸福。”如今,讀書仍然是倪萍在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有時聽書,有時看書。
助理找來一個iPad,倪萍出門也帶上,但還是情愿背一本沉沉的紙書,“我看書習慣拿筆畫一畫,這是電子書代替不了的。”
“可能又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毛病,總覺得手里沒有拿本書,沒有紙張,看著看著就容易走神,有點看不下去。可能是我老了的標志吧,但確實不太用手機看。”她說。
一個合格的媽媽
在倪萍的影響下,她的兒子虎子也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也會有人問她,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有沒有堅持的理念。
她說,自己其實不知道現在流行的許多教育方法,只是本能地延續上一輩的傳統教育方式,“我這種傳統方法太老套了,好在我的基礎還比較好。”
“所謂基礎比較好,是在我兒子的童年時代真的放手讓他玩。”倪萍想辦法讓孩子知道一個“度”,“慢慢大了,他也懂得道理,初三的后半學期到高中就開始好好學習。”
倪萍。出版社供圖
但她確實對孩子們沉迷電子產品感到擔心,一是傷害眼睛;二是沉迷手機,沒時間去外面鍛煉身體,“這個家長要控制,要有一定的規矩。我們拿出他上網時間的一半給孩子讀書,這個孩子的未來都會不一樣。”
至于做人方面,倪萍倒是一直不擔心兒子,“善良、寬容、幽默,包括先想到別人,別老想著自己。很多基本的做人道理,我們都注意到了,我覺得我還可以算是個合格的媽媽。”
“從未像現在這樣珍惜每一天”
其實,在很多人心中,曾多次主持春晚的倪萍,她的聲音就等于年夜飯和闔家歡樂的時刻。在淡出舞臺后,她的生活也很充實:畫畫、寫作,還出版了《姥姥語錄》。
倪萍以前學國畫,今年在疫情期間又開始研究水彩、油畫。一時找不到老師教,就自學,“畫的時候我就想,怎樣可以表達清楚?有時一幅畫里邊既有水彩顏料,也有油畫顏料。”
從專業角度看,那些畫水平并不怎么高超,但表達出倪萍心里的盼望和溫暖。她畫了很多大海,一定有漂亮的女孩兒或是小男孩兒在海邊玩耍,陽光明媚。
“可能是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倪萍經常跟家里人說的一句話是“怎么又到了周末了”,總覺得一個禮拜過得特別快。
倪萍。出版社供圖
她規劃好每天的時間,“早晨6點多一定起床,每天這個時間要跟我兒子通電話,他畢竟才21歲,不放心他在大學里怎么樣;8點準時吃飯,8:30準時去院里去走四五千步,然后回到家畫畫、看書。”
每一天重復得似乎有點機械,但倪萍卻覺得很充實,“別人說奮斗了一輩子,讓我去放松旅旅游,可我還是覺得放不下來:不做事,人就可惜了。”(完)
相關新聞
- 2020-05-2787版《紅樓夢》播出三十多年 這些幕后故事你知道嗎?
- 2020-05-25激發黨政圖書發行的活力
- 2020-05-25河南大河書局送書戰“疫”記
- 2020-05-25期待更多名家加入“直播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