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講座月”將啟動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為進一步提高廣大公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發揮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國家圖書館響應文化和旅游部“決定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集中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號召,根據“策劃舉辦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類非遺知識網絡講座、講壇、培訓活動等”通知要求,國家圖書館將在6月至7月之間向公眾推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講座月”(以下簡稱“非遺講座月”)系列活動。
本次“非遺講座月”系列活動圍繞主題“非遺傳承·健康生活”,注重線上優質資源的制作和新媒體傳播,共分為《百草園里識百草:走進北京藥用植物園》、《學傳統手工,過健康端午》等六個專題,通過對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類等非遺項目的介紹,向公眾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的理念,希望讓公眾更加領悟非遺的代代傳承,特別是古人對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追求深深地影響著當代人,非遺中所閃現的文化和科學之光也是今天大眾健康生活的重要源泉。
首個專題《百草園識百草:走進北京藥用植物園系列》在特邀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本剛老師的帶領下,以實地考察、采訪等形式,對北京藥用植物園里的十二種藥用植物進行介紹,展現傳統醫藥的重要價值。端午節特別活動《學傳統手工,過健康端午》邀請到北京市海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結藝傳承人倪巧鳳,通過教授如何制作端午時令手作——端午棕香包、五彩手繩、五毒剪紙、包粽子,讓公眾從非遺文化中體會到古人對健康生活的探尋與期盼。體育版塊兩個專題分別為傳統體育概覽和口技,國家體育文化發展中心(中國國家體育博物館)研究部原主任、研究員崔樂泉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牛玉亮,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方浩然將用他們的精彩講述和表演揭示出非遺體育項目所蘊含的內容和魅力。此外,“非遺講座月”還將邀請宋史研究者吳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登臺主講名為《風雅宋——宋人的日常與雅趣》《往古的滋味——由海昏侯墓考古說漢代飲食》的講座,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古人在日常中是如何用各種行為習慣表達對安泰無恙生活的理解與探索,以及這些行為習慣背后所包含的原理與情趣。
讀者可以登錄國家圖書館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及其他合作平臺,關注觀看以上講座月的精彩內容。
“非遺講座月”是國家圖書館為全面系統地向公眾介紹傳播非遺保護理念和方法而打造的品牌活動,該活動自2012年起推出,每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開展,至今已陸續舉辦百余場非遺專題講座和展演活動,是公眾了解非遺、認識非遺的重要窗口,也是非遺專家、非遺傳承人向公眾傳播非遺、推廣非遺的互動平臺。
相關新聞
- 2020-06-09一位日本作家的中國情緣與文學創作
- 2020-06-09報告文學《厚土中國》首發 中國太保輸出防貧減貧中國經驗
- 2020-06-09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仍需推動《紅樓夢》的當代傳播
- 2020-06-09《尋找辛棄疾》出版發行 書中現實和虛幻穿插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