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大傳》:寫出一個真實的王陽明
《陽明大傳》 束景南 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王陽明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一個重要人物。500年來,對王陽明及其學說的研究延綿不絕。研究王陽明的時候,我常常提醒自己:一切憑材料說話,一切據事實立論。要求真、求實、求是,重新認識王陽明其人其事其思想。
最早接觸王陽明學說,始于上世紀60年代。我在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意外在舊書攤上購得一部《陽明全書》,這部書伴隨我度過后來10年的鄉村教師生涯。1978年,我進入復旦大學學習古代文學,讀到《柳如是別傳》,陳寅恪這部80萬字傳記,實際上就是通過小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反映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當時,我就暗下決心要給王陽明立傳。研究王陽明,必須先研究程朱理學。我研究生畢業后,就先著手研究朱子學,寫出《朱子大傳》《朱熹年譜》等著作后,水到渠成地轉入對王陽明的研究。
給王陽明寫思想傳記,需直面三個挑戰:一是有關王陽明的資料很少;二是這些資料中還有很多錯誤;三是不少有關王陽明的傳統說法存在錯謬。要避免重復前人謬誤,一定要大量挖掘新資料,要不憚繁難、全面查找,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這一查找、開拓資料的過程整整花了10年。我先是寫出《陽明佚文輯考編年》《王陽明年譜長編》,然后才動筆寫《陽明大傳》。
寫《陽明大傳》,最難寫的是他的早年經歷。王陽明30歲之前,幾乎沒有留下一手資料。我唯有從開拓原始資料入手,從明代一直查到當代。那段時間,我基本每天都在浙江大學圖書館古籍室里手抄謄寫各種文獻資料,晚上回家再進行梳理、考證。除明人的別集、總集、史志外,書法繪畫著作題跋中也可找到不少王陽明逸詩、逸文或相關證據。窮年累月地查找、考證資料,是做學問必不可少的笨功夫。
笨功夫還需成為硬招式,一個前提就是做到文史哲融會貫通,具備堅實的理論思辨能力與歷史敘事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駕馭海量材料,游心其中、超越其外,進而偵破疑案、破解誤說。我充分利用21世紀以來王陽明的逸詩、逸文與相關資料等大量新發現,提升理論思辨能力與歷史敘事能力,對王陽明生平行事與經歷作了大量新考訂,糾正歷來的誤說、錯案,對陽明心學思想有了更深層的認識,作了全新探討。
在寫作方法與文字呈現上,思想傳記類著作應該是一把靈魂的解剖刀,要剖析復雜的靈魂、復雜的個性、復雜的心態、復雜的思想,遠離主觀推演與詮釋,避免把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抽象為空洞的符號。這需要具備宏大開闊的文化視野與堅實的歷史敘事能力。為彌補不足、拓展思路,我重讀《柳如是別傳》《靜靜的頓河》《約翰·克利斯朵夫》,選讀大家寫的各類思想傳記,學習前人塑造靈魂與形象的歷史敘事能力,這幫助我跳出空泛敘事、真偽莫辨的紀傳體寫作模式,盡力寫出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王陽明。
陽明心學思想發展上的“心悟”,歷來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其實,所謂心悟并不玄虛神秘。它是人經過長期思考后,剎那間生發領悟到的新認識、新感知,是新認識對舊認識、新感知對舊感知的超越。這是人在認識過程中常常發生的認知飛躍現象,千萬不要讓外在的神秘形式遮蔽具體的理性內蘊。舉個例子,陽明心學講的“心”指什么?其實,王陽明對“心”有明確的解說:“心”就是“真我”“真吾”。用現代哲學話語來說,就是指人的“精神世界”“自我意識”。
應該看到,王陽明的心學超越傳統思維模式,是講精神與物質合一、思維與存在合一、主體與客體合一的本體工夫論哲學體系,突破傳統的觀念論(唯心論)視域,轉向更本真的存在論思考。所以王陽明的心學哲學體系具有強烈的實踐精神,貫穿“知行合一”的實踐方法論。一方面,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強調言行一致,說了要做,知了要行,知行要統一;另一方面,強調行完善知,實踐提升認知,實踐出真知,真行出真知。王陽明學說的這些有益成分在今天仍有積極價值,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汲取。(束景南)
相關新聞
- 2020-06-11慶祝建黨99周年,七一書單,永遠走在學習的路上
- 2020-06-11如何做一名新時代好黨員
- 2020-06-11網文平臺要求“給吳承恩付版權費”,想錢想瘋了?
- 2020-06-11《讀庫》千里搬家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