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保護:求解網絡文學“成長的煩惱”
2019年5月8日,北京朝陽法院對《錦繡未央》小說涉嫌抄襲沈文文自創小說案一審宣判,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對小說《錦繡未央》的復制、發行及網絡傳播。 圖為該案庭審現場。謝雨佳攝/光明圖片
圖為《錦繡未央》小說與被侵權小說紙質版。謝雨佳攝/光明圖片
【法眼觀】
中國網絡文學,經過20余年的發展,其畫像愈發清晰——讀者群達4.55億,成為大眾文化產業的重要源頭,與美國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并稱為世界四大文化現象。與此同時,版權糾紛、盜版抄襲等行業頑疾也不斷暴露在大眾面前。網絡文學這門年輕的類型文學,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法律的保護,對于網絡文學來說,保護其蓬勃生命力的正是版權。今年4月26日,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網絡文學著作權保護帶來了新的聲音,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也針對網絡文學健康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議。
“版權是網絡文學發展中的薄弱環節,目前大家還沒有建立起明確的版權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陳定家認為,版權是網絡文學發展中一條看得見的“生命線”。充分發揮版權保護的積極效應,對于網絡文學行業的發展與走向將帶來深遠影響。
IP:以知識產權之名,更要懂知識產權之實
在互聯網時代,很少有詞匯比“IP”更具熱度。
IP原指知識產權,近年來,IP已不只是一個法律詞匯。今年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9年度網絡文學發展報告》指出,“IP一詞成為誕生迄今最有實際意義和行業驅動力的文化產業新概念,也成為當前潮流性社會文化現象的主要策源”。
拿傳統文學與傳統出版來對比,更能凸顯網絡文學的版權特征。
“網絡文學對技術和市場的依賴遠遠超過了傳統文學式樣。”陳定家說,網絡文學有它自身的新特點,版權是整個產業鏈的起點,例如,網絡小說《五行天》在開篇只有72字時,就售出了800萬元的影視改編權。《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版權產業市場規模達7423億元。文字相當于整個文化產業的火車頭,雖然本身體量不大,但起到了發動機的作用。
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指出,“網絡文學與傳統出版的不同之處,首先在于其數量特別多”。近些年來網絡文學井噴式增長,著作權糾紛也日趨增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國內網絡文學創作者已達1755萬人。據了解,目前的知識產權案件審理中,著作權案件的數量占比超過三分之二,而網絡著作權案件占到了著作權案件的三分之二。
前不久,由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支持發起的一份近3000名網文作者參與的問卷調查顯示,近半數的網文作者對著作權包含哪些內容、著作權有哪些意義沒有清晰的認識,超過半成網文作者不清楚“將著作財產權代理給甲方”意味著什么。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干事張洪波說,文著協接受過許多網文作者的咨詢和求助,一個普遍的情況是,“什么是版權,什么是署名權,著作權轉讓合同應包括雙方哪些權利、義務和責任,許多人都不熟悉”。
一方面,版權之于整個產業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網文作者版權意識極為匱乏。
侵權盜版:難解的痛點
一部小說抄襲了12位作家的16部小說。2019年6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錦繡未央》涉嫌抄襲案一審宣判。至此,12位作家訴《錦繡未央》系列抄襲案全部勝訴。《錦繡未央》侵權總字數約114千字。由于抄襲數量多、規模大,此案被認為是典型的網絡文學作品侵權案例。
盜版、抄襲是困擾網絡文學發展的一大痛點。
“網絡文學抄襲易操作、易復制、易傳播,抄襲成本低、獲利高,而違法成本卻很低。盜版問題成為網絡文學行業的一個頑疾。”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指出了盜版抄襲屢禁不止的關鍵原因,他同時提到了這一情況的惡劣影響:“盜版嚴重挫傷網絡作家的創作積極性,嚴重影響網絡文學的繁榮發展。長此以往,甚至有可能讓網絡文學失去前行的動能。”
“侵權盜版對整個行業傷害非常大,就像癌細胞一樣。”陳定家說,最近幾年來,針對網絡文學存在的諸多問題,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8年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網絡文學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網絡文學作品導向不正確及內容低俗、傳播淫穢色情信息、侵權盜版三大問題;國家版權局等多部門聯合開展的“劍網”專項行動,重點關注網絡文學領域,連續多年查辦了一批侵權盜版大案要案。
“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本身就給全社會一個明確而強烈的信號:高度重視著作權。”陳崎嶸說,著作權法修正對中國網絡文學界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大家盼望著修正后的著作權法早日出臺。
據了解,本次著作權修正草案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將法定賠償額上限由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規定對于侵權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適用賠償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陳崎嶸認為,此次修法充分回應了數字經濟背景下著作權保護的新需求,對侵犯著作權的違法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由此提高了違法者的違法成本。不判不罰或輕判輕罰,正是造成網絡文學屢屢被盜版被侵權的重要原因之一。“相信隨著新著作權法的早日實施,我國網絡文學行業長期存在的盜版現象將得到有力遏制。”
版權保護:一個需要共同維護的共識
在創作了幾部網絡小說后,90后網文作者寸君放棄了網絡文學這條路,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失去了原創的動力。
寸君從2011年開始在某平臺創作網絡文學。“當時與平臺簽約的合同是5年的電子版版權。”寸君說,他最初創作網絡文學時與平臺簽署的版權合同與出版社的類似,多是自小說連載完成之日起5年,那時雖然稿費收入不多,但有全勤獎和上架付費分成。寸君說,漸變的趨勢,一是全勤獎越來越少,另外平臺想要代理版權的時間越來越長。新人通向“大神”之路并不好走,寸君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著作權保護與原創的緊密關系。
今年5月,閱文“合同事件”持續發酵,被業界認為是集中暴露了整個網文行業多年的沉疴。作者創作與產業運作、付費與免費、著作權人身權與財產權……一系列討論向著多個維度展開。
今年全國兩會上,網絡文學版權保護也吸引了代表委員的關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網絡作協副主席蔣勝男建議由政府監管部門介入,推出相對保障平臺和創作者平等權益的制式合同(即格式合同)進行備案確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外文采編部主任顧犇則建議多方共治,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
閻曉宏認為,目前一個網文平臺有數百萬作者,有“大神”作者,有新人作者,大家的意愿是不一樣的,簽訂合同應符合實際情況,符合雙方的意愿,符合創作者和使用者的意志。
6月3日,閱文集團推出“單本可選新合同”,根據不同授權分為三類四種,取消單一格式合同,對此前充滿爭議的舊合同進行了十余項修改,針對作家廣泛關心的著作權、免費與付費模式等問題以條款明確,作品是否加入免費模式由作者確認,強調著作人身權屬作者,平臺與作家屬合作關系等。閱文首席執行官程武表示,“閱文后續還將通過打擊盜版等一系列組合拳去除產業沉疴,與廣泛的作家和讀者共建一個屬于大家的良性生態。”
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寸君注意到,目前一些網文論壇會發布一些著作權知識普及文章,對作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指導。在他看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網絡文學健康發展,平臺、作者、讀者三方面都很重要。”陳定家說,保護版權應成為共同維護的共識,行之有效的選擇是充分依靠政策、技術、法律等,建立多元化維權體系。
相關新聞
- 2020-06-17長篇小說《大唐曹妃傳》傳奇故事引文學評論界熱議
- 2020-06-17歷時十年 《初心之地》呈現上海紅色歷史的立體圖景
- 2020-06-17“中國兒童文學扶持計劃”上海啟動 增加兒童文學優質供給
- 2020-06-17歷史幻想兒童文學《大唐長安城》趣味解鎖“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