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圖書:深入淺出 感受真知
□本報記者 張君成



從上半年的生活類圖書整體看,受疫情影響,生活類書籍的關注度有所提升。重溫半年以來1月到6月的生活類圖書,亮點不少。閱讀推廣人賀超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結上半年的生活類圖書,基本按照四條主線可以匯總:科普、博物、前沿技術、生活方式。
回顧半年來的生活類圖書,盡管受疫情影響出版業新書銳減,但進入4月后新書明顯增多,類別也迅速得到提升。“基本就是從1月到4月下旬,呈現‘U形’反轉,緊扣生活脈搏,或許也正是生活書的成長軌跡所在。”賀超說。
通俗易懂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根據西城區婦聯、西城區統計局以及甲骨文悅讀聯合推出的“疫情下的閱讀”數據調查可以看到,疫情期間“生活保健”類書目以三成的關注度可謂一騎絕塵。
出現這一趨勢的大背景就是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當疫情成為生活關鍵詞,與之相關的各類書籍大量出版。春節后,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圖書開始涌現,比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新型冠狀病毒大眾心理防護手冊》(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等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段時間里讀者的關注方向。
可以說,這些圖書編撰人員常年工作在傳染病的預防、臨床和科研一線,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及時編寫出版該書,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役中,為大眾及有關專業人員提供重要參考,為有效提高社會預防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激發了讀者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意識
賀超認為博物類書始終是這兩年生活書的重點,“閱讀它們同時,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在探究其陌生的一面”。在上半年出版的圖書中,《植物收藏家》《環游世界80種樹》《博物館之美》等書籍,內容多樣,形式多樣,而且原創類的內容品質也都可圈可點。
比如《勐海植物記》(北京大學出版社)旨在記錄、描寫勐海縣的自然、文化和地方性知識,使讀者更加了解、熱愛勐海縣。作者先后6次深入勐海縣各個鄉鎮,經歷60多天的實際調研和野外拍攝。《唯有梅花似故人:〈宋詞〉植物記》(江西美術出版社)涉及近40種宋代詞人提及最多的植物,不僅讓讀者感受到宋人優雅、深沉的生命質地,更讓我們讀懂一個時代的心事。
探究前沿技術如何改變世界
反映技術革新的圖書,前沿性和前瞻性始終備受關注。這些圖書一方面回應讀者對于時下最新技術的需求,比如《5G時代:經濟增長新引擎》(中信出版集團),從技術創新、產業鏈重構、融合應用等維度,對5G在做大、做強產業、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支撐作用進行了深入解讀;《智能時代:5G、IoT構建超級智能新機遇》(中信出版集團)力圖全景呈現機器智能的原理和發展歷程,以及它們對未來產業和社會的影響。其介紹了智能革命對產業、社會以及對個人所帶來的機會和沖擊。再如《數字孿生》(電子工業出版社),全書涵蓋了數字孿生的多個重要技術要點,列舉眾多案例對理論進行解析,并在許多方面提出了創新性的觀點。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深刻地理解數字孿生這門新興學科。
另一方面,還有些圖書也通過對技術的分析,多維度探究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如《人類如何走到今天:改變世界的科技思想與發明》(電子工業出版社)另辟蹊徑,試圖從工具的角度出發,以一種工具史觀來思考人類文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以豐富視角展現積極向上生活態度
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開始宅在家中,閱讀也成為他們重要的生活消遣方式之一,可以說宅在家閱讀,帶給讀者的是豐富的心靈體驗。對此賀超表示贊同,這正是生活圖書的價值所在。
關于生活方式的書,如美食、旅游、健康書籍,比2019年有所增加,比如《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商務印書館)、《一個村莊的食單》(廣西人民出版社)、《吃:食物如何改變我們人類和全球歷史》(中信出版集團)等等,都以豐富的視角展示積極的生活之美。
如在《一個村莊的食單》中,知名鄉土散文作家黃孝紀以精美的筆觸對70余種南方鄉村食物進行細膩而生動的描述,并配以大量具有藝術價值的彩色插圖和精美版式,真實再現了一個舌尖上的南方鄉村、一個南方村莊的炊煙歲月,是為南方農耕鄉民的飲食立傳。
賀超認為,讀者對于這類圖書的喜歡,代表對未來的希望,“無論如何,生活還在繼續,未來值得期待,而優質的生活方式,需要我們深思、總結、學習,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真知,在別人的分享中獲取靈感,生活因此可以更加美好”。
相關新聞
- 2020-06-18單霽翔:享受讀書寫作對生命的滋養
- 2020-06-18紀念常書鴻逝世26周年 《此生只為守敦煌》推出
- 2020-06-18基層黨務工作實用指南
- 2020-06-18風險防范應急救援 《應急管理——領導干部讀本》出版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