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舉目張地書寫革命根據地歷史
——金沖及《星火的啟示》的啟示
作者:張耀宗(南京曉莊學院講師)
《星火的啟示》一書,是黨史研究專家金沖及先生的最新力作,全書集中體現了作者將研究的目光聚集于根據地歷史研究的心得體會。此書的出版,是作者寫作生涯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更重要的意義是,在建黨99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們通過這部革命根據地創建與發展的研究專著,得以深刻學習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不斷跨越一個個危急關頭走向勝利的。

《星火的啟示》金沖及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胡喬木曾說:“黨史要跟政治史、軍事史相區別”,“黨史有一個特殊的體裁,自始至終應有一個統一的體裁。每個時期的政治形勢要交代清楚。這是從形勢來說,不是敘述那些政治軍事事件本身”。可以說,金沖及的新著很好地實現了這一目標。在這本根據地史的研究專著中,軍事的情況雖然不可避免地經常被闡述,但作者始終是圍繞著黨史的這個綱來進行論述的。所以,無論寫哪個地方的根據地史,都是放置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中去分析和把握的。
在書中《對創建贛南閩西蘇區的思考》這篇長文里,金沖及細致分析了正確的路線和理論對于中共革命成功的關鍵意義。可以說,正確路線和理論的獲得與對當時形勢的正確認識緊密關聯,是從革命成功與挫折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是用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換來的,應該格外珍惜。
《以全局視角看黃麻起義》一文中的“全局”是什么?答案是“中國共產黨這時正處在生死存亡的決定關頭:由于武漢政府繼南京政府之后公開反共,大革命時期建立的國共合作完全破裂,國內的政治局勢陡然逆轉”。具體而言,金沖及從敵我力量的對比中去闡釋全局。他分析,首先“黃麻地區是國民黨和土豪劣紳在湖北統治中的薄弱環節”,其次是革命主觀力量的情況比較好。從這兩個全局分析,黃麻起義的勝利就不是偶然的了,黃麻起義就不單是軍事史的光輝一頁,更是黨史的重要篇章。
除此之外,根據地的建立也是有階段性的。對此,金沖及予以充分關注。例如,從“邊界全盛時期”到“公開蘇維埃政權割據”,都是隨著形勢發展而發展的階段性節點和新認識。可見,金沖及對根據地的研究特別注重形勢變化的視角。可以說,整本書都貫穿著金沖及的一個核心寫作思路,即呈現黨如何在實踐中學會實事求是地把握形勢,并作出符合當時形勢的判斷。
金沖及長期在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利用工作之便閱覽了豐富的黨史文獻史料。眾所周知,黨史的史料包括文件、信函、電報和會議記錄等豐富復雜原始資料。如何做到不堆砌史料,避免把黨史寫成史料長編?又如何對史料中的關鍵段落作出獨具會心的闡釋?可以說,這非常考驗黨史研究者的素質。作者一如既往地在這部新作中體現了他對黨史史料嫻熟的剪裁功力,這得益于他對史料文本的生動理解,從而將一堆固化的歷史材料轉化為鮮活的歷史圖景。
對地方革命史料和回憶錄等史料的恰當運用,使得黨史的相關理論表述具有了鮮活的歷史現場感。但是現場感不代表沉迷于歷史的若干細節之中,而是要通過剪裁服務于史觀的同時,傳遞出地方革命的歷史社會結構特點。作者在分析黃麻起義的時候,引用了一段王宏坤《我的紅軍生涯》中的材料:“過去黃安有學田,專門供給讀書的,就是討飯人家的子弟也要讓其讀完小學,所以教育比較普及,中學生、高中生很多……但麻城就不行,沒有學田,窮人家子弟就沒辦法上學。與我們交界的河南光山、商城、羅山等縣,同麻城一樣。黃安人中讀書人多,文化教育程度高,知識分子多,接受革命真理快,革命發展也就比較普遍。”這段史料生動地說明了在黃麻地區具有的革命主觀意識背后的地方歷史社會結構之一面。
對親歷者的回憶錄等史料的恰當剪裁,還可以達到一般研究者替代不了的對歷史生動的勾勒效果。例如作者對《陳再道回憶錄》的剪裁中,不僅讓讀者看到了鄂豫邊革命根據地如何一步步建立,而且讓讀者看到了在當時不同革命根據地之間的交叉影響:“特委明確提出‘學習井岡山的辦法’”。在分析1929年國民黨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時,為了生動說明這個危急關頭的形勢,作者引用了如《楊克敏關于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這樣一手的地方革命史料,還有江華、宋任窮和蕭克等親歷者的一手回憶,更有孫泱筆記稿本《朱總司令自傳》這樣的珍貴文獻。這些回憶資料,言簡意賅而不失生動地復原了當時井岡山的艱難處境和柏露會議的復雜緊張形勢。
在寫到紅四軍離開井岡山根據地的艱難處境時,作者引用了陳毅《略談紅四軍游擊贛南》中的一段話:“當時一般群眾不太愿意給我們帶路,我們也不敢隨便找人當向導。我們找的人,是曾經和北伐有點關系的。”這樣的剪裁,使得黨史嚴謹的敘述中含有歷史的深沉之感。
當然,史料的運用功夫還得益于作者的理論眼光和視野。例如,在觀察根據地紛繁復雜的變化時,金沖及抽象出地形這個問題來觀察根據地的變化,這就有了一個相對穩固的闡述視角。在考查一個地方革命形勢的時候,他常注意到歷史前后的關聯。
中央革命根據地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已經成為我們黨的歷史和近代中國革命斗爭歷史非常重要的一頁,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金沖及的這部《星火的啟示》,無疑給我們深入體會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架起了一道扎實的學術津梁。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01日 16版)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