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身處北京的人來說,這個6月,可謂心緒復雜。每天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牽動著很多人的神經。此時,更需要尋求內心的安寧,增強精神的力量。那么,有一個好方法一定要試試,這便是閱讀。
作家創作的身入、心入,讀者不僅能感同身受,往往還會被帶入那片精神天地。5—6月書榜中就有這樣幾本書,翻開后就會不禁跟隨著作者的腳步,走進那片文字的世界,享受沉浸式閱讀的樂趣。
對于其他寫作者來說,故宮或許更多的只是寫作素材,而故宮人祝勇,卻將其視作一片難以割舍的精神天地。所以,在寫作《故宮六百年》時,他筆尖透出的那種文化情懷,讓人不禁動容。小處生動、大處磅礴,充滿了一個文化學者對于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我們也不禁跟隨作者,走遍故宮,回望與重溫它600年的歷史。
近些年,中華傳統文化中出現了一些令人可喜的大IP。除了如前所述的故宮,還有敦煌。一代代敦煌人,為了研究、傳承、推廣敦煌文化,殫精竭慮,一生躬身。
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常書鴻,被譽為“敦煌守護神”。作家葉文玲6次前往敦煌,為寫作《此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一書進行前期采訪。她一次次被常書鴻以苦行僧般執著于敦煌藝術的精神所感動,一次次地經歷“靈魂受洗”。這種精神的震撼,相信也會深深感染閱讀這本書的讀者。
作家對寫作主題的投入與否,是決定作品能否打動讀者的重要因素。專注研究故宮文化的祝勇,多次奔赴敦煌采訪的葉文玲,都是達到了身入、心入、情入的創作境界。在青年作家中,能夠踐行這一創作原則者并不多,陳果便是其中之一。
一年時間采訪、厚厚的三大本筆記,讓讀者從《古路之路》中,看到了陳果用腳、用筆、用心丈量出的遼闊天地。懸崖邊村莊的脫貧故事,書寫的是夢想的起飛。完成書稿后,陳果的心還留在古路,讀者的心也被他的文字吸引,飛進了古路。
作家通過真誠的文字,向我們分享著他的精神空間。那么,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翻開它,感受眾多的、不一樣的生命世界。
相關新聞
- 2020-01-07《月落荒寺》:探究知識分子的精神境遇
- 2019-12-23寫出具有時代精神的典型人物(作品品鑒) ——評長篇小說《經山海》
- 2019-04-02《遷徙記》:在一個人的生活變遷中看見一代人的精神成長
- 2019-02-19車弓長篇小說《太陽正在升起》探尋農民的精神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