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印象
清水位于甘肅東南部,天水東北,東鄰隴山、西接渭水,奔騰不息的牛頭河穿城而過。它是一座自東漢延續至今的古城,史稱上邽。素有“隴右要沖,關中屏障”之稱。幾千年來,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獨具特色的景物名勝,彪炳史冊的歷史名人,魅力無窮的民俗風情,塵封千年的文物古跡,鮮為人知的掌故軼聞,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別有特色的地方物產,為清水增添了無數的神奇。
清水與水
清水與水有不解之緣,天水以“天河注水”享譽中外,而清水則以“清泉四注”名揚華夏。自古以來,清水甘泉如星,清流遍布。清水的縣名以“清水”命名,則與水有很大關系。辛氏《三秦記》:“隴山‘其坂九回,不知高幾許,上者七日乃越,高處可容百家,下處十萬戶,其上有清水四注而下’,下有縣,因此而名。”兩千多年來,有關史志對清水泉水的記載實在不少??h境有以形貌命名的蓮泉、珠泉,以流量命名的涌泉、小泉,以色味命名的清泉、甘泉,以溫度命名的涼泉、溫泉,可謂形態各異,數不勝數,而最為稱道的當數縣城東十二里的湯浴溫泉。在縣城內外還有東觀泉、西觀泉、暖水泉、白崖滴水,以及上水溝泉、東八里鋪三眼泉。
據《清水縣志》記載,清水縣城東街的東貫泉,泉水涌騰,古稱“涌泉”。泉眼在古文廟旁(今原泉小學校門口),又雅稱“文泉”。城西永清堡下的西貫泉“三泉連貫”,曾稱“閔泉”、“清泉”。泉水自溢,清澈見底。池內水鳥翻飛,碧水蕩漾,鵝鴨戲水,芙蓉吐蕊,清香四溢;岸上垂柳枝繁葉茂,千絲萬縷倒映水中,有“南國澤鄉”之雅趣。池外民舍環抱,每當炊煙裊裊升起,池內外煙霧繚繞,宛若仙境。
縣城東泰山廟下的暖水泉,水質甘醇,冬暖夏涼,故稱“靈湫池”。位于縣城西北3里的白崖滴水,水從崖出,或如垂露,或如懸珠,或如水簾,飛流散瀉,千絲萬縷如金壺漏玉;滴水撞擊巖石,似珍珠飛濺,“大珠小珠落玉盤”,故又稱“珠泉”。崖上建有小廟、土洞,池畔垂柳,崖周苔蘚,青碧蒼翠。廟門石匾題名“水簾洞”。清晨,陽光映照滴水,飛紅濺綠,景致非凡。
清水與軒轅黃帝
清水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自古享有“軒轅故里”的殊榮,文獻中屢有記載。史稱“有蛟氏以戊己日生黃帝于天水。”《史記》記載:“黃帝居于軒轅之丘”,《水經》載:“黃帝生于上邽軒轅谷;”明朝學者胡瓚宗曾撰文《軒轅黃帝出生清水考》,并為清水題刻“軒轅故里”石碑;《甘肅通志》(乾隆版)載:“軒轅谷隘,清水縣東七十里,黃帝誕此。”《直隸秦州新志》載:帝生于軒轅之丘,名曰軒轅,今清水縣有軒轅谷。”《甘肅省志考異》中載:“軒轅谷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帝生處也。”清水古稱上邽,又屬天水郡管轄。故史料上所說的天水軒轅谷,實際上就是清水軒轅谷。即今清水縣山門鎮的白河村,該村之旁有軒轅谷,俗稱三皇溝。各種縣志亦均有記載:“軒轅谷,東七十里,黃帝誕于此。”“黃帝”生于姬水,長于壽邱。”宋羅泌博考眾說所著《路史》,該書注中有壽邱在上邽語。清水縣城民國時期稱“軒轅鎮”,解放初期稱“軒轅區”。
除了歷史資料和文獻記載,千百年來在清水還代代相沿地流傳著許多軒轅黃帝出生于清水軒轅谷的動人故事。許多遺跡,舊貌宛然,歷歷可數。軒轅谷有一條山間小河,叫做軒轅溪。谷中北面有一座小山,周圍群山環繞,流水潺潺。山上古木參天,郁郁蔥蔥,時有鳥雀鳴叫,這就是古籍中常見的軒轅丘。山丘之上有一參天古柏,終年翠綠,樹下有一巨石,相傳為軒轅黃帝小時候放牛時憩息的石床,名曰“軒王爺睡覺石”。除此之外,山丘上還有軒轅黃帝戲耍之“戲臺”、曬太陽之“曬石”。山丘之下建有軒轅廟。據專家學者考證:軒轅谷還有包括黃帝“手植杜梨樹”在內的千年古樹15棵,其中古松2棵、杜梨2棵、青杠樹11棵。在三皇谷(今白河村),至今村民稱軒轅黃帝為“軒王爺”或“三皇爺”。另外,在縣城北2公里處的永清鎮李崖村一北山腰上,有兩孔窯洞傳說為“軒轅窯”,亦稱“軒口窯”,是軒轅氏母子居住過的地方。軒轅母生軒轅黃帝的故事流傳至今。解放前后,窯洞有畫廊。此處斷崖處有大量的西沙,壁薄紅色的龍山齊家文化陶片、灰坑層多處,屬龍山齊家文化遺存??脊抛C明,龍山齊家文化與黃帝同時代。黃帝時代在華夏文明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這個時代繼承了以伏羲文化為代表的原始文化,特別是仰韶文化的繁榮,造就了當時的酋邦文明,為奴隸制文明奠定了基礎。軒轅黃帝是這一時期文化的代表。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神話傳說,可以確認至少他的早年生活是在清水度過的,因之,清水稱之為“軒轅故里”當非妄語。
清水與秦人發祥地
秦亭(今秦亭鎮)是清水東北部的一個鎮,是清水縣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城邑,是秦人先祖的發祥地,秦亭故址在今清水縣秦亭鎮至張家川縣城一帶,古代這里屬清水縣管轄。據史料記載,西周孝王時期(公元前800年左右),秦人的祖先嬴姓部落,在西周的西部邊地,即今甘肅禮縣一帶活動,這里又名犬丘或西犬丘。秦人從商末在此居住生息大約歷盡300多年,世代以養馬為業,名聞天下。當時,秦人首領大駱的次子非子因擅長養馬,被犬丘當地人推薦給周孝王,周孝王召見了非子,并委任他在汧水與渭水一帶為周王室養馬。因非子養馬有功,孝王封非子為周的附庸,另賜土地給非子建立新的城邑“秦”,并恢復先祖原有的嬴性。非子建立附庸“秦”,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秦亭”。
非子前往秦營建新的附庸城邑后,秦人在隴右便擁有了兩個活動中心,即原有的宗邑犬丘和新城秦亭。秦邑建立后,歷經非子、秦侯、公伯三代。至第四世秦仲時,周厲王在位,西戎反叛,一度攻占了犬丘。周宣王時,封秦地首領秦仲為大夫率兵攻打西戎,秦仲兵敗被西戎所殺。后宣王又派秦仲的兒子莊公再征西戎,莊公一舉打敗了西戎,并奪回了被西戎侵占的宗邑犬丘。于是犬丘和秦地合二為一,莊公被封為西垂大夫。莊公下傳襄公,西周亡后,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之功被晉封為諸侯。襄公之后,文公繼位。不久,舉族東入關中,在“汧渭之會”另立新都。
秦人東遷后,隴右一帶成為綿諸、翼戎、邽戎、翟戎等諸戎的居地,他們經常發動戰爭,給秦人帶來巨大的威脅。伴隨秦人的進一步強大,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率軍西越隴山,發起對西戎的反擊,一舉攻滅了邽戎和翼戎,并在其地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文獻記載最早的兩個縣——邽縣和翼縣,清水一帶即屬邽縣范圍。
從秦非子到莊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領以“秦”即秦亭為根據地。秦人在這里苦心經營,致力農牧,在與西戎的對峙交戰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秦人在這里經歷了原宗邑犬丘被西戎占據的歷史,又取得了反敗為勝、收復失地的輝煌。這段充滿艱辛的歷史,是秦人早期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又是秦人、秦族振興、崛起的關鍵。秦亭是早期秦人活動的中心,也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
在清水境內與秦人先祖有關系的地方還有“李崖遺址”,該遺址位于清水縣城西北牛頭河與樊河的交匯處,西臨滴水崖溝,北依邽山,面積100萬平方米,山頂古城塬殘存城墻50余米,高1至2米,地表采集到大量西周、漢魏時代的陶片,器形有鬲、甗、甕、盆等,文化層深厚,遺存非常豐富,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崖遺址考古的發現,正好應證了秦亭故址在今清水縣秦亭鎮至張家川縣城一帶的說法,也進一步說明了清水是秦人先祖的發祥地。
悠悠清水,至今已有5500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清水除了以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秦人的發祥地和“清泉四注”而聞名華夏外,縣境內還有30余處馬家窯、齊家文化遺址,與天水伏羲女媧的遠古文化傳聞互為印證。此外,秦亭鎮的盤龍鋪,是漢武帝當年西巡大震關的遺址。秀麗的西江(今牛頭河)岸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熄滅生命之燈。西漢名將、營平侯趙充國(今清水縣白沙鄉人)勇冠三軍,以屯田戍邊的千古之策,贏得萬世美名。清代四川提督郭相忠(今清水縣白沙鄉人),驍勇善戰,鎮邊平叛,屢建奇功,名傳桑梓。清康熙淄川知縣韓遇春(今清水縣永清鎮人)兩袖清風,為官清廉,為人稱道。他們是清水的驕傲和自豪,他們的彪炳功績已永遠載入史冊,在清水這片古老的大地上廣為流傳。
□薛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