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文學《燃燈者》:時代楷模的教育初心
紀實文學《燃燈者》的主人公是獲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從杭州跨越1400公里到貴州貧困地區支教的陳立群校長。作者在開頭寫道:“陳校長退休后,婉拒了多家學校的高薪聘請,在同是當老師的妻子陪伴下,不遠千里,來到貴州黔東南貧困地區,擔任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苗族孩子、教育基礎相當薄弱的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而他開出的唯一的條件是:分文不取。”讀到這里,陳立群校長的形象無不令讀者為之動容。伴隨著作者細膩的描繪、動情的述說,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將陳立群的形象塑造得鮮活豐滿起來。
陳立群是有著豐富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他深深知道,扶貧要依靠教育。他處處為學生健康成長著想,大到學校環境、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小到一個孩子的家庭困難和苦悶心理,他都會關注并一一解決。
在“尋找馬背上的女孩”一章里,作者為我們講述了五兄妹的動人故事。苗寨里一家邰姓五兄妹,父親去世,僅靠母親幾百元的收入維持生計。兄妹們上學住校,帶走了家中的棉被。家里僅剩下一床棉被,孩子們回家,加上母親全家六口人,一床棉被怎么蓋?二姐為了省錢買棉被,竟天天不吃晚飯。陳校長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自己掏錢給她買來飯票,對她說,今后她的飯票由校長負責,要求她一定要吃晚飯。接著,陳校長又自己掏錢買來三床厚被子給她家送去。不久,當陳校長看到另一個僅有17歲的女學生輟學嫁人,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教育不單純是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立志教育。“扶貧先扶志。”不僅扶學生的“志”,還要扶家長的“志”。
《燃燈者》一書不僅生動描繪了主人公陳立群,同時也描繪了支教地區中學生的生活、青春期的心理變化以及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書中通過主要學生人物,如吉瑪、邰家二姐、少女藕、陳水珠、高堅強、陳玲玲、董永軍、朱華彬和張巧月等,抒寫了中學生之間的交往、心理以及青少年性格的發展變化,勾畫了具有青春期少男少女特質的一個個閃光的藝術形象。
《燃燈者》是一部勵志的文學作品,內容感人,時代感強,敘事翔實、流暢、一氣呵成,在表述陳校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上,入木三分。作者是用真情實感來創作,這種感情,流淌在字里行間,像一首打動人心的詩。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