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江蘇書展蘇州開幕 出版人暢談出版“強國之路”
23日,第十屆江蘇書展在江蘇省蘇州市開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來自國內出版業的業內人士圍繞著小康時代的出版業展開展望,暢談小康時代之后中國的出版強國之路。
近年來,文化產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占比盡管上升迅速,然而絕對值依然徘徊在低位。2019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達1022.7億元人民幣,僅占GDP總量的0.1%多。即便將包含出版、印刷和發行等在內的整個大出版產業統計在內,以2018年為例,其整體規模約為1.87萬億,占當年GDP的2%左右。在文娛產業內部,圖書零售規模甚至不及游戲產業2330億元規模的一半。
在浙江大學出版社總編輯袁亞春看來:“這個數字,與當前我國人民的需求層次不相匹配,上升空間很大。”
“大眾讀書,教輔書籍等功能性閱讀多,趣味性閱讀少。所以業內‘有樂趣的書’出的也少。同時,出版界離市場越來越遠,數字化的服務與產品難以落地。”對于業內的種種問題,袁亞春并不諱言。他提出,小康時代,業界應更透徹地理解出版的定位和使命;讓“無用”之書與“有用”之書,各有存在、生長空間;出版既需要摒棄精英主義傾向,又不拉低讀者閱讀水準。“出書有品質,賣書有尊嚴;讀書有樂趣,買書有余錢。”
“現在,中國年出版圖書近50萬種,其中新書20多萬種,但可以稱為‘好書’的只占約10%。這種出版的體量與質量形成了一種尷尬的對比,出版的尊嚴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克文認為,小康時代出版核心目標應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美好生活)需求,從出版大國變為出版強國。”他建議業內進行“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加增長點、乘創新點、除效率點、減薄弱點,讓出版與小康時代人民的新需求并肩而行。
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出版業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少兒出版連續數年保持15%的高速增長,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少兒出版市場。“目前國內文盲率下降到4.5%;教育水平提高,供應了源源不斷的讀者和高質量的作者;隨著研發投入的穩步增持,為出版業提供了不竭的內容來源。這一切為建設出版強國提供了良好機遇和堅實基礎。”
同時,鄔書林指出,在作為出版業核心話語權的學術出版領域,中國與世界仍有較大差距。“譬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不管是病毒復原、還是疫情的最新研究進展等,全世界關注的都是《自然》《柳葉刀》等國外雜志期刊。沒有這方面的話語權,中國就難有出版強國的地位。”他希望出版業界能發揮好出版功能,在小康時代,一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同時爭取出版的更大繁榮發展,使我國從出版大國成為出版強國。(記者 鐘升)
相關新聞
- 2020-07-24云橋之上書往來 ——“首屆中版好書全球云展銷大會”側記
- 2020-07-24三本新書帶你了解600年紫禁城文化密碼
- 2020-07-23聚焦|從“四大名著”熱看回旋式文化
- 2020-07-23“新東北作家群”:80后作家在開啟新的文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