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印象
臨澤丹霞
總覺得臨澤是河灣里的一處小城,在河道的沖積下形成的一塊陸地。從直觀上看臨澤城并不規(guī)正,每次行徑路過,幾條街并沒有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地劃分布列開來,而是讓整座縣城時而切成一個斜尖,時而落成一個梯形,從沒有迎合眾人的視角習慣四方四正。
其實臨澤城并不大,兩條街,從東往西,跨過大沙河,一直往西走,最后兩路合在一處,變成那條千年里還在走的絲綢之路。這條路便是解放后被命名的312國道。臨澤縣城也是依了這條道路發(fā)展起來。從歷史記載看,臨澤建縣歷史較短,但歷史有名者有兩處,一是昭武城的存在拓開了臨澤歷史的華章,河西歷史不可繞開的大月氏都城就出在臨澤。至今在西亞還有昭武九姓之說。臨澤的別稱又叫撫彝。而在歷史卷冊中記載最多的就是這個叫撫彝廳的驛站。撫為安撫,彝為少數(shù)民族之稱謂,可見臨澤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邊防前哨,或為少數(shù)民族居住地或被少數(shù)民族包圍。那么臨澤之稱又是從什么時侯叫起的呢?臨澤是臨什么澤?
從近代考古發(fā)現(xiàn),1960年在修蘭新鐵路時曾在臨澤發(fā)掘出幾塊蓮花化石。據(jù)推測這些化石少則也在一萬年以上,一萬年前的臨澤一片汪洋,被水淹沒,但此處氣候濕潤,溫暖適宜,因此荷葉田田,荷花在水域里連片生長。從荷花的生長習性來看,荷花是在靜水中生長。所以,此處并非河海,而是較大的一個湖泊。而從最遠古的兩本地理史書《禹貢》和《山海經(jīng)》中的記載,唯有弱水之淵與之相匹配。淵者,較大的湖泊也,也有深不見底之說。因弱水是汲取了祁連山上的雪水形成,涓涓細流匯成湖淵,無數(shù)條河流匯聚在山下就形成了弱水之淵。弱水之淵最大時可能包括了今天的山丹、張掖、臨澤、高臺在內(nèi)的大部分區(qū)域,所以,至今山丹上游的河流仍有弱水之稱。弱水因被阻隔于合黎山,而匯聚形成一個巨形湖泊。后被人為開鑿山口,湖中之水漸漸流瀉,加之祁連山上的積雪經(jīng)過千萬年的融化,已不能充分補充水源,所以山下的弱水之淵一再枯萎,只剩下一些水漫漶過的遺跡。今天的張掖平山湖大峽谷、臨澤的丹霞山就是弱水之水曾經(jīng)存在的最好見證。丹霞的形成其實就是水中的酸堿與山體土中的礦物質(zhì)反應(yīng)形成各種顏色。后來,弱水退卻,以致最后干涸以后,在下游的高臺形成了一些小面積的沼澤濕地,就成了弱水的最后身影。所以,臨之澤,實際上就是臨高臺之澤。就是今天的高臺也還是一個湖泊濕地較多的地方,從民國時范長江等人從河西路過記錄的情形看,高臺當時所屬的沼澤區(qū)范圍還較大,以致不能行路,只能坐大轱轆車。這便是臨澤之由來。
而臨澤最著名的就是那惹人憐愛的紅棗了。每年到八九月份,只要從臨澤地界走過,到處都有成片的棗樹,那些紅棗就會像一個個縮小版的紅燈籠掛在綠葉間。再過些時日,312過道的沿街人家門前便擺滿了鮮紅的大棗。過了十一二月,又會有晾干的紅棗,一個個盛放在板鋪上,顯得嬌俏可愛。過往的外地人總禁不住誘惑,停下來買一些帶回家。所以,在每一個到過臨澤的外地人眼中,那些紅棗是最讓他們記憶猶新的。正是因為如此,臨澤也被譽為“中國棗都”之稱。
此外,在臨澤倍受爭議和推崇的另一個特殊榮譽就是臨澤縣境內(nèi)所屬的丹霞山,現(xiàn)已升格為國家級地質(zhì)公園。通過這幾年的輪番打造,在開發(fā)與保護并舉的前提下,臨澤的七彩丹霞以其獨一無二,驚艷絕倫一次次震撼了國人乃至世界的心靈。站在丹霞山前,很多人都感嘆那是怎樣的鬼斧神工。從山體形態(tài)的逼真,到色調(diào)的美輪美奐,那真是一樽樽無與倫比的雕塑和一幅幅讓人贊嘆無比的水彩潑墨,誰能想到這些景致都出于大自然之手?比之我們?nèi)祟惖牡褡梁屠L畫要強過多少倍啊!這兩年每年都見到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到丹霞山去畫畫,但哪一幅畫又能有這自然的景觀更震撼人心呢?現(xiàn)在,丹霞景區(qū)通過政府主導(dǎo)與企業(yè)合作,已成為國內(nèi)不可不去的旅游景點,臨澤丹霞也已被榮列為全國七大最美丹霞,它的七彩還被著名地理學(xué)家黃進稱為“彩色丘陵中國第一”。自張藝謀在臨澤丹霞拍攝了電影《三槍拍案驚奇》以后,臨澤丹霞更是名聲鵲起,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而對臨澤的人文而言,家喻戶曉的要屬羊臺山的蘇武牧羊故事和板橋的牛魔王傳說以及仙姑傳奇了。民間故事一般都影射了一些歷史的影子。漢代時,在漢武帝未統(tǒng)一河西以前,它確屬于匈奴屬地,臨澤縣流傳的蘇武與歷史中的那個蘇武完全吻合,不得不說這些民間故事是帶著一定的真實性的。而那個牛魔王洞,聽說真有其洞。吳承恩老先生的《西游記》,無非是將一些在人間為非作歹者妖魔化了,其實他們原本都是一些活生生的人。至于那個仙姑傳奇也是真有其人,一世善行救人無數(shù),被后人頌揚,還修了一個道觀以示紀念。還有老子騎青牛入流沙的傳說,也基本是沿襲了歷史文獻的相關(guān)記載,而正是有著這些文化根生葉茂的不斷生長造就了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臨澤。
今天的臨澤不僅有丹霞為其添顏增色,成為馳名國內(nèi)外的旅游圣地,更有深厚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滋養(yǎng)著它纖纖身影。它依傍大沙河造景移春,豐富了一個城市的內(nèi)化景觀,更讓人在觀賞后記住了它。
從古代,它就一直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今日,它依然在這條道路上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它是中轉(zhuǎn)站、傳輸器,更是一片路過的風景,愿臨澤在未來的道路上能越走越遠。
□萬有文
相關(guān)新聞
- 2020-07-27匍匐在隴原大地上的長城風骨
- 2020-07-24父母恩情,溫暖前行
- 2020-07-24一只鳥的渴望
- 2020-07-24石峽口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