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夢想

說起珠穆朗瑪峰,世人都會感嘆其雄偉壯麗、巍峨高聳的身姿。連綿雪山,褐色群巖,高原的雄風呼嘯吹過,留給人蒼茫壯闊、高寒冷峻的印象。而珠峰腳下,有一個人,用堅定實干,帶領當地百姓創造出一片火熱的生機,為這方高原沃土,染上另一番奮進的色彩。
他是阿旺久美,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托桑林村的黨支部書記。
扎西宗鄉是珠峰腳下有三十個行政村的高海拔鄉。冬季,那雄偉壯麗的巨大山峰經常一覽無余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登山英雄首次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之后,這里就成為從北坡攀登珠峰的必經之路。
世界第一高峰,名聲遠播四海,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珠峰迎來了旅游和登山熱,也為扎西宗鄉的鄉親們帶來奔小康的金飯碗。為登山旅游服務的旅游合作社,經營范圍涵蓋牦牛托運、出租帳篷,全鄉許多村子都有份。淡季,山腳下的村子也一樣熱鬧非凡,家庭旅館、甜茶館、藏餐館,家家賓客盈門。
旅游熱帶富了托桑林村,卻也帶來管理和服務的難題。游客越來越多,住宿等相關配套如何跟進,如何為前來的登山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成為一個待解的課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珠峰大本營周邊的配套管理。
珠峰大本營,位于海拔五千二百米的位置,與珠峰峰頂的直線距離約十九公里,是攀登珠峰的第一站。
阿旺久美是扎西宗鄉的能人。從全鄉各村成立合作社以來,他牽頭管理著全鄉在珠峰大本營的五十八頂帳篷,每年要在大本營待半年以上。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些村民開始把供游客住宿的帳篷和可移動商鋪開到了登山大本營前。那時候,游客可以直接步行到海拔六千多米的登山專業營地。如今珠峰大本營,已經回遷到了絨布寺前方圓不足兩平方公里的臺地上。每年的登山季和旅游季,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在五十八頂帳篷和絨布寺的旅館里進進出出的人們,懷揣著共同的攀登愿望,在這里多則停留三四天,少則一晚上。
為了做好服務工作,鄉黨委成立了大本營臨時黨支部,阿旺久美任臨時黨支部書記。黨支部由十多名黨員組成志愿服務隊,對進山的人員進行登記,叮囑登山者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幫助他們解決傷病、缺氧等問題。一天晚上,大本營周邊狂風大作,許多旅客的衣物被狂風刮起,四下散落,接著下起大雨。面對突發情況,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幾乎一夜沒有合眼,通宵忙碌,全力尋找,直到把所有旅客的東西全部找齊。
在海拔超過五千米的地方,有的人會因身體狀況變化產生情緒的波動。一天晚上,一對夫妻突然在帳篷里大聲爭執起來,周邊的客人一時束手無策。阿旺久美得知,立即趕過去,對他們好生相勸,耐心開導,輔以吸氧、喝葡萄糖等,讓他們的情緒漸漸平穩下來。在場的人為他及時果斷的處理豎起大拇指。
伴隨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天南海北的游客帶來很多新的視角、新的觀念,對珠峰腳下的農牧民們都有深刻的影響。阿旺久美也在這樣的歷練中越發干練了。
好的住宿,離不開好的環境。阿旺久美意識到,要讓珠峰大本營的服務贏得良好口碑,必須要有好的環境。于是,阿旺久美利用大本營回遷的機會,按照鄉里的部署,帶領大家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程。
成立生態合作社,用牦牛運輸的分紅購買食用油、廚房用品、洗衣粉、掛面等,鼓勵大家用撿來的垃圾兌換積分,然后換這些用品。從五千二百米到六千五百米,牦牛運輸隊運進去多少東西,就要運出來同樣重量的垃圾。今年,在鄉黨委的帶領下,阿旺久美和周邊的鄉親,在珠峰腳下來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讓珠峰周邊的環境衛生有了極大的改觀。
管理和服務的水平提高了,村民們的收入更多了。但阿旺久美不滿足,他意識到這片高原土地,還可以煥發更大的生機。
游客們對珠峰充滿崇敬,卻也對這里嚴酷荒涼的自然環境望而生畏。荒涼高寒,是游人普遍的感受。而事實上,珠峰腳下也有綠地。這綠地距離珠峰不過五十公里。能不能讓這一抹綠色變成綠洲,讓游客們感受到珠峰腳下良好的生態?
阿旺久美想起了村里的苗圃園。
托桑林村的苗圃園,全稱叫“桑定曲德林木育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地處發源于珠峰的扎嘎河的漫灘地上。最早只有灘地上一些野生紅柳、沙棘,后來開始種植當地的苗木。2000年,珠峰管理局投資建起了苗木基地,2014年交給了村委會管理。
2018年,阿旺久美參加了縣里組織的培訓,到北京等地參觀學習。看到祖國內地郁郁蔥蔥的景色,阿旺久美想,若是讓自己的家鄉也能充滿綠意,那該多好?
阿旺久美回到村里,把過去的苗圃園改成了專業合作社,除了按不同的年份出圃苗木,也進行綠化。通過多年的運營,苗圃園里種起各樣樹種,竹柳、北京楊、沙棘……在高原上升騰起勃勃生機。2019年,苗圃園出圃兩千五百株北京楊,收入三萬多元。除此之外,3月份植樹造林時賣出去的其他樹苗,加起來收入有十二萬多元,全村六十九戶人家,戶均收入一千八百元。負責澆水的幾戶村民,也有工資進賬;剛剛成立的食用油合作社,每天都在生產,解決了一些人的工作。篩選油菜籽還雇用了好幾個婦女,榨出來的油全部賣給了鄉里的食堂、學校等,而且已經簽訂了三年的銷售合同。年初種下的幾十畝油菜籽一點也沒有剩下。
如今,托桑林村合作社經營范圍又增加了生態養護和食用油生產。眼下,他們幾個村委干部研究決定,除了目前的一千五百畝苗木,還要往東北面的漫灘地發展;除了種植苗木也種植綠化樹,爭取幾年內再擴大一千五百畝,要讓全村都綠起來。
托桑林村兩委是扎西宗鄉三十個行政村里的先進,全村完全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阿旺久美想,一定要在三千畝的綠地里大力發展林下產業,讓珠峰腳下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綠色環保飯。(吉米平階)
相關新聞
- 2020-08-10杜甫在洛河流域的歲月與詩歌
- 2020-08-10從《釵頭鳳》到古箏曲
- 2020-08-07【甘南州文學作品選】 春耕
- 2020-08-07【甘南州文學作品選】 再進冶力關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