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圈 打造別樣的閱讀盛宴
□本報記者 張君成 王坤寧 李婧璇
2020上海書展首次啟用了新書“云首發”的形式。8月15日,在《蒙曼:唐詩之美》新書“云首發”現場,讀者可以掃描大屏幕上的二維碼進行圖書購買。
本報記者 張君成 攝
一提到上海書展你會想到什么?是排隊幾十米的場外盛況,是讀者如織的簽售現場,還是上海首發的閱讀感動?在過去17年的時光里,上海書展一直堅持以品質閱讀,引領城市的書香建設,且成果斐然。
這種成果不僅來自它對閱讀的堅守,也來自于對創新的追求。17年間,上海書展每年都有變化。今年受疫情防控常態化影響,上海書展也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提出了“出圈”的概念,這種“出圈”不僅是為了擴展上海書展的影響力,更為了走出舒適圈,迎合未來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們看到了一個與以往不一樣的上海書展:線上線下聯動,多維度跨界合作……
書展“云”:不僅僅在線上
今年上海書展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就是“云”。往年書展期間每天都是好戲連臺,作者、名家、社長、總編一一登臺與讀者面對面交流,而今年由于疫情防控常態化,好多名家無法親自到場,于是主辦方提前策劃邀請新書作者錄制視頻,“云”上為讀者推薦自家好書。各位主講人講解生動,線上的氣氛亦是非常熱烈。
統計顯示,在“云首發”方面,今年全國各地的出版機構將100多種新書首發搬到“云”上;上海書展推出的“云逛展”“云薦讀”等線上活動達到了330多項,“云”上書香四溢。同時,本次上海書展的“云”建設,更強調了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廣大讀者可以在書展云平臺的“云首發”專區,看到作者的薦書視頻,直接下單購買。為此,上海書展主辦方早早行動,讓在天南海北的作者們每人預先簽好了100本簽名書運到上海,以滿足讀者需求。
相比而言,上海書展的這次“云”試水的步子邁得并不是很大,但對于一直強調線下體驗的上海書展來說,它背后的意義卻是巨大的。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認為,上海書展向線上線下融合的轉型才剛剛開始。他表示,今年在疫情的倒逼下,書展不得不將部分線下活動搬到線上,離讀者的需求還有距離。閱讀推廣活動搬到線上是第一步,下一步要考慮如何吸引讀者、留住讀者,讓讀者在線上同樣能夠有收獲。“除了各個出版社、書店積極開動腦筋,我們也會積極推動業內交流,歡迎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希望明年書展能夠匯集未來一年當中探索出的新點子和新成果。”
“書展+”:分會場走向大圈子
2020上海書展不僅在努力打破空間的障礙,還在努力拓展著閱讀的場景。這也體現了書展賦能閱讀,讓閱讀“出圈”的理念。所以,今年書展主辦方力圖讓閱讀推廣走出小圈子,讓各式各樣的人都能通過閱讀讓生活更美好。如書展首次推出的作家餐桌計劃,精選了7家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的餐廳,每家邀請一位作家和幾名嘉賓暢談生活美學,推薦個性書單,可以談一道菜、一種酒,也可以是由這個餐廳衍生的一段故事、文學作品等,這種體驗豐富了閱讀的形式,也吸引了讀者的關注。
同時,為了讓滬上書香四溢,共享上海書展的成果,今年上海書展在上海16個區設立了100個分會場,同時也加大了分會場的賦能管理。百新書局營銷部負責人蔡天韻說:“今年上海書展對于分會場的管理更加細化。主辦方對我們閱讀活動的安排更為關注,同時他們也找到商場負責人,商討如何更好地配合我們的活動。”在蔡天韻看來,當前上海書展通過與分會場的協作,延伸著自己的影響力。
對此,徐炯表示,上海書展分會場不單單是舉辦閱讀活動和圖書展銷的場所,也是一個個含義更廣的、觸及受眾面更大的閱讀推廣場所。今年,上海書展“進商圈”“進社區”就是有益且頗為成功的嘗試。“今后要更加有意識地去做閱讀推廣,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書展要把這些處于萌芽狀態的創新放大,起到示范、推廣的作用。”徐炯說。
對好書需求依舊很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對所有行業都造成了很大影響,出版行業也不例外。而上海書展的舉行,無疑為整個行業注入了信心。
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坦言,在書展舉辦前,她的心情像是坐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而書展舉辦后,她的心情終于平靜下來,對未來發展也愈加樂觀。“我們都知道經濟學有一個概念叫做‘口紅效應’,指在經濟越艱難的時候,大家會更愿意去給自己買一些單價較低,且能夠帶給自己信心的東西。圖書就是如此,它單價低,和其他商品相比,更能為我們的精神生活帶來慰藉。”
書展上,讀者的熱情讓江利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所在。她認為,疫情對一些生產鏈較長的大宗消費行業來說存在滯后影響。但當前出版行業消費人群廣,產業鏈條完備,極有可能實現快速復蘇。“當前行業產業鏈的流通速度更快,而且從本次書展來看,讀者對于好書的需求依舊很旺盛,所以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
相關新聞
- 2020-08-18中南傳媒攜2000余種精品好書集結2020上海書展
- 2020-08-18“國潮書市”:碰撞閱讀新玩法
- 2020-08-18當面選“碼”上點,咱的書屋咱做主
- 2020-08-18新華書店攜手鏈家打造“城市書房”:市民身邊有溫度的好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