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風記》的文學史意義
作者:張烈鵬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作家徐懷中的長篇小說《牽風記》,能夠給讀者帶來強烈的思想震撼和獨特的審美體驗。筆者認為,作為我國當代軍旅文學的一座高峰,《牽風記》的文學史意義主要體現在其故事情節的構思、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現手法的創新上。
不同尋常的戰地傳奇
《牽風記》以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女主角汪可逾入伍投奔光明卻在19歲不幸犧牲的壯烈故事。本書并未將筆墨側重于硝煙滾滾的戰爭場面,而是以戰爭為背景,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三個人、一匹馬、一張琴之間的曲折故事,寫愛情、寫友情、寫人性,寫唯美而靈動的生命氣象,也寫了人與自然的神奇關系。這種內容設定,在我國軍旅文學創作中稱得上是一種開拓和突破。
《牽風記》在故事情節上的不同尋常,部分原因也出于作家筆下的古琴和軍馬。那張宋代古琴是汪可逾作為知識分子的象征,是她在奔赴延安途中改變行程進而改變人生軌跡的緣起,也是架設在她與“夜老虎團”團長齊競心靈之間的橋梁。琴聲吸引軍馬“灘棗”而來、古琴被迫埋藏于山中、古琴偶然之下失而復得等情節,無不暗示了一種奇特的際遇。汪可逾彌留之際彈奏無弦之琴,仍能引得“灘棗”前來,更是讓人拍案稱奇。汪可逾死后,古琴陪伴著齊競,則寄托了他的思念。毫無疑問,古琴在作品中穿針引線,貫通前后,起到了揭示人物身份、推進故事情節、深化主題思想、彰顯傳奇色彩的重要作用。
軍馬“灘棗”,是夜盲癥、平足患者汪可逾在行軍途中的伙伴,也是她人生命運的見證。“灘棗”仿佛能夠聽懂她的琴聲,樂意親近她、為她服務,幫助她一次次擺脫險境——這是以馬為喻,表達出對美、對文化的熱愛和追隨。“灘棗”逃過槍林彈雨成為一匹山中野馬后,仍能循著“琴聲”找到汪可逾,冥冥之中感受到她的托付。這種神性形象的塑造,提升了它的生命價值,也為中國文學留下了響遏行云的蕭蕭馬鳴。
突破性的人物塑造
汪可逾出身書香門第,擅長彈琴,寫得一手好字;長相美麗端莊,白白凈凈,“臉上掛著一絲天然的微笑”,還有一雙靈巧好看的手。政治上,她追求進步,十四歲就隨二哥奔赴延安,途中因變故進入太行第二中學學習,幾年后畢業入伍。她純潔善良,追求完美,上床休息了也要起身把地上放反了的鞋子擺放整齊,住在房東家里執意要更換貼在大門上的倒裝對聯,寫標語寫到一半遇到部隊緊急集合也要堅持寫完最后一個字。臨終之際,她將塵世中所有外在的東西全部卸除,只留下了最完美的形象。通過塑造這一戰爭年代女性革命青年的典型藝術形象,作者表達了對文明的禮贊和對先進知識分子的謳歌。
與汪可逾相比,通信員曹水兒屬于“另類英雄”。他出身貧苦,早早參加了革命隊伍。他高大威猛、辦事果決,能夠通過巧辨風向識破敵人陰謀,挖地洞藏身躲過燒山搜查。對于文化教員汪可逾,他真心敬重,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一路護送,這些恰是文化教育的作用。但曹水兒身上也有許多毛病,在軍營中廣受非議,最終遭人告發,公審后送了性命,這又是可悲的、可嘆的。這一文學形象是有血有肉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齊競則是個典型的儒將,博學多聞、精于音樂、善于演講、工于攝影、長于帶兵。但他更是矛盾的統一體,狹隘自私的性格讓他一輩子背負著沉重的精神十字架,這一形象塑造是立體的、真實可信的,也是嶄新的。
正如一些評論所指出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此前的文學作品中未被充分塑造過的,他們的原型來自作家當年的親歷,于是這些人物又那么真切可感。”
推陳出新的表現手法
在表現手法上,《牽風記》有很多高明和創新之處。比如,它的環境設置和細節描寫就很值得稱道。它將唯美的故事放置于紛飛的戰火和雄奇神秘的大山之中,時空縱橫,別開生面,并創造性地采用大背景、小敘事的手法,文筆講究,一枝一葉刻畫入微。在第十一章,汪可逾帶領慰問團路經小河渡口,堅決不讓馬車從敵方士兵尸體上軋過去的細節,讓人清晰地看到了她靈魂深處的光芒。又如文中寫到汪可逾動員俘虜們進行貴重物品登記,發現一些俘虜暗自將金銀首飾踩進泥土私藏,于是便下達“向前十步走”的口令,然后要求俘虜們尋找丟失的物件,從而做到真相大白。這一細節將女主人公過人的智慧描繪得生動傳神。
作品中充溢的神奇想象和詩化的語言,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在《黃河七月桃花汛》的章節中,百名女性擠滿渡船,構成了一幅獨特的圖景,很有藝術感染力。再如老軍馬獨自移尸、榕樹洞鳥蟲難入等,更是放飛了想象的翅膀。結尾處,齊競將軍去世后,布偶貓縱身桌面撥響古琴應該是想象出來的情節,寫實中滿是浪漫,凄美的意境令人扼腕、深思和反復品味。
與其他偏于沉重的戰爭小說不同,《牽風記》抒情真切、空靈奇崛,“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現實主義質地和清朗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小說”。這兩者的有機結合,也算得上《牽風記》對當代文學的一個貢獻吧。
相關新聞
- 2020-03-31梅納瑟《首都》獲2018-2019年度最佳外國小說暨“鄒韜奮年度外國小說獎”
- 2019-09-27葉舟《敦煌本紀》 入圍“70部經典圖書”榜
- 2019-09-04《應物兄》:十三年,應物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