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壞11部手機的馬慧娟 加入中國作協(xié)
8月20日,中國作協(xié)公示2020年度擬發(fā)展會員名單。2016年因寫壞了7部手機而知名的寧夏農民女作家馬慧娟榜上有名,如今她寫壞的手機已經達到了11部。
“從今年3月份網上申報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到4、5月份紙質文學作品的提交,整個過程我都是很忐忑不安的,生怕不過關。直到8月20日看到入圍名單里有我的名字后,心里的石頭才落了地。但是并不是加入中國作協(xié)就有了護身符,就高枕無憂了,最終還是要用實打實的作品來證明自己的實力。”8月21日下午,寧夏農民作家馬慧娟接受北青報記者電話專訪時如是說。
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田間地頭務農的婦女,堅持寫作,寫壞7部手機,上了北京衛(wèi)視《我是演說家》,成為網紅作家,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泥土書香讀書社”,教文盲識字、提升農民文化素養(yǎng),撰寫議案為精準扶貧建言獻策。與此同時,還到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學習文學理論系統(tǒng)知識,并靠自己創(chuàng)作的多部文學作品成功入圍中國作協(xié)會員。二十年時間,馬慧娟走出了一條文學逆襲之路,在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改變著身邊的父老鄉(xiāng)親們。
起步
打蕨菜積攢的18元
買下人生中第一本書
接受北青報記者電話采訪時,馬慧娟正在創(chuàng)作自傳體紀實文學《出路》,至今已寫6萬字,完成創(chuàng)作計劃的1/4。在這部作品里,馬慧娟將自己的文學逆襲之路娓娓道來。
馬慧娟1980年出生,今年40周歲。20歲之前,她在寧夏西海固山區(qū)度過,那里屬于黃土高原干旱地區(qū),1972年被聯(lián)合國糧食開發(fā)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之一。在馬慧娟從小的記憶中,家鄉(xiāng)干旱少雨,完全是靠天吃飯。遇上好年景,畝產可以達到兩百斤。遇到天災,則可能顆粒無收。
16歲初中畢業(yè)后,馬慧娟沒有再上學——因為家里種的小麥生了銹病,莊稼沒有收成,家里面沒有了經濟收入,無法再供她上學。自此,干農活成了她的生活重心。
繁重的農活并未打消馬慧娟愛讀書的熱情。18歲那年,她揣著打蕨菜積攢的20多元錢去了縣城。新華書店浩瀚如海的圖書看花了她的眼睛,但是口袋里的錢極為有限,她咬咬牙,用18元錢買下寧夏作家張賢亮的中短篇精選。這是她人生第一次花錢買書,也終于有了一本屬于自己的書籍。
20歲時,馬慧娟嫁給了同村一起長大的一個小伙子。對于生活在偏遠山區(qū)的鄉(xiāng)下女性來說,結婚意味著要跟理想告別。但在馬慧娟看來,這不是告別,而是訣別,她將同學們鼓勵她繼續(xù)讀書的信件全燒了。
成長
28歲500元買第一部手機
去不了遠方先把眼下記錄
正當馬慧娟在和青春與理想訣別、嫁作他人婦的時候,她的人生迎來極大轉折——趕上了政府實施易地搬遷扶貧工程,他們一家從寧夏固原市涇源縣移民搬遷到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qū)紅寺堡鎮(zhèn)玉池村。在紅寺堡這個全國最大的易地單體生態(tài)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qū),馬慧娟種田、養(yǎng)牛、養(yǎng)羊、打工,日子越過越紅火。
2008年,馬慧娟心中渴望讀書與寫作的夢想再一次被點燃。她又任性了一次,花了500元錢給自己買了一部手機。在她看來,擁有一部手機是一個女人擁有自由的權利。“你所有的時間要么給了土地,要么你去打工,要么給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以及喂牛喂羊。我買了這個手機,這個手機就是我的。”
2009年,侄子給了馬慧娟一個QQ號,并給她起了網名“溪風”。她很喜歡這個有意境的名字。進入到QQ空間,和網友們留下的文字相遇,這讓她看到了她一直向往的遠方,“既然去不了遠方,就先把自己的眼下先寫下來再說。”
就這樣,無論是在田間地頭做農活,還是建筑工地上搬磚,只要有空閑時間,馬慧娟就會在手機上敲字,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農村街坊鄰里那些事。起初,家里人有些不太理解她這種行為。婆婆有時會埋怨她,“你一個農村婦女,不好好相夫教子干農活,有事沒事?lián)v鼓手機,能靠這吃飽飯,賺得了錢么?”
對此,馬慧娟裝作沒聽見,也不急著去辯白。因為她也明白,在寧夏這個比較偏遠的西北地區(qū),生產力低下,群眾生活不富裕,思想觀念比較保守落后,跟身邊的人去談寫作談理想,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除非通過自己的堅持創(chuàng)作成功了,才會被旁人所認可。
逆襲
堅持創(chuàng)作用壞七部手機
《溪風絮語》2016年出版
馬慧娟在手機上持之以恒地創(chuàng)作著,通過QQ空間與外界的網友交流著信息。得知馬慧娟因為付不起手機流量費快要放棄寫作時,一位湖南網友連續(xù)3年每年為她充1000元話費;看到馬慧娟手機壞了,QQ空間一個月沒有更新,一位江蘇網友給馬慧娟寄來2部手機;還有網友給馬慧娟寄來各種各樣的書籍……未曾謀面的網友的支持,讓馬慧娟在QQ空間的紀錄從幾十字的“說說”逐漸發(fā)展成幾百、幾千字的隨筆和散文。
2014年,在一位QQ好友的幫助下,馬慧娟以“溪風”為筆名的散文《我們苦中作樂的生活》刊發(fā)在《黃河文學》雜志上,并收到了930元稿費。生平第一次看到自己在手機上敲的字變成了紙質的鉛字,聞著雜志散發(fā)出的油墨香,馬慧娟激動得熱淚盈眶。
“好運”接踵而至,馬慧娟的其他散文陸續(xù)見諸文學期刊。兩年后,她的第一部散文隨筆集《溪風絮語》正式出版。這一次,署名不再是筆名溪風,而是馬慧娟。和她的所有作品一樣,馬慧娟講述的仍是自己的生活,以及和泥土打交道的農民的故事。
2016年,馬慧娟登上了北京衛(wèi)視《我是演說家》綜藝節(jié)目,被收入主持人陳魯豫的團隊。節(jié)目中,她不甘沉默、不屈從現(xiàn)實、寫壞了七部手機的勵志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由此成為了網紅草根作家。
擔當
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辦讀書社帶村民學習
依靠讀書和寫作,馬慧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命運,也改變了旁人對她的看法。走在紅寺堡的大街小巷里,總會有人向她投來羨慕的眼光,稱呼她為“大作家”。就這樣,馬慧娟依靠自身名氣及群眾威望,在2017年被聘為紅寺堡鎮(zhèn)文化站站長。文化站啟動了首屆農民閱讀節(jié),鼓勵大家讀書和寫作。
2018年年初,馬慧娟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當年兩會閉幕后,馬慧娟利用村里的農家書屋創(chuàng)辦了“泥土書香讀書社”。響應村民的要求,寫字、朗誦、演講大賽成了“泥土書香讀書社”的定期活動,每月一次,在農閑時抽空舉行。
創(chuàng)辦“泥土書香讀書社”的緣由,是一位50多歲、目不識丁的農村大姐想跟她學識字。“我當時覺得這個事情不太好弄,她都這么大年齡了,記憶力能跟得上么?但是緊接著被她目光里投來的對知識的殷切渴望給感動了,我只好收下了這名大齡學員。很快,兩年過去了,她認識了好多字,可以很流利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出門坐車公交站牌上的字她全認得,社交活動基本不成問題了。”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在走訪調研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農家書屋、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硬件設施很齊全也很先進,但是軟件設施卻跟不上。因為待遇的問題,村一級文化協(xié)管員多由村級的會計或者婦聯(lián)主席兼職。這些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文化服務工作中來;另外其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無法帶動村民學習新知識,開展文化活動。
為此,在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馬慧娟建議財政適當提高村級文化協(xié)管員待遇,保證專人專款;招聘有學歷、有才藝、有能力、有干勁的新型文化協(xié)管員(如三支一扶人才、返鄉(xiāng)大學生、地方文藝骨干等)入駐村級綜合文化中心擔任文化協(xié)管員。在待遇之外,實施業(yè)績加考核制度,對組織開展文化活動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協(xié)管員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留住基層文化人才、服務鄉(xiāng)村振興。
近況
新作反映脫貧攻堅主題
依然下地勞作保持本色
采訪中,馬慧娟告訴北青報記者,最新發(fā)表的小說《走出黑眼灣》聚焦的是扶貧攻堅。經過二十年的發(fā)展,通過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紅寺堡改變了“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地上砂石跑”的惡劣自然環(huán)境;又經過2014年到2020年的脫貧攻堅,紅寺堡區(qū)累計減貧1.2萬戶4.9萬人,綜合貧困發(fā)生率從2014年的33.46%下降到0.76%;2020年3月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發(fā)布公告,紅寺堡區(qū)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xiàn)脫貧摘帽。馬慧娟的這部真實記錄移民搬遷脫貧故事的《走出黑眼灣》,正是她獻給這片土地的禮物。
“這部作品通過一個小村莊數(shù)十年搬遷重建的過程,反映出大環(huán)境下,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關系。正如書里面鄉(xiāng)親說的,‘以前我們窮,是因為國家也窮,現(xiàn)在國家富了,我們也跟著富了’。”馬慧娟介紹道。在《走出黑眼灣》的最后,馬慧娟這樣描述她熱愛著的土地:“在蘆草洼,在紅寺堡,在狼皮子梁,建設得最好的設施就是學校。在每一個清晨,當瑯瑯的讀書聲灑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時,也正是太陽冉冉升起的時候,有了第一批大學生,就會有第二批、第三批……而希望與未來,也在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除了專注于文學創(chuàng)作,馬慧娟依然保持著一個農民的本色,她還在莊稼地里辛苦地勞作著:用了四十多天時間,剛剛采摘完兩畝黃花菜,收入近萬元;六畝玉米將在金秋十月迎來豐收。對于入圍中國作協(xié)新會員,她坦言,如果成功,將讓她有了歸屬感、找到了組織,下一步希望寫一些緊貼時代脈搏的作品,朝專業(yè)作家方向發(fā)展。(文/記者 張恩杰 統(tǒng)籌/劉江華)
相關新聞
- 2020-08-248年一劍華麗面世!《武威漢簡集釋》在武威首發(fā)
- 2020-08-24《武威漢簡集釋》出版發(fā)行
- 2020-08-24南派三叔入圍2020年度作協(xié)新會員名單
- 2020-08-24紀念江姐誕辰100周年 四川大學展出多份相關紅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