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的安遠驛
穿過烏鞘嶺長長的隧道,抬頭的瞬間,一大片纏纏繞繞的白云便迫不及待地捧著哈達奔了過來。
安遠,源于漢,宋朝時被稱為“安遠砦”。砦,同“寨”。想來是有一個氣勢宏大的山寨駐扎在烏鞘嶺這個險要的隘口。
至明代,方為驛站。
從烏鞘嶺上施施下來,左拐進入村道,即是南泥溝村。南泥溝,這樣的村名在天祝縣有好幾個,是“爛泥溝”轉化而來。可以想象當年這里定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尷尬境地,后登記造冊,“爛泥溝”不好登上大雅之堂,方取諧音為南泥溝。
今天的南泥溝,水泥路迎著312國道,像哈達一樣飄進每一條巷道,飄至每一戶門口。路兩旁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吮吸著天地之精華,競相吐蕊。每走一段路,就會有一棵合抱的老柳樹,樹下有黃牛,為南泥溝村平添了幾分田園牧歌的詩情畫意。
村莊很靜。村口有鎮政府今年新修的木棧道。拾級而上,極目遠眺,近處,油菜花染黃的南泥溝、云霧繚繞的雷公山和尖山都盡收眼底;遠處,大片大片的油菜、藜麥、青筍等正在拔節成長。
雨后初霽,一層層輕紗樣飽含著水分的云帶,徘徊纏繞在雷公山尖,忽上忽下,忽濃忽淡,忽明忽暗,一直看不清雷公山的真面目,宛如蓬萊仙境。
沿雷公山西去,到三溝臺以北,方發現這里是一處盆地。四周群山環繞,云霧繚繞,如魚兒在盆內游水嬉戲,怪不得安遠歷來就有“金盆養魚”之美稱。
坐在鎮政府今年新建的水庫邊,一匹馬在山腰“咴咴”地嘶鳴著,幾座帳篷,扎在野花叢中,煮沸了山中的慢時光。
背靠雷公山,再一次把目光投向遠方,卻被氣勢博大的烏鞘嶺擋了回來。進入眼底的,依然是一條條、一塊塊金黃的油菜,紅色的藜麥、紅筍,綠色的今年試種的莢豆、娃娃菜等大田蔬菜。而錯落有致的村莊、屋舍反而成了這一幅山水生態圖中的動態點綴。
烏鞘嶺,這一道天然屏障,橫立當空,護佑著安遠的牛羊,也護佑著安遠的人民。“雨不打安遠”,這個美麗的神話傳說,隨著大塊大塊纏綿的云朵兒,在安遠驛的上空久久不肯散去。
據說,在雷公山和尖山的通道邊,有兩個月牙形的小池,兩池間隔約十米。若遇上雨水豐沛的年景,池水清澈,如月牙、明鏡鑲嵌在碧綠的草原上,池邊各色山花齊放、蜂飛蝶戲、牛羊撒歡,人稱鴛鴦池。有人說,如果在一個月圓之夜,用鴛鴦池中的水洗了臉、許了愿,定能與相愛之人白首不分離。
下次去安遠,一定要找到這個傳說中的鴛鴦池,手捧一把鮮紅的百合花,飽飲一口池中水,許下一個莊重的心愿……(賈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