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把思想淬煉擺在第一位
——寫在《走好從政每一步》出版之際
今年4月,我的新書《走好從政每一步》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發行了。
2019年6月,東方出版社編輯何偉華來電,計劃出我一本書。我喜出望外。讀書、寫書、教書多年的我,當然知道東方出版社在全國出版系統的分量。于是,我們很快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南院見面。這是我們第一次謀面,他的來電也是我們生平第一次通話。
他是認真看了我的幾本書之后決定找我約稿的。
(一)
自1989年進入黨政系統工作以來,我越來越樂意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寫東西。到原國家行政學院工作以后,我更是自覺地把為黨員干部著書立說作為自己的職業要求來履行。
這是因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大業,關鍵在于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干部隊伍。這樣一支干部隊伍,只有通過不斷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才能形成、持續和提升。
思想淬煉,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提出來的,接著寫進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斗。
思想淬煉,妙在一個“淬”字。“淬”的基本涵義,就是把燒紅了的金屬物件往水或其他液體里一浸并立刻取出,用以提高物件的硬度和強度,增強它們的耐磨性和抗疲勞性。淬,還可以讓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新的物理化學性能,如使永磁鋼增強鐵磁性、不銹鋼提高耐蝕性。習近平總書記把“淬煉”用于干部的思想修養,就形象而深刻地闡明了思想修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闡明了思想修養的目的和功能,闡明了提高思想修養的方法和途徑。
把思想淬煉擺在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之先,使之處于第一的位置,是因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正確的思想產生正確的行為,錯誤的思想產生錯誤的行為。要想工作到位,思想先要到位;要想實踐創新,先要有創新的思想。在復雜的環境中能夠堅守底線,是因為思想防線發揮的作用;行為的墮落是從思想滑坡開始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說明人的思想是人的全部行為的指揮系統。這就是把思想淬煉擺在第一位的道理所在。
當然,人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所固有的,而是人在和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是人的大腦對外部世界的反映。因此,要想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黨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項工作的始終,就是為了從外部促進干部形成合乎黨和人民事業需要的思想。這些都屬于干部思想淬煉過程的重要環節。
然而,我們看到,同樣的實踐、同樣的閱歷、接受著同樣的教育,為什么干部們的思想卻有很大差異,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原因在于,人的大腦對外部世界的反映,不是被動地“照鏡子”式的反映,而是經過了人的大腦的能動加工。因此,到同一個地方調查研究,決策意見卻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到了59歲,有的干部想著如何站好最后一班崗,有的卻琢磨怎樣多謀一些個人利益;同讀一部《紅樓夢》,不同的人讀出了不一樣的內容,“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正因為人的思想都是人對外部信息的加工處理而形成的,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干部的思想淬煉,主要是自我修煉。一切外部因素都只起促進或催化作用。這是“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一個具體例證。
思想淬煉作為干部們的自我修煉,需要高度自覺,需要嚴格要求,需要持之以恒。一切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只有通過自覺的、嚴格的、持之以恒的自我修煉,才能純潔黨性,提升境界,煥發精神,敢于擔當,增強斗爭本領,筑起讓一切“圍獵”失效的銅墻鐵壁,保證清正廉潔、公平公正地用權干事創業,為民造福、為民排憂。
《走好從政每一步》這本書,就是為適應干部們思想淬煉的需要而整理出版的。
(二)
這本書寫了些什么呢?
這本書根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相關論述,循序漸進地提供了一套幫助干部進行思想淬煉的思路和內容,這就是:把好人生“總開關”——養成為民情懷——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不要犯忌——好學才能上進。這6個部分,每個部分包含10篇短文,全書共60個題目。當然,這些不是干部思想淬煉的唯一思路和全部內容,但無疑是可用思路和重要內容。
這些思路和內容,看起來似乎耳熟能詳,但很多事情正如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所說,“熟知不等于真知”。我還要補充一句,“真知不等于真做”。比方說,不少同志從中學政治課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哲學,進入大學,還上過系統的哲學課,走上工作崗位后,為什么還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錯誤呢?原因在于:一是可能沒有學懂,這就要在“真知”上下功夫;二是雖然學懂了,但沒有被“內化”,即沒有內化為“思維程序”。也就是說,哲學知識學到了,哲學思維沒學到;哲學詞句會說了,哲學精神沒轉化;哲學的某些部分領悟了,哲學整體沒把握。一句話,沒有內化為“大腦軟件”,沒有成為大腦的“操作系統”,當然就不能化成行動。恰如一些領導干部,“為人民服務”倒背如流,但做的卻并非如此,就在于“為人民服務”在他們那里還停留在知識層面,沒有內化為“思維程序”。這就要在“內化于心”上下功夫;只要把“真知”內化于心了,也就形成了依照“真知”思考和行事的“程序”,知和行就統一起來了。
基于以上思考,在這本書里,我在兩個方面下了一點功夫。一是力求把每一個題目寫深寫透。我從1978年進入南京大學哲學系成為“七七級”本科生,到1989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過的都是哲學的學習和研究生活。離開大學校園之后,我一直工作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或宣傳理論戰線,逐步積累了一點理論功底和研究成果,加上多年領導干部崗位的工作思考、實踐體驗和思想感悟,使我有可能把每一個題目寫得更加到位一些。二是力求把每一個題目寫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使讀者讀起來不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達到愛不釋手的效果。我長期當讀者、當聽眾,長期研究干部教育培訓、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深知怎么講才能讓黨的理論和思想“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怎么寫才能讓黨的理論和思想“讀得進、記得住、用得上”。我把這些認識、體驗和思考盡量體現在每一個題目的寫作和修改過程中。書稿編輯工作完成之后,編輯們反復琢磨在書的封面上印什么樣的提示語,最后定為:“做人做官做事的鮮活教材,錘煉黨性、淬煉思想、提升素質的生動讀本。”我認可了!
我認可的是他們對我寫作愿望的肯定和寫作成果的鼓勵。讀者肯定能夠理解,愿望成為現實往往是很難的,因此現實和愿望的距離是經常存在的。本書也難以例外。編輯的眼光和讀者的口味也是有差距的,不然就不會有編輯滿懷市場信心而讀者卻反應冷淡的圖書了。本書也有可能屬于此類。因此,懇望讀者們對以上獨白給以諒解,并不吝指教,以便把這本書修改好。
相關新聞
- 2020-09-23《品讀詩人毛澤東》:傳播真理力量 光大中國精神
- 2020-09-22《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與讀者見面
- 2020-09-22賈英華新作《你所不知道的溥儀》之二《偽滿秘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