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的莫言還鄉記
2012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莫言這一年成了諾貝爾獎得主,他的人和書迅速成為國人的焦點。自此以后,莫言成為炙手可熱的大名人,無數的采訪,無數的活動,無數的新聞……處于輿論中心的作家本人,其實是緘默的。而作為莫言的讀者,我期待的是他不要因為這個獎就停止創作,畢竟有很多作家獲獎后就再也沒有寫出好的作品來。8年過去了,一直沒有看到他的小說作品出來,要知道他當年能夠在幾十天內就寫完一部長篇,如此驚人的創作力難道消失了么?此時,《晚熟的人》出版了。
《晚熟的人》里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角色——“莫言”。 是的,作者本人作為一個角色游走于文本中。這本書假定讀者都知道莫言是一個諾貝爾獎得主,他像是一個石子一般,投入到湖面上,蕩起了一圈圈漣漪。莫言自己也說:“因為2012年諾獎這個事件,我作家的身份添加了一重更加復雜的色彩。在當今一個商業社會里,在當今這樣一個網絡信息社會里,這樣一種身份的人回到故鄉他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又比過去要豐富得多了。”
小說的本質當然是虛構的,虛構的人,虛構的事??墒切≌f家虛構的過程,是需要攫取現實世界的材料的?,F實中的各種事件,自身生命中的體驗,聽來的,看到的,經歷過的,都一一在小說家的腦中產生化學反應,形成文字。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出來小說的現實痕跡,因為小說家已經消化過了,他重新打翻重組,順應小說的書寫邏輯變成全新的樣貌。而有些則是直接摹寫現實世界,把真實的人和事情置放在虛構的文本之中,亦真亦幻,頗有意思。
具體到這本書,莫言本人一方面是當事人,與小說中的人物互動;一方面又是個觀察者,興致勃勃地旁觀著一些因為自己而產生變化的人與事。這樣的寫法,讓整本書虛實相生、真假莫辨。這對于讀者來說,可能會產生些許困惑,可同時也添加了不少閱讀的樂趣。莫言不僅旁觀別人,也會反觀自己,他在文中自嘲、自黑的時候不少,行文之間多了好些幽默風趣。
那諾獎得主莫言在小說中蕩起了哪些漣漪呢?比如同名小說《晚熟的人》,莫言的鄰居蔣二,在莫言獲獎后抓住了商機,在莫言舊居旁邊蓋起了5間大房,賣跟莫言有關的周邊,由“傍名人”生發出了各種生意,其鉆營的能力叫人嘆為觀止;又比如《紅唇綠嘴》,那個外號叫“高參”的鄉村婦女覃桂英,一個在網絡世界混得風生水起的“意見領袖”,知道怎么制造各種事端從中牟利,甚至想利用莫言的身份來制造新一波的營銷事件;再比如《詩人金希普》《表弟寧賽葉》《賊指花》,四處招搖撞騙的金希普,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忿忿不平的表弟寧賽葉,糾纏在名利場和情網中的各色文人,都因為莫言的在場有了各色表演……
文壇百象、鄉村政治、環境污染、網絡紅人……各種光怪陸離的現實場景在這本小說出現。莫言努力去寫一個正在現實發生中的中國故事,這些人就在我們中間呼吸著、生存著,所以讀來分外親切,也不覺得隔閡。這是本書難能可貴之處。莫言曾在諾獎頒獎典禮上發表演講《講故事的人》,其中有一段這樣說:“小說家是社會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小說家在寫作時,必須站在人的立場上,把所有的人都當作人來寫。……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而這片地帶,正是文學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只要是準確地、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備了優秀文學的品質。”
在這本書里,他也確實是如此去實踐的。《晚熟的人》里的蔣二、《紅唇綠嘴》里的覃桂英、《地主的眼神》里的孫敬賢……這些人都是非常多面性的,我們時常會覺得很難對這些人物下一個簡單的定義,有時感覺他們讓人厭惡,有時又覺得他們很是可憐,有時又會產生深深的敬佩之情……讀的時候,種種情緒翻涌,而這也是莫言小說的魅力所在,因為它們正是“準確地、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
本書中,還有另外一脈以孩子為視角來寫的小說,比如《左鐮》《火把與口哨》。莫言每當以孩子為主角去寫的小說,往往都很動人。孩子沒有成人的拘束感,他們不經世事的眼睛里所看到的種種,往往在成人看來是分外殘酷的。孩子的純真與世事的沉痛,構成了敘事的張力。本書我最喜歡的是最后一篇《火把與口哨》,“我”還是一個孩子,幫著三叔去城里迎娶三嬸,一個非常快樂的場景作為開始,到后來三叔礦難去世,連尸體都找不到,三嬸含辛茹苦地撫養孩子,結果兒子被狼吃了,女兒因為家人誤會喝藥自殺……如此凄慘的人生,壓在三嬸身上。小說的高潮部分,是“我”陪著三嬸去山里的狼窩殺掉狼群,復仇完畢后,三嬸決然地死去。
縈繞在小說里那美妙的口哨聲,三叔吹過,三嬸在三叔的墳前也吹過,“三嬸吹出的哨聲,起初無節無奏,聽來仿佛是北風吹進空瓶發出的呼嘯,又如冷風掠過電線時的叫囂,也似深秋的蟲子悲涼的哀鳴,但接下來便無比的婉轉與抒情,讓人產生花前月下之聯想……”讀完后,口哨仿佛也在我的耳邊縈繞。讀好的作品,經常像是有一股充沛的氣充盈其中,讀者像是鵝毛一般,被那股氣吹拂著往前走。讀完后,鵝毛緩慢落地,不禁惆悵良久。《火把與口哨》,就是這種感覺。小說寫得飽滿、充實,人物栩栩如生,場景也動人,結構上也安排得非常好。我認為是莫言近年來的佳作。
最后,要提到這本小說的語言風格。熟悉莫言作品的讀者,很習慣他汪洋恣肆的寫法,詞語如瀑布一般傾瀉而下,讀來讓人心醉神迷。但到了這本小說集中,莫言不再如此,反倒是收著寫,簡單的敘事語句,素白的描寫段落,線條式的人物勾勒,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精煉風格。這個變化饒有意思,不知道在未來的創作中,還會有什么樣的新探索。作為莫言的忠實讀者,我拭目以待。
相關新聞
- 2020-10-13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影作品集《來過》出版
- 2020-10-13尋尋覓覓 總覺得有義務為古書續命
- 2020-10-13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格麗克,你可以這樣閱讀她
- 2020-10-13106歲作家馬識途封筆之作《夜譚續記》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