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母親最愛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從搬進樓房,母親很少下樓,我們都囑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知道樓層高樓梯又陡,自己老了,腿腳不利落,磕著碰著,給孩子添麻煩。每天,我們在家的時候,她和我們一起忙活著家務,腳不識閑兒,我們一上班,孩子一上學,家里只剩下她一個人,沒什么事情可干,大部分的時間,她就待在窗前。
那時,母親的房間,一張床緊靠著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幾乎占了一面墻,母親坐在床上,靠著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覽無余。陽光總是那樣燦爛,透過窗子,照得母親全身暖洋洋的,母親就像一株向日葵似的特別愛追著太陽烤著,讓身子有一種暖烘烘的感覺。有時候,不知不覺地就倚在被子上睡著了。一個盹打過來,睜開眼睛,她會接著望著窗外。窗外有一條還沒有完全修好的馬路,馬路的對面是一片工地,恐龍似的腳手架,簇擁著正在蓋起的樓房,切割著那時湛藍的天空,遮擋住了更遠的視線。
由于馬路沒有完全修好,來往的車輛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只有太陽在悄悄地移動著,從窗子的一邊移到了另一邊,然后移到了窗后面,留給母親一片陰涼。
我們回家,只要走到了樓前,抬頭望一下家里的那扇窗子,就能夠看見母親的身影,窗子開著的時候,母親花白的頭發會迎風擺動,窗框就像一個恰到好處的畫框。等我們爬上樓梯,不等掏出門鑰匙,門已經開了,母親站在門口。不用說,就在我們在樓下看見母親的時候,母親也望見了我們。
那時候,我們出門永遠不怕忘記帶房門的鑰匙,有母親在窗前守候著,門后面總會有一張溫暖的臉龐。即使是晚上很晚回家,樓下已經是一片黑乎乎的了,在窗前的母親也能看見我們。其實,她早已老眼昏花,不過是憑感覺而已,不過,那感覺從來都“十拿九穩”,她總是那樣及時地出現在家門的后面,替我們早早地打開了門。
母親最大的樂趣,是對我們講她這一天在窗前看見的新聞。她會告訴我們今天馬路上開過來的汽車比往常多了幾輛,今天對面的路邊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們這邊的馬路邊栽了小樹苗,今天她的小孫子放學和同學一前一后追趕著,跟風似的呼呼地跑,今天還有幾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臺上……都是些平淡無奇的小事,但她有棗一棍子沒棗一棒子地講起來還挺津津有味。
母親不愛看電視,總說她看不懂那玩意兒,但她看得懂窗前這一切,這一切都像是放電影似的,演著重復的和不重復的瑣瑣碎碎的故事,維系著她和外界的聯系,也維系著她和我們的聯系。
有時候,望著窗前的一切,她會生出一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聯想,大多是些陳年往事,不是過去住平房時的陳芝麻爛谷子,就是她年輕時在農村老家的回憶。聽母親講述這些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事情的時候,讓我感到歲月的流逝,人生的滄桑,就這樣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閃現著。有時候,我偶爾會想,要是把母親這些講述都寫下來,才是真正的意識流。
母親在這個新樓里一共住了 5 年。母親去世以后,好長一段時間,我出門總是忘記帶鑰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樓下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望望樓上家的窗前,空蕩蕩的窗前,像是沒有了畫幅的一個鏡框,像是沒有了牙齒的一張癟嘴。這時,我才明白那5 年時光里窗前曾經閃現的母親的身影,對我們來說是多么珍貴而溫馨;才明白窗前有母親的回憶,也有我們的回憶;也才明白窗前該落下并留下了母親多少企盼的目光。
當然,我就更明白了:只要母親在,家里的窗前就會有母親的身影。那是每個家庭里無聲卻動人的一幅畫。
*圖文皆選自《肖復興散文》
肖復興,當代著名作家。曾獲得優秀報告文學獎、冰心散文獎、老舍散文獎等多種獎項,并獲得首屆“全國中小學生喜愛的作家”稱號。多篇作品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
《肖復興散文》是著名作家肖復興的散文精選集。收錄了肖復興不同時期創作的經典好讀的散文52篇,其中包含《花邊餃》和《擁你入睡》中小學語文教材必讀篇目。他用質樸而誠懇的文字記錄下他一生的軌跡。他說: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無愧無悔的話,在我看來,就是童年有游戲的歡樂,青春有漂泊的經歷,老年有難忘的回憶。人生的每段歲月都值得認真度過,正像他筆下記錄的人們,對待生命永遠那么熱忱、柔軟。借柴的鄰居趙大爺、孝順的兒子表叔、老朋友玉生、窗前的母親、父親的三件寶貝……作者用最生動的筆觸描摹出生活最本質的肌理,傳遞著人性最美的光輝。人活一世,總要保有熱情和善良,無愧于心、無悔于情。這部作品不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親友的懷念,還用文字向世人傳遞著足以抵御世間一切炎涼的力量。